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君:
整改期只剩不到100天了,随着截止日期的临近,平台也越来越紧张,最近整个行业里也出现了一些趋势。
来源:布谷新金融 作者:石万佳
不知不觉中,《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规定的12个月的整改期只剩不到100天了,这几个月来,平台们从呼天抢地到闷头大改,着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背后的血泪汗水,不是我们能体会的。
随着截止日期的临近,平台也越来越紧张,最近整个行业里也出现了一些趋势: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截至2017年5月8日,共有389家平台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约占同期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17.57%,其中有205家上线,占正常运营平台的9.26%。
其中,2015年上线存管的平台有7家,2016年有109家,今年到2月份存管指引出台前有23家,之后到5月8日有66家,最近又有国美金融等好多家平台宣布上线存管,整个行业银行存管的进程都在不断加速。
此外,单一平台上线存管的速度也不断刷新纪录。“领头羊”积木盒子、人人贷等平台的存管大都耗费了一年多,后来业内人士表示至少要半年,而最近一口气签了70多家平台存管的新网银行竟承诺,签署协议后的两个月内就能完成项目落地。
虽然如此,但随着时间一天天的减少,未完成存管的平台依然有80%还多,笔者不由得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对平台来说,额度或许是比存管更折磨它们的问题,毕竟许多业务天生就是大额的,比如房产抵押贷款、企业信用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等,如果额度受限,会大大打击借款人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平台的业务岌岌可危。
因此,许多平台直接选择清盘退出了,但也有很多平台在努力地转型。
比如反应最快的开鑫贷,在办法出台后立即表示将上线车贷、消费金融和小额贷款三种新的资产,逐步降低借款额度,重点开发现有资产中额度较小的农户贷和保单质押贷,没几天自己的金交所也开业了,将大额资产转入并且与P2P业务拆分,目前平台上也多为保单质押贷款产品。
还有最受业内关注的红岭创投,也从3月28日开始停发大标,董事长周世平多次公开汇报整改进度及监管层意见,逐步上线一些新的小额贷款产品,大额资产也转入了金交所。
另外还有很多平台也都在默默地转型,比如:
专注房产抵押贷款的银客网现在主要都是汽车抵押贷款
情况相似的短融网则是收购了一家车贷平台,并深入农村金融业务
爱钱帮和搜易贷两家之前都是多领域发展,现在都专注车贷业务,也有少量消费金融资产
钱牛牛此前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经验丰富,但已完全转型成为消费金融平台
鑫合汇和铜掌柜在原先基础上创新,分别推出了个人过桥贷款和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业务,并对借款额度进行限制
微贷网和金融工场,则是直接砍了额度
等等……
这些平台的魄力和努力,确实值得人钦佩。不过,还是有很多平台依然故我,甚至“疯狂发大标”,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啊。
开鑫贷之后,很多平台也纷纷选择将自己的大额资产挂到金交所,然后再以金交所产品的形式放到平台售卖,目前来看,至少有十家平台采取了这种方式;另外还有一些平台,为了丰富产品,向综合理财平台转型,也推出了金交所产品。
这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并决定进行清理整顿,网贷平台是否能够继续售卖金交所产品已经不好说了,更何况借助金交所规避大额问题呢?
只能默默祝福了。
许多平台在发展过程中都有转型综合理财平台的打算,也陆续上线了许多其它产品,如基金、保险等,前阵子是流行“集团化”、“品牌升级”,把每种业务都放在不同的公司去运营,最近简单粗暴了许多,直接将一个网站拆成俩,一个P2P,一个非P2P。
开鑫贷、积木盒子和搜易贷是既升级了,又拆分了;陆金服、人人贷、凤凰金融和网信理财等平台则是直接拆分。
据了解,这也是为了避免违反办法中“禁止混业经营”的条目,是基于合规化的考虑。
既然如此,那些还将所有业务放在同一个网站的平台,是不是该加快速度了?
办法中有一条提到,投资网贷也需要成为“合格投资人”,于是多家平台纷纷上线“风险偏好问卷”,以此来判断投资人的资质。
之前,有这个项目的还是少数,不过最近笔者看到,业内口碑比较好的平台,差不多都已经有了。
还有一些平台,会在投资协议里面加一项“合格投资人承诺书”,其目的也是一样的。
这样的细节一点点处理好,合规也就不远了。
年前,捷越联合为了减少关闭线下理财门店后客户的流失,特地为他们做了一款App,而且还将原先为他们服务的理财师也进行了保留,这样也解决了大量员工的就业问题。
其实,经过了半年多的整治和整改,线下的理财门店确实数量锐减,一些不正规的线下理财机构骗钱跑路的现象也逐渐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