2017年5月17日晚,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在法国戛纳迎来万众瞩目的开幕式。对中国影迷来说,今年的戛纳电影节有点特别,不仅因为戛纳迎来了70岁生日,还因为今年的评委会成员名单里的熟人范冰冰。与此相关的各种热议和蜂拥而来只为红毯镜头的网红大军们也让今年的戛纳格外具备话题性。
另一边,几乎同一时间举办的号称“大名鼎鼎、权威可信”的华鼎奖却爆出疑似被“封杀”的消息。同样的电影相关颁奖盛典,不同的口碑和命运,这其中透露出的相关信息让人感叹连连。
红毯奇装斗艳,得来“笑果”连连
纯粹娱乐玷污了艺术的清白?
在戛纳电影节尚未开幕前,与之相关的话题就已有了热度,尤其在宣布范冰冰为评委会成员后,一时在网上掀起千层浪。有人为范冰冰称好,认为此次戛纳评委身份是对范冰冰实力的认可,而另一方却认为范的成绩并未达到作为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评委的合格线,“让她去评艺术电影,她能看得懂吗?”
与其他评委一同亮相的范冰冰
确实,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相较于电影上的成绩,范冰冰的商业属性更浓重些,她时常出现在娱乐报道的头条,在正经严肃的国际电影节评委席中出现似乎太出乎人意料。
这次评委会由西班牙著名导演、编剧佩德罗·阿尔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担任主席,成员中不仅有演员、导演、制片,也有歌手和作曲家,包容度极强。
纵观往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名单就能知道,只要是文娱界的优秀人士,就有成为戛纳电影节评委的可能。
作为继巩俐和张曼玉之后中国第三位两次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最佳女演员的知名艺人,范冰冰的成绩分量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水,只是她不爱惜羽毛各种参演烂片和综艺,稀释了她本该耀眼的成绩。
自从范冰冰的龙袍装在戛纳“一战成名”,其他演员们纷纷相仿,渴望复制范的成功模式。这次戛纳电影节的红毯上,一度出现了非常“辣眼睛”的场面。各种浓妆艳抹、奇装异服的网红们带着如同“过把瘾就死”的气势出现在电影节红毯的报道里。
戛纳红毯上的中国网红
反正没有作品,那就放开来,在最知名的国际电影节红毯上秀一把,抢占一时的流量和热度,增加国内知名度,这是网红们频频自费走戛纳红毯的原因。
当然,她们得到的可能并不是她们想象中的回报。在一时的热度后,除了一个把国旗穿在身上的徐大宝,其他网红基本无人关注,网友们只是在她们的照片下恶评一番,没人在意她们是谁。而徐大宝也被批“低俗”“恶劣”,一时铺天盖地的负面报道过后,就是少有人问津的局面。
“我觉得网红去戛纳走红毯起码不犯法,不过既然去了,就应该更好的展现自己,从装束到行为举止,不应该只为博一时眼球秀下限,把控好‘度’非常重要,”在被问到网红走戛纳红毯的话题时,戏剧演员NANA如是说,作为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科班演员来说,就算想红也要有底线,不能贪图一时的热度,“至少不能让国人觉得丢脸吧”。
比起顾虑重重的戛纳红毯,国内的华鼎奖倒是让艺人们少了许多心理包袱。“反正就是一场秀,谁来谁得,人人有份。”不少网友们嘲笑今年华鼎奖选出的视帝视后是李易峰与唐嫣,如此喜感的得奖结果让除了粉丝之外的“路人们”纷纷吐槽。不过,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个“猪肉奖”疑似因为不具备全国性文艺评奖资质被取缔了,在华鼎奖的百度知道页面也没有今年第22届华鼎奖的相关获奖信息。
一阵扑扇,国内的“野鸡”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国外的金叶子“凤凰”还在聚光灯下。
是谁在丢脸,是谁在尴尬?
