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讨论了关于铁矿石价格在未来的走势,特别是在2025年的预期。文章指出,由于全球经济的增长,尤其是印度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钢材消费增长,将带动铁矿石的需求增长。然而,全球铁矿石的供应增长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增长。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国内铁矿石的供需关系,以及废钢供应的情况,认为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铁矿石的价格。文章还提到,当前钢厂和港口的库存情况,以及政策端的变化,都可能对铁矿石价格产生影响。最后,文章指出这些都是基于基本面的分析,实际的市场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文章指出,随着印度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钢材消费增长,全球粗钢表观消费预计将在2025年增加约2500万吨,这将带动铁矿石的需求增长。
文章认为,2025年铁矿石的供应增长无法满足约4000万吨的铁矿石需求增长。特别是国内矿的供应和废钢的供应,预计将出现减量。
文章认为,未来全球经济的好转、政策的利多因素驱动、以及市场供需矛盾的出现,都可能导致成材快速拉涨,从而带动铁矿石价格上涨。
文章强调,以上分析仅供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实际市场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前几天的文章中提及不愿意在钢铁行业的寒冬中为铁矿石唱赞歌,高呼2025年铁矿石有望到130~150美金。近期上海钢联在开年会的时候也有相关嘉宾看2025年铁矿石在80美金至115美金之间震荡,铁矿石115美金这个压力位时前期9月底10月初我们在线上线下与客户沟通,组织相关会议提及的重要压力区。那为何两个月过去了,忽然在《
扭曲的黑色产业链---无法共振上涨的双焦
》一文中明确提及铁矿石的价格区间呢?且基本推翻了原有分析和判断。这就源于因为时间跨度不一样,9月底10月初讨论的是四季度,宏观政策转向后传导至改善产业基本面所对应的价格变化,运行轨迹,而现在分析的是2025年铁矿石供需关系,讨论的是从材的消费角度,和废钢、国内矿、外矿供应等几个维度提及的铁矿石供需关系变化。在昨日更新的文章中《
在不确定的2025中寻找确定性---泽铁咨询年报发布前对市场的几个中长期思考
》提及巴布几内亚西芒杜项目铁矿石的投产是悬在铁矿石价格上的利空因素,但是没有深入展开讲的是,巴布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石项目能如约在2025年四季度投产吗?这个是不确定性,此外在《
在不确定的2025中寻找确定性---泽铁咨询年报发布前对市场的几个中长期思考
》一文中提及了东南亚、印度、中东、非洲等地的潜在成材需求增长前景,以及可能得美国大兴基建对铁元素的需求前景变化等。有做了不确定性分析。
近期世界钢协组织发布了该协会对2025年全球一些主要经济体的钢材消费或者说粗钢消费的增长预期,由于世界钢协组织与各国钢铁工业联系紧密,对当地的经济运行情况也较为了解。世界钢协在10月份发布的钢铁需求报告中指出,2025年印度需求增长或将达到8%,欧盟的钢铁消费也有望得到恢复。2024年1-10月印度粗钢产量达到1.23亿吨,同比增长5.6%,全年有望实现1.5亿吨左右的粗钢产量。如以2024年印度粗钢产量1.4亿吨作为基数,按照世界钢协的预估增速8%,则印度2025年粗钢产量大约要增加1200万吨左右,与公众号在《
在不确定的2025中寻找确定性---泽铁咨询年报发布前对市场的几个中长期思考
