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得福学盟
致力于为中国年轻父母传播华德福教育理念,将更多有价值的教育故事分享给大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苏教育新闻  ·  东南大学,设立新研究院! ·  昨天  
无线徐州  ·  后天查成绩!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2 天前  
无线徐州  ·  后天查成绩!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2 天前  
编程技术进阶  ·  DeepSeek 效率暴击 21 ... ·  2 天前  
编程技术进阶  ·  DeepSeek 效率暴击 21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得福学盟

过度教育,正在毁掉中国家庭的幸福

华得福学盟  · 公众号  · 教育  · 2019-04-02 15:09

正文

来源 | 我是艾小羊

ID:qingchangaixiaoyang



//////////


香港记者屈颖妍写了一本名为 《怪兽家长》 的书。


在成为全职太太之前,她是《壹周刊》的副总编。辞职后,她感叹管好三个孩子,比做好一本杂志难100倍。


更重要的是 个人幸福感的缺失。


为了孩子的学业,亲子关系越来越差,没时间经营夫妻关系。


有一次大女儿问她:“妈妈,为什么你不笑的?”她才明白,原来做了学龄儿童的家长,她都不会笑了。


“怪兽家长”一词源于日本,指那些为孩子成绩抓狂的家长。


日本作家林真理子在小说《平民之宴》里,温和地讽刺了中产阶级怪兽家长。



尽职尽责的母亲由美子与童年被补习班填满的儿子翔,母子之间缺乏爱的交流,更像一种功利的结合:


妈妈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孩子的分数,而孩子也只能用分数换来母亲的笑容。


翔高中厌学,退学去网吧打工,排斥母亲描绘的一切蓝图与愿景, 他像一个疮疤,横在这个中产家庭的房梁上。


夫妻两人彼此埋怨,好像有了这个“人生失败”的孩子,他们的人生也随之失败了: 败得彻底,却败得不甘。





这几年,我看到太多成年人,当孩子开始读书,父母就开始焦虑、争吵,慢慢失去笑容。


他们有些曾经坚信要给孩子快乐的童年。


然而当孩子刚读小学一年级,功课跟不上,考试垫底,他们关于教育的自信瞬时垮塌了。


屈颖妍说,大女儿上一年级,她也很懵。


忽然发现老师不教乘法口诀,直接布置乘法作业,而班里只有她女儿和另外一个小男孩没上过学前补习班。



“幼儿园学小学的,小学学中学的,中学学大学的,大学才开始学怎么玩。”


这种大环境说多了都是泪。


作为家长,只有两个选择,或者与大环境共舞,或者甩开大环境,尊重自己的教育理念。


在两者之间骑墙,家长最痛苦,孩子最遭罪。


现实中,太多家长在骑墙,既不想让孩子成为功课的奴隶,又见不得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一个朋友,自己开公司,在大多数人眼里已经非常优秀。


但孩子读初中,成绩不好,她整天像祥林嫂一样,后悔当初没全职在家带孩子。


她说如今得到的所有荣誉,都抵消不了孩子学习不好这一个污点。


她儿子我见过,独立性很强,为人处事非常成熟,虽然成绩不好,但特别自信。


跟她妈说“我唯一的缺点也就是成绩不好了”,把她妈气得翻白眼。



我问她,有个这么阳光的孩子,你不觉得欣慰吗。


她干脆地回答,虽然我知道成功有千百种,但还是希望我的孩子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上名牌大学,进全球大公司。


“你知道吗,现在企业家开会,都不流行说自己企业有多牛了,都在炫娃。这家孩子考上了剑桥,跟查尔斯王子是校友,那家孩子上了哈佛,跟奥巴马是校友。”


我没好打击她:你知道现在学霸竞争有多惨烈吗?


如果你当初辞职回家,说不定学霸没培养出来,还母子成仇兼心脏病患了。


做了父母,孩子的成败就成了我们自己的成败,甚至我们可以忍受自己的失败,却不允许孩子失败。


我们没有 “孩子是孩子,我们是我们” 的边界意识;没有“人生真实活过,就不算失败”的教育理念。





去年发生在湖南沅江的弑师案,班里学习最好的孩子亲手杀了对他最好的班主任。


杀人者16岁,人生理想是读一个二本院校,过轻轻松松的生活。


然而无论班主任还是父母,都对他寄予厚望,如果不考第一名,父亲就打他。


什么样的苦,可以让一个学习成绩亮眼的男孩,心理扭曲到对老师拿起刀?


当他被迫成为一道曙光,照亮全家的时候。



这样的故事似乎离我们很远。


但有一种故事离我们很近。


就是当孩子开始读书,他的学习状态、他的成绩就是全家人的晴雨表。


夫妻不能好好说话,因为一个是狼妈,一个是羊爸,或者相反。


丈夫开开心心进门,想跟太太说点有趣的事,妈妈一句孩子这次又没考好,两人瞬间都像被霜打的茄子。


妈妈陪孩子写作业,一言不合就怒吼,爸爸嫌弃妈妈臭脾气,却换岗两分钟不到,就对孩子挥起老拳。





教育是一个等待的缓慢过程,这条路,我们走得太急。


我们到底在急什么?


明知道优秀的人,并不一定从小学就成绩好;高考的那些知识,不一定要付出12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含辛茹苦、两耳不闻窗外事。


我们是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焦虑着急。


只有孩子每次考试全班第一,才能放心他的人生是盖章优秀的。


然而任何一个成年人都知道,未来之所以成为未来,因为它的永恒不确定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