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观看视频之前,我还是想多说几句。算是编者按吧。
重复一下昨天一个留言的回复:教育是人文学科而非理工学科,所以并无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需要自己根据自己的理念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但是我仍想说一点,引发大家的讨论。先说昨天一个留言,点赞量第二大(这么多人点赞我真的很意外)的:
请注意,我这里并没说她是错误的,只是想谈一下我的想法。就谈孩子说的真实需求.就拿李玫瑾教授家里的这个例子来说,孩子爷爷奶奶家里有几个好吃的水果,孩子的真实需求就是直接把这几个水果全吃掉,可是这个水果真的好吃,难道爷爷奶奶不要吃?孩子的爸爸妈妈不要吃?孩子的姑姑姑父不要吃?孩子的表哥表姐不要吃?
你按照真实需求把这几个水果全吃了,别人怎么看你?这里是自己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宠着你,姑父姑姑不好意思说,表哥表姐可能真的懂事也不好意思说。问题是你这样的情况如果到了长大以后,在公司里也这样怎么办?一个部门开会,一个大的果盘里面有几个特别好吃的水果,你上来就全吃了?
很多人受的教育还是过去的非黑即白。不要太自私难道就必须做圣母?《无问西东》里面的王力宏属于圣父级别的,独生子为了国家慷慨就义。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独生子,不一定人人都有这么高的觉悟。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学习《无问西东》里面另一位主角张震那样的,张震从内心里而言肯定异常讨厌他的助手Susan(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肯定恨死了David(自己被迫要跳下去的坑让张震去跳),可是他没有加入办公室政治,拒绝了和Robert联手一起害死David,告诉Robert说,我和他们不一样(是啊,全公司都在用着英文名,就他用中文名)。
我们不指望张震原谅Susan, David等人,做个圣父,可是难道我们就不可以做到不要落井下石,敬而远之吗?遇到老人摔倒,我们要么假装没看到走人要么必须将其扶起来吗?难道不能既不去假装没看见也不去扶起来,直接拨打相关电话吗?
李玫瑾教授这里的一个例子,我本人也不是特别同意,或者说有不同角度的说法。这里面说了如果妈妈特别优秀,儿子不会早恋;爸爸特别优秀,女儿不会早恋。因为儿女会参照妈妈和爸爸的标准寻找异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