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这个新规刚冒头的时候,卖家们就已经被气得不行了,大家都直呼恶心。
而实际上,亚马逊这事干得好像确实不太厚道。
做久了亚马逊FBA的卖家们估计都知道,在平时运营过程中,因为FBA仓库的问题产生了丢件也不算什么新鲜事。
亚马逊对丢件这件事一直都比较坦荡,根据他们自己的数据,
FBA仓库每年的丢件率在2.4%左右
,也就是说卖家备了100件产品入仓,可能就要丢失2到3件,这概率真不算低了。
所以,以往如果出现了丢件情况,亚马逊都会按照商品标出来的售价赔偿给卖家。
谁的失误谁买单,这没什么毛病。
但这个
丢件赔偿新规
,直接把
赔付标准
给改了:
意思很明确,以后没出单的商品如果在FBA仓库里面不见了,不管你实际卖多少钱,
亚马逊都只会以进货或制造成本价赔给你
。
而你在这里面花了多少钱去
包装、运输、推广
......
不好意思,都与亚马逊无关。
还有更离谱的是,这个制造成本价,需要卖家提交一系列资料去作为
佐证
,比如进货单、发票什么的,这些资料还得经过亚马逊的审核。
这从流程上就已经给卖家增加了许多莫须有的工作量,特别是对多SKU的卖家来说,搜集上传这些证明都得累够呛。
还有,如果没有提交资料,或者被亚马逊觉得不合理,亚马逊会自己通过对比各种渠道的同类品给你做
估算
。
而这个估算价格的准确度也很感人,有卖家表示,亚马逊系统上给他家产品估算的制造成本,整整
比实际的低了40%以上
。
另外,如果对估价有异议,卖家发起申请大概率也会被拒,还会因为申请
“过早或次数过多”被惩罚
...
所以这么看下来,对于做
高货值大件商品
的卖家来说绝对是噩梦,丢一件商品从成本上就要损失近一半,已经够惨重了,
但还有运费等等不予赔付的各种费用,这些往往比制造成本还高!
全部成本加起来,让亚马逊FBA仓库漫不经心地给你弄丢一件,卖家分分钟白忙活大半个月。
最后,还有终极大招。
这个新政里面还规定,在产生了丢件之后,亚马逊按照制造成本给了卖家对应的赔偿,
如果这件产品又被找到了,那不好意思,亚马逊对这个产品拥有处置权。
有卖家表示,看到这一条之后,自己居然情不自禁地笑出声了。
果然,人无语到极致时是真的会笑。
先用制造成本价打个半折赔给你,然后随便找两下又找到了,自己可以再拿去高价卖掉,这生意谁能做得过你...
特别是一些具有收藏价值的产品,比如一些
限量版手办、卡片、体育纪念品等等
,以前的制造成本可能不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溢价却很高。
有可能拿货的时候是10美金,现在已经涨价到了500美金,而且还有价无市,这种情况下被亚马逊弄丢之后,就拿10美金给卖家打发了,搁谁能接受得了?
另外还有卖家提出了一个问题,
成本底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卖家的命脉
,如果把这些敏感信息全部都透底给了亚马逊,那么亚马逊是不是就可以直接触达到供应商,再以各种方式达成不公平控制市场的目的?
毕竟连核价特别严格的TEMU,都没要求卖家直接透露底价,亚马逊这么干,确实很令人费解。
总的看下来,这个新规确实有够霸道的,称之为
“霸王条款”
也不为过。
以上问题,已经有一位卖家连发了
八项控诉
做总结,揭露了这个新政的大部分不合理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