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晚,天弘基金宣布从27日凌晨开始,把每个人投资余额宝的额度,从100万元降低到25万元。
事实上,此前几天坊间已经有传闻:管理层要求余额宝降低投资上限,以控制规模。似乎是针对这个传闻,天弘基金通过“21世纪经济报道”做了一个简短的说明:
天弘基金表示,余额宝是闲散资金的现金管理工具,满足的是用户现金管理的需求,资金的支付、消费属性较强,理财属性较弱。这次余额宝额度调整,更符合现金管理工具的定位,更好的服务于长尾用户。这是天弘基金的主动调整行为,并非监管要求
也就是说,这是一次李莲英式的“自宫”,而不是司马迁式的“他宫”。不过,一个基金公司,嫌投资者给的钱太多,这个比较罕见。
为了方便金融小白阅读,顺便解释一下:大家都知道余额宝是马云的,性质是货币基金。运作这个基金的,就是天弘基金管理公司。而马云控制的“蚂蚁金服”,是天弘基金持股51%的第一大股东。天弘基金的注册地,在天津滨海新区。
货币基金,顾名思义,它的投资方向是货币市场,而不是股票市场。投资标的包括:国债、央行票据、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高等级企业债券、同业存款等,因此风险较低。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余额宝突然“自宫”,而且力度非常大。传言里,是把最高限额从100万降低到50万,而最终是降低到了25万元。割去自己“四分之三的长度”,为什么这么狠?
其实说到底,是因为余额宝的规模增长得太迅猛了,让马云和天弘基金自己都感到了害怕。
上面是一季度末主要基金的规模,可以看出,天弘基金遥遥领先,成为首家规模突破1万亿的基金公司。而天弘基金公司虽然管理多只基金,但规模主要来自余额宝(1.14万亿)。
更重要的是,余额宝的用户数突破了3亿,超过一万亿的规模,其中接近40% 是在2017年一季度增长的。这种发展势头如果不遏制,将来马云不仅仅是“网购大佬”、“第三方支付大佬”,还将成为中国的“资金大佬”。到那时,中国金融业的半条命,可能都将被马云掌握。
天弘基金1.2万亿的资金规模,如果参加中国银行业排名,应该在18名的江苏银行之后,19名的恒丰银行之前。
如果余额宝规模再翻一倍,则有可能超过华夏银行和北京银行!
此前我在专栏里多次指出,余额宝的收益率走势图,已经有重要的投资参考功能,影响力将来堪比国债收益率走势图和银行间拆借利率走势图。这种强大的影响力,被金融业的外来户获得,绝对不是业内大佬们愿意看到的。
这不仅会动了传统金融业的蛋糕、饭碗,还将带来监管上的全新挑战。而传统金融业如果出现闪失,可能引爆金融风险。这时候,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说,控制住“余额宝”这匹野马都是必须的。
马云也是一个高情商的人。他在2014年的时候,就已经做好过“余额宝被牺牲掉”的准备,所以“自宫”算什么?只要处理好政商关系,商业机会大把,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马上不就要入股联通了吗?在宣布控制余额宝规模之后,蚂蚁金服将获得代售其他货币基金的机会。
然而,分析到这里,仍然是马云和政府的关系问题。接下来,我们就要说说,余额宝自宫传递的投资信号了。
余额宝规模为什么在2017年一季度暴增,让管理层再次忌惮其发展过快(上次是2014年)?而之前一年多,为什么余额宝一度沉寂?说到底,都跟“无风险利率”的走势有关。
余额宝是货币基金,它的收益率基本上就是“无风险利率”。当“无风险利率”走高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加息来临,股市、楼市等风险增大,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转而持有现金等待机会。这个时候,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可以提供安全收益,并预留下一步选择权,所以受到欢迎。
央行从去年年底,开始控制市场流动性,市场利率逐步走高。在这种情况下,余额宝等货币基金、银行理财的收益率都开始上升。然后,股市、债市、楼市逐步降温,资金开始撤离,带来了余额宝规模的迅速上升。
所以,余额宝“自宫”的背景是央行变脸,由此带来“无风险利率的回升”,以及股市、楼市、债市的降温,大家投资偏好的降低。此前两年,央行降准降息,政府鼓励买股买房,大家风险偏好上升,资金当然不满意余额宝的收益,所以纷纷离去。
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余额宝是“加息”、“缩表”、“现金为王”时代的投资神器。当央行水漫金山的时候,管理层不担心余额宝做大;反过来,当资金退潮的时候,余额宝就成为威胁银行利润的“妖魔鬼怪”,需要装入笼子里了。
上图是余额宝有史以来的收益率走势图,最近重上4%。去年跌至2.3%附近时,楼市迎来大牛市。
如果回到2013年底的最高点6.7%,炒房客将有人会家破人亡,而楼市也将完全入冬。
当然,马云无法单方面提高余额宝的收益率,他只能跟随央行的脚步,来实现“无风险利率”的回升。至于央行最终会把余额宝收益率推升到什么水平,要看中国经济的状况,尤其是失业率的走势了。
【本文为刘晓博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