》一文中给出的印度钢材消费2025年预期增长1000万吨接近。1000万吨粗钢大约带动1650万吨左右的铁矿石消费;印度增长1000万吨,东南亚增长500万吨至800万吨,中东、非洲增长300~500万吨;欧洲增加200~300万吨;美国增加100万吨~200万吨;全球大约增加2500万吨左右的粗钢表观消费,对应的铁矿石增量需求为4000万吨。这个是就材的消费角度做的需求,如果国内2025年粗钢表观消费在现有基础上稳住,不再下滑,则全球意味着大约要增加对应4000万吨铁矿石的铁元素消费需求。则就铁矿石全球的供应情况来看,2025年铁矿石全年的供应增长显然是满足不了4000万吨的量。
这是从2025年铁元素的供需预期进行的综合分析。
但是我们现在回头总结2024年国内铁矿石的供需关系格局,我们通过思维倒推的形式,来确定为何2024年四季度这近期一个多月来铁矿石最强,有点2022年10月底时的走势,铁矿石在那一轮行情中最终上到了900~950区间。
先看铁水产量,按照上海钢联的数据2023年平均日均大约铁水239上下波动,考虑到11月份时数据开始失真,我们预估2023年的平均日均铁水产量为240万吨,2024年今年截至10月底是229万吨左右,考虑到铁水产量数据大约在3月份开始陆续恢复正常,我们把铁水产量考虑衡量在230万吨左右。那么这中间日均铁水产量差异值为10万吨/天;我们调低参数值为8万吨/天。那么8万吨铁水的减量对应到300天中大约2400万吨铁水减少(不按照3000万吨来测算倒推)。得到对应的铁矿石消费减量应该为:3960万吨铁矿石。大约4000万吨铁矿石的量应该是摆在台面上的,这里也可以解释当下焦煤库存的数据,2400万吨铁水对应960万吨焦炭,对应焦煤1300万吨上下。大家可以拿焦煤数据与铁水产量数据,以及蒙古煤进口数据,和国内煤矿产量、焦煤库存来做数据考证对比。也就是按照前述所讲大约市场上应该增加4000万吨的铁矿石供应成为库存。在进口总量恒定,消费下降的情况。但是但是,大家要特别注意啊,这里的问题就涌现了,按照海关总署公布的2024年1-10月份铁矿石进口数据来看,累计进口102253.3万吨,同比增加4743万吨,也就是说按照这个进口总量增了4700万吨,但是消费下降了4000万吨来计算,那么我们钢厂+港口的库存过剩应该是8700万吨。但是按照钢联公布的库存数据来看,截止到10月31日这天正好星期四,47港港口库存为16046.98万吨,同比增加4029.6万吨;由于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没有看到10月31日这天的钢厂铁矿石库存数据,只有11月14日的数据,到11月14日时,247家样本钢厂的铁矿石库存数据9100万吨不到,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那么按照10月31日时247家样本钢厂同比铁矿石库存高200万吨来分析问题。则意味着钢厂+港口口径仅同比增加了4200万吨铁矿石库存;与理论上应该增加的8700万吨铁矿石库存差距甚远。
从上述分析来看,要么存在几个因素:一个是品位问题,但2023年钢厂的困境和当下没有两样,入炉矿品位下降的是非常明显;几乎可以忽悠,问题可能出在废钢在高炉环节的减少,与内矿供应的减少。由于废钢的性价比下降,炼铁环节废钢添加锐减,和内矿供应锐减,导致需要通过消耗铁矿石来实现平衡,以此测算,如果减少了1000万吨废钢的使用,则对应1670万吨的铁矿石消费增长;那剩下的部分则是内矿,估计大约影响到了1000万吨~2000万吨的内矿减量。通过这些数据来看,2024年铁矿石的供需关系并不是根本性缓和了,且随着钢厂采取低库存策略,原料库存周期低,这就为铁矿石的上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以此角度来看,2024年国内内矿的供应至少减量1500万吨,废钢至少减量1000万吨,才换取了铁矿石在理论上应该增加8700万吨的基础上,实际上仅同比增了4000万吨左右库存。这又回到问题的本质了,废钢减少1000万吨用量理论上应该为短流程的废钢供应宽松带来较好的局面,但是问题是全社会废钢供应并不宽松,短流程电弧炉钢厂的开工率并不高。且建筑材的短流程钢厂经常性减少,这从侧面说明,废钢的供应并未出现实质性的增长,只是长短流程钢厂用料间平衡导致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