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官方订阅号。高雅艺术推广平台,演出资讯推送专区。第一时间获取活动开票信息,了解讲堂动态,服务广大师生观众。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国宝传承——从传字辈到青春版《牡丹亭》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公众号  ·  · 2024-09-11 10: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青春版《牡丹亭》的表演艺术来源和相关的艺术家背景。重点讲述了昆曲的传习历程及两位艺术家的传承关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嘉宾介绍及背景

朱栋霖是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中国现代文学史家和戏剧理论家,也是《中国昆曲年鉴》的主编。嘉宾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昆曲的研究经验。

关键观点2: 青春版《牡丹亭》表演艺术的来源

青春版《牡丹亭》的表演艺术传承自昆曲“传”字辈艺术家。张继青和汪世瑜是该版本的艺术总导师,他们的表演艺术源自昆曲的精华部分。

关键观点3: 昆曲的历史及传承

昆剧濒临衰亡时成立的苏州昆剧传习所培养了“传”字辈艺术家,这些艺术家从前辈艺人处学得昆剧折子戏六百余折,成为昆曲传承的关键。这些作品是昆剧艺术的精华,展现了昆剧的古典性和经典艺术。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