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日本流行每日速报
用传统媒体以外的视角,分享日本的那些事... 每日速报日本流行时尚、萌物、趣闻、资讯,分享日本新鲜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岛日报  ·  知名巨头宣布解散!曾风靡全球 ·  5 小时前  
青岛日报  ·  知名巨头宣布解散!曾风靡全球 ·  5 小时前  
大江网  ·  突发!日本火山爆炸性喷发 ·  2 天前  
疆土  ·  日本流感病例超950万人!药品短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日本流行每日速报

NEWS:解析东京奥运会几经磨难的深层次原因。政府和民众,都有过错! 【0125】

日本流行每日速报  · 公众号  · 日本  · 2021-04-12 22:14

正文

《速报君和溪芮聊日本 第20210412125期》



雅虎新闻4月5日报道,朝鲜将退出东京奥运会。东京申奥成功以来,坏消息频频传出。为什么东京奥运会有这么多的磨难?日本政府和人民在磨难中犯下了什么样的过错?

 


【主要话题】

[00:00]新歌速递,平井大的《タカラモノ》

[02:01]东京奥运会的磨难

[03:28]磨难与疫情

[03:56]政府和民众的过错


在今天的节目开始前,先来听一首新歌,来自平井大的《タカラモノ》。



这首新歌是SoftBank的广告主题曲。这次平井大把吉他和嘻哈融合在一首歌中,使得整首歌的曲风清新独特,同时歌词中也描绘了日常的小确幸。平井大说:“我们平时太在意消极的事情了,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多些交流,相信彼此的误解也会变少。偶尔停下来看看周围,就会看到很多平时不会去关注的瞬间。”

或许我们可以试着停下匆忙的脚步,观察路边草丛的花有没有开,闻一下街边咖啡店传来的香味,抬头看今天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然后带着微笑继续往前走,每天小小的新发现都能让人感到幸福。

 


听完了新歌,今天我们来聊聊东京奥运会的那些事。

雅虎新闻4月5日报道,朝鲜将退出东京奥运会。



感觉从东京申奥成功后,一个个坏消息就接踵而来,现在大家都已经见怪不怪了。当初在2013年申奥时,东京承诺拿出260亿美元办一场高水平的奥运会,也因此打败其他竞争城市,获得2020年奥运会举办权。



可是让人出乎人意料的是,东京奥组委会宣布其最终预算约为123亿美元,差不多少了一半的钱原本主场馆的设计也改成了更省钱的方案。所以他们设计的座椅没有扶手,纯木制还没有坐垫。几个小时坐在硬板凳上看比赛,一定很酸爽。



这次奥运会不仅预算上出了问题,选人的问题更大。东奥前主席森喜朗,和东奥总导演佐佐木宏都在公开场合侮辱女性,引发日本网民强烈不满,为平息舆论的压力两人已经自主请辞。

 


其实请辞的不只他们两个。

2021年3月23日多名艺人请辞东奥圣火传递,比如黑木瞳、广末凉子、香川照之、斋藤工等艺人。但他们请辞的理由却做到了明星该有的表率作用,他们害怕活动时人群聚集,导致疫情扩散。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疫情的影响这次只能说日本是国运不佳。自紧急事态宣布解除以来,日本每日感染人数都是破千的,而且他们打疫苗的人数才不过一百多万人。4月份以来大阪的疫情又再次爆发,连续3日每天超800人感染,所以4月5日大阪知事决定中止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为了进一步防止疫情继续扩散。

 


那么为什么日本的疫情,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控制住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深层次上来说是意识形态的事,浅层次来说是日本民众和日本政府的错。



2020年4月7日,日本第一次发布紧急事态宣言,期间2次延长时间,至于为什么会延长时间,主要还是因为日本民众并没有把自肃当一回事,尤其是日本年轻人。他们对于紧急事态宣言的态度,可以说是相当不满,所以疫情也照样出去游玩。



直到最近也还是一样。在2021年3月21日,政府刚宣布解除紧急事态宣言,日本的年轻人就忍不住了,纷纷涌向了街头。一堆人席地而坐,喝酒聊天,聚众游玩的。

 


可是为什么一向以自律为骄傲的日本人,这次却不再自律了呢?

其实也好理解,日本人的团队意识是建立在命令的基础上,只是商量和请求的口吻,而不是命令的话,那就可以选择不执行。

另外,日本政府在应对疫情上也不够迅速,不够果断。想想在疫情刚开始,日本对于防疫的政策就是,发布紧急事态宣言,劝诫大家在家自肃。而这样的“劝诫”,不具有强制性,违反也不会受到任何法律的惩罚,正如“自肃”的字面意思一样,仅仅是建议大家这么做而已。

 


至于为什么不强制执行,这就是深层次的问题了。说多说少都不好,总之日本政府不是不想管,而是没有权利管

 


不过日本政府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做,其实他们能做的事不少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尽可能地让经济回暖。因为疫情的不可控,对日本国内各行各业都带来了重创。于是,政府开展了各种振兴经济的活动,举办马拉松啦、开演唱会啦,官方还带头搞了个goto活动,鼓励国民走出家门,进行消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