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园林
清华同衡风景园林中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园林

【清华园林】青海海东“黄河彩篮”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规划设计

清华同衡园林  · 公众号  ·  · 2017-08-30 15:3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项目简介

本项目地处中国黄河流域上游的欠发达地区,是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规划地区内73%的农民属于贫困人口,土地匮乏且生产力低。 如何改善农村落后的面貌,提高土地利用率,让农民摆脱贫困是本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

规划由风景园林师主导,将农业生产、景观设计和旅游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将“黄河彩篮”园区打造成为以山水为依托,农业生产为基础,旅游发展为特色的综合性发展项目,在满足农业需求的同时,惠及民生,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当地农村的发展。


项目背景

项目地处中国黄河流域上游,黄河在这里画出一条美丽的弧线,河水清澈,景色壮美。但这里是却是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一直以来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县。当地农村发展落后,农村人口10.3万,7.5万人属于贫困人口,贫困率达73%。当地政府还面对蔬菜短缺的难题,尤其在冬春两季蔬菜供给严重不足,自给率只有30%。为改变现状,政府启动了“黄河彩篮”农业生产工程,以促进当地经济,引导农民摆脱贫穷。


另外,中国的“一带一路”发展政策也为当地的地区发展带来了契机。项目位于“一带一路“发展带上,中国西北地区重要旅游线路的交汇处。除壮美的风景之外,当地还具有绚烂的撒拉族族文化。因此,“黄河彩篮”项目的定位除农业生产以外,发展旅游也是其重要的规划目标。

项目涉及农业生产、旅游发展、自然风景保护等内容,经过多方论证,项目提出了由风景园林师主导,发掘场地优势,整合农业、景观、旅游于一体,综合规划,多元协调发展的策略。


规划思路与方法

1、有机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本规划设计依托现状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提出“碧水丹山,黄河彩篮,绚烂文化、撒拉之家”的规划理念,将农业生产、景观风貌和旅游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将“黄河彩篮”园区打造成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旅游发展为特色的、可持续的综合性发展项目。


2、梳理景观结构,挖掘场地特色

基于项目的特点和规划定位,规划提出“山-水-田-园”的系统性景观结构,充分尊重现状良好的山水格局,保护现状自然环境,最大程度保持现状地形风貌,充分发挥土地潜力,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农业升级,绿色发展

根据农业产业要求,对场地进行农业生产方面的系统性布局,利用现有土地用地属性,合理布置农业设施,并保留和升级原有经济林及养殖场,最大化减少对土地的浪费和破坏。农业生产采用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技术,杜绝对土地及黄河的农业面源污染。


4、挖掘地方文化,发展休闲观光旅游

利用黄河两岸优质的风景资源,以保护和利用场地现状条件为前提,规划建设休闲观光区,并对当地的撒拉族族文化予以展示和传承,打造“撒拉之家”旅游品牌,将“黄河彩篮”园区融入区域旅游,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的整体发展。

5、带动经济发展,产业与脱贫结合

规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对当地农村及农民进行安置。并通过培训村民计划、文化传承策略,使原住村民身份转变,成为生产区和景区发展建设的参与者与经营者。并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通过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农民发展规模化种植,增加农民收入,带领农民致富,走现代化蔬菜生产之路。


结语

“黄河彩篮”项目的规划有效提出了对偏远地区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等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在本项目中,以风景园林规划为主要整合载体,集结了多个专业的共同参与,拓展了风景园林规划内容和范围,突出了风景园林规划的主导作用。


目前,项目一期已经建设完成,并对当地村民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黄河彩篮”生产的蔬菜在2015年夏季已经上市,当地村民的收入较之2012年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规划区内的村民通过培训陆续在“黄河彩篮”园区中就业,贫困人口数量在逐年降低。


未来希望通过“黄河彩篮”项目的示范,辐射带动黄河流域20万亩“菜篮子”工程建设和地区旅游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目标。

海东“黄河彩篮”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规划设计获中国风景园林2015年会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三等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