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桃
刘若英回来了。
带着自编自导的处女作《后来的我们》回到大众面前。
沧海桑田,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当年那个暖暖的“奶茶”依旧如初。《后来》再度响起时,我们
依然会
跟着她热泪盈眶。
娱乐圈里不乏长相甜美的女人,但缺乏像“奶茶”这样有气质的女人。这种气质就是深刻在骨子中的修养,永远明媚灿烂、温婉可人。
初识她始于孤独,熟悉她始于爱情,理解她
始于
经历后的成长。从独处到爱,再到成长,她完成了一个女人对生命最大程度的探索和敬畏。
独处中找到自我
两岁的时候,开始单独睡一间卧室;十六岁的时候,只身去美国;后来,她经常一个人单独去旅游。
“独处”多年来一直是刘若英独特的生活方式,她乐在其中,无比享受。
这种特质似乎和我们自小接受的文化格格不入。因为独处就意味着孤独,而孤独并不是大众所定义的成功。
我见过很多一旦独处就处于焦虑、恐惧状态下的女人,她们要么极力摆脱这种处境,要么疯狂干点别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总之,她们是极力排斥这种状态的。
可是,很多缺乏独处能力的人也忽略了一个现实——
一个不能跟自己独处的人是无法真正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的。
这种安全感就是自己跟自己对话的能力,静下心来审视和觉察自己的能力。遗憾的是,这一项,很多人终生缺失。
刘若英认为:跟自己独处,不但必要,而且是一种完美的生活方式。
在独处中,她会找回另一个遗忘的自己。
虽然现在的刘若英早已为人妻、为人母,可她喜欢独处的习惯依然没有变,家里有她单独的书房,每个人进来的时候都要先敲门....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对独处的享受以及内心深处十足的安全感,身处变幻莫测的娱乐圈,刘若英始终能坚持自我,活出想活出的模样。
《为爱痴狂》、《很爱很爱你》、《后来》....当这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问世时,除了歌曲本身,我们听到的何尝又不是刘若英自己呢?
独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喧嚣浮躁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
有
一种静下来跟自己对话的能力。
爱情里不失去自我
围绕在刘若英身上最出名的一段恋情是和陈升,奶茶执着了15年。
从少女期的悸动,到后来的执着等待,我们亲眼见证了奶茶如何从追逐到接纳,再到妥协。
一次综艺节目中,面对主持人的询问:
奶茶对陈升说:“如果我飞远了,你可以拉拉线啊,风筝的线永远在你的手里。你一拉线,我就会回来的。”
“可是,我找不到线了。”陈升回应。
当这句话被陈升说出来的时候,刘若英
在那一瞬间彻底释然了。也或者说刘若英妥协了。她知道他们之间再没可能了。
放下这段感情之后,她开始把生活的重心转移。在那段日子,她写了好多书,开了几场演唱会,看了看外面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
虽然经历感情的创伤,她依然
还
相信爱情。
现实中,很多女人被爱情或者婚姻伤过之后就不再相信爱情了。她们往往通过日夜兼程的追求物质和精神独立来掩盖这一块的失落,从对工作的掌控中获得安全感。
不幸的是,这种过度的掌控对一个人造成的心理负能量几乎是毁灭性的,因为她们对自我要求极高,不允许自己失败,不接纳自己有闪失。
没有迷失在爱情中,却迷失在对事业掌控中。
刘若英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别人:
不管是爱情,还是工作,它们从来都不是限制一个人的囹圄。
就像对执着了15年的感情的妥协,并不意味着她认输,恰恰相反,这是刘若英另一种形式的“叛逆”。因为这一次妥协,她才有机会和更好的人相遇。
成长中重塑自我
“一个人”是刘若英长久以来的标签,年少时以为这是她选定的生活方式——特立独行、与世无争。
直到41岁那年,当她再次遇到自己生命中的Mr.right时,没有丝毫犹豫,她遵从内心的声音,果断携手对方走进婚姻。
她说,自己一个人过久了,就很渴望知道两个人是什么样子,三个人是什么样子。
况且现在的她完全有这种能力,一个早已经将自己活成一个圆的人,爱情和婚姻对她而言就是锦上添花。
当很多人还在讨论她是不是“大龄剩女恨嫁”的时候,她已经满怀幸福的怀孕生子了。这个不沾人间烟火的女人终于也有了生活的烟火气。
其实哪有什么标签,所有的标签本质上都是对自我的一种束缚。就像刘若英一样,只要她不舒服,她就会设法突破这种附加在身上的标签,直到找到令自己舒服的方式。
就像最近的一次演唱会,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别样的刘若英,她穿上了西装,梳起了大背头,潇洒的单手插兜,直接把台下的粉丝帅哭。
关于这身“男士”装扮,她的解释是:
不仅是给广大粉丝的一个惊喜,也是给自己的一个交代。
“想做一些从未敢想象的事,想要把之前的固有印象统统打破,我今天就是想当一回男生,做些男人的事,唱些男人的歌。”
始终以“我”开头,始终尊重自己的感受,也始终都在突破着自我的标签,她将自己的生活过的耀眼而独特。
是的,刘若英依然还是那个纯真的、暖暖的“奶茶”,不管
岁月如何更迭,属于她的那份人生底色没有变。
不同的是:历经岁月的打磨,她的自我更加坚定和饱满。
愿你永远都是我们心中那个独一无二的“
奶茶
”。
或许你还想看:
一位妻子的求助:总是夹在强势妈妈和受气老公中间,我该如何平衡?
男人拒绝沟通,有解吗?
潘幸知
携手
千位情感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