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如何,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数据表现如何,大家可以看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情况。
数据显示:
2016年生铁产量70074万吨,粗钢产量80837万吨;焦炭产量44911万吨;
2017年生铁产量71076万吨,粗钢产量83173万吨;焦炭产量43143万吨;
2018年生铁产量77105万吨,粗钢产量92826万吨;焦炭产量43820万吨
从三年来的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生铁产量较2017年增加了6029万吨,折算焦炭需求增加2110万吨~2411万吨左右(按吨铁水焦炭消耗0.35~0.4吨两个上下限值测算),而焦炭的产量2018年较2017年实际增长677万吨,剔除统计因素看,焦炭的需求量理论上要增加2000万吨,所以导致了一个最终结果,2018年焦炭价格越过上市以来高点,创新高。外界所说的环保因素等等,其实只是借口,理由,问题的本质是需求增加了。虽然最终焦炭价格实现回落,但最终价格底部远高于2017年最低点500左右。
从工业端细分行业:汽车产销情况来看2016年产量2819.3万辆;2017年2994.2万辆;2018年2796.8万辆。发电机组2016年为14066万千万;2017年为11833万千瓦;2018年为10601万千瓦。工业机器人方面2016年产量为72426套;2017年为131079套;2018年为147682套。微信计算机(电脑)2016年产量为29009万台;2017年为30678万台;2018年为30700万台。从这些数据看,工业端表现是比较差,特别是汽车产销情况相当差。由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只公布了几类大项,其他的如造船行业完工吨位、工程机械行业产销数据、家电行业产销数据等,没有做详细公布,但大家依然可以供相关的行业网站获得一些抽象的数据。
从三年来的数据看,2016年由于汽车行业表现比较好,卷板价格表现非常靓丽,卷螺差的现货、期货端极值到了400~600之间。卷更是在2017年年初盘面达到3900以上的高点,虽后面回落至2900左右,但最终盘面价格冲击到4436左右。而2018年则最高也才到4434,虽底部抬高,但很难有新高出来,且四季度表现最差的就是热卷,导致黑色系大跌。
从这个几个角度看问题,看清楚之后,我们要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1、2018年粗钢产量较2017年粗钢产量增长了近1亿吨,这贡献产量的主要是什么原因;
2、2019年铁矿港口库存已经降至1.3亿吨左右,而历史高峰期是1.6亿吨左右,港口正常水平在1.0亿吨~1.6亿吨之间,那么现在库存降了,如果后续铁矿继续下降会怎么样?给整个产业链带来的成本支撑逻辑是否要考虑?
3、2019年如果粗钢产量不再增长,钢价的表现会如何,2019年粗钢产量再继续增长,能增加多少?这些问题要仔细考虑,粗钢的表观需求也要做分析评估,是上升还是下降,或者平稳。
4、电弧炉产量的极限值到哪里,是不是就是年度废钢的总量?意思也就是就是电弧炉产能增加3亿吨,废钢一年也就1.5亿吨,理论上能够贡献的粗钢产量,或者说短流程贡献的螺纹钢产量极限也就是1.5亿吨?废钢总量在短流程和长流程之间相互争夺,属于跷跷板效应,废钢价格高了,直接如高炉的性价比或许就不好了,废钢价格高了,短流程的生产成本就上去了。获得了新的价格支撑。把这个问题仔细想透彻非常重要。
5、焦炭与铁水、与粗钢的关系。如果2018年的粗钢产量增加1亿吨,有80%是废钢贡献的,打完折之后,长流程钢厂最少吃掉了其中30%的废钢还是50%的废钢,以此折算焦炭与铁矿的比值情况。也就是说2000万吨粗钢产量增加,理论上需要不低于2000万吨的铁水,则折合焦炭需要700~800万吨,铁矿需要3300万吨左右。把这一点考虑清楚之后,理论上来讲,钢厂利润回落是必然,前期给钢厂贡献高利润,是靠废钢的性价比把铁矿打下去了。但高炉环节添加废钢,照样费焦炭。或许现在性价比不合适之后高炉入炉环节不添加废钢,只从出铁口环节增加废钢。
最后的话:我们看待问题要抽丝剥茧,回到问题的本质,看透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盲目的看多看空。
喜讯:由泽铁咨询提供交易策略、交易方案的基金产品已经通过备案,现在接受认购。产品分稳健保守型和激进型,稳健保守型主要针对于虚拟钢厂、虚拟焦化套利、跨品种的卷螺差套利,以及基于产业逻辑的其他跨品种套利策略、同品种的月间基差套利(即正套反套)、卷螺差套利等。激进型只针对黑色产业链五大品种的单边投机波段趋势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