“站起来”看问题,或许更清晰
90
年代,中国电影曾在国际电影节上收获累累。
1993
年,由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还荣获过第
46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奖,时至今日,尚未有第二部国产片收获这样的奖项。
而近年来国产片更是频频缺席戛纳主竞赛单元,今年也照旧没有一部片入围主竞赛单元。
回想起90年代的荣光,不少国人产生了“伤仲永”一般的情绪。
重明星、轻作品的现象,让近年来的低水平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流量明星”带来的双刃剑,刺伤了中国影视健康发展的韧带,也刺痛了观众的心。
越是期待,越是伤心,直到漠不关心,这或许是很多人看待中国电影的心路历程,也让一些人在看待中国和外国电影相关问题上会自我矮化。
作为评委的范冰冰,却被误认为是韩国电影《小姐》的主演金敏喜。这份尴尬绝对不是范冰冰一人的尴尬,没做功课认错人的记者更应该尴尬,再联想下去,金敏喜也尴尬了。但国内舆论大多只谈范的尴尬和无人提问,却鲜有人质疑认错人的记者的专业水平。
前段时间杨幂首次获得某国际性的影后奖,被国内导演李杨点评其“丢脸”。李杨的微博下形成观点相异的两派,一派是杨幂的粉丝,声援杨幂、批斗李杨;另一派赞同李杨的观点,认为杨幂演技拙劣,获影后奖丢脸又可笑。
杨幂获国际影后
但鲜少有人注意到的是,是什么电影节给演技能力有争议的杨幂授予国际影后的奖项,
杨幂的演技能否担得起国际影后的称号是一回事,电影节“贱卖”荣誉缺乏公信力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没有这类向人民币“下跪”的电影节,何来这种“尴尬”的影后受赏呢。
再谈到戛纳红毯的网红大军。虽然戛纳电影节是严肃而真诚的全球优秀作品汇集地,但红毯是另一回事。
红毯是纯粹的西方产物,在西方语境下就如同篮球赛中场的啦啦队歌舞表演,本身就有娱乐属性。
网红是娱乐的代表,她们前往戛纳就是想展示自己,可以批评审美低俗,但走红毯这事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戛纳红毯上没作品的外国网红也为数不少,模特、歌手等汇聚一堂,有作品才能去戛纳走红毯这种规矩是国人自己定的,事实上外国人看待红毯就是个曝光舞台,无论是戛纳电影节的红毯,还是不严肃的音乐颁奖礼的红毯。
造型香艳却不慎走光的超模Bella Hadid
其实中国电影一直在以自己的节奏向上走,虽然有时反复跌宕。一口气吃不成胖子,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电影真正工业化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在商业类型片上的造诣还处于揣摩期,“路还没走稳就别想着跑了”。
90年代中国电影虽然在海外获得荣誉,但相关的获奖片在国内并没有引起观影热潮,这些片是单独的个体,小众的艺术片,无法支撑和引领中国电影整个产业的发展。
小鲜肉的过亿身价被批,华鼎奖获奖名单被群嘲,这些话题本身就意味着当下的观众已经不想再将就低质量的影视作品和只会炒作的低水平演员,大家已经拥有了更好的观影水平,有批评才有改进的可能,这一切都是进步的体现。
“欧洲制片人很想和中国电影公司合作”
中外合拍片或成大势
虽然主竞赛单元没有国产片的踪影,但在戛纳中国人的身影却并不少见。声势浩大的“中国之夜”和各种中国电影推介会相继举行,热闹非凡,这盛况正反映出中国市场强大的吸引力。
“欧洲制片人很想和中国电影公司合作。”
暴娱互动创始人兼CEO陈妍妍在谈到是什么让她直观感受到中国的影响力时如此回答,作为亲临戛纳的媒体人,她对现场的情况最有发言权。
今年的第九届“中国之夜”还首次设立了产业对话环节,让国内外电影人深度交流。欧洲制片人积极寻求合作,中国电影公司这边也希望借力互惠,合拍片或许会成为接下来中国电影市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中国之夜产业对话环节
其实欧洲电影人对合拍片模式最为熟练,一部欧洲电影作品的制片方往往涉及多个国家,例如此次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影片《你从未在此》,即是美国片又是法国片。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合拍片可以带来优质内容的汲取,也能有助于曾今艰难重重的海外发行。
在政策上,合拍片相对进口分账片也有不小优势,既可以享受国产片待遇,又没有配额限制。此次的第70届戛纳或将成为接下来大批中欧合拍片的摇篮地。
纵然有华鼎奖疑似被封杀的“丑闻和闹剧”,但是从戛纳电影节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再到中外合拍片的大势,一切迹象都表明中国这个不完美的电影市场还存在着百花齐放的生机。只是需要多一些时间,多一些耐心,才能培育出优良的果实。
>> 热文
2016电影
|
2016电视
|
2016VR
|
2016直播
|
2016电竞
|
2016泛娱乐
阿里影业
|
华谊兄弟
|
华策影视|腾讯
艺人经纪
|
天价片酬
|
“限韩令”
|
欢喜传媒
《爵迹》
|
《一粒红尘》
|
《我是歌手》
|
《一句顶一万句》
林丹
|
包贝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