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是美妙的,每一个互联网企业,都在不断追求场景的服务价值,
但场景是多种多样纷繁错杂的,没有聚焦,就没有极致,没有极致就不能去构建一个真正具备竞争力的核心场景,不是一个核心场景,就难以挖掘场景背后真正的价值
。食堂菜终究敌不过精致小炒,每一个场景的合作都有其原始目的,这些目的几乎不可能用几个简单的模板去概论。一个场景的合作,到底是输入型合作还是输出型合作,是为了感官上的轻度交互,还是线下肢体行为交互,还是更进一步的线上线下并行交互,还是有真实交易的重度交互,还是有行为后反馈以及回溯能力的更深层次的交互?只服务1000个人但是具备深度价值贡献,和服务几十万人,却毫无商业运作空间,如何取舍,如何定义?面对场景是重功能设计,还是重运营设计?等等。
其实,场景是个典型的B2B2C模式,B与C的平衡本身就需要处理的艺术,场景的拓展是一项宏伟的工程,而场景之所以被提出,就是因为互联网发展已经向深度挖掘场景价值的方向转变,相较以前的功能价值来说,场景价值显然更具备拓展性,对于场景合作来说,绝非辐射面越庞杂越好,毕竟场景不是功能,越是聚焦于与自身战略密切相关的场景(与钱相关),场景的价值才越能够不断被挖掘,从一个核心场景出发才能不断丰富场景的外延服务,最终将散落的场景连成网。
你如果想挖出一个深坑,一定是靠凿子,而不是锤子。未来的金融场景,会越来越关注核心场景的运营能力,以及由场景带来的流量转化和平均价值贡献。
另外一个关于场景的建议则是,金融场景的建设永远都不是为了抢夺场景运营方的饭碗,一个可持续的金融场景方案一定是融入场景中各个参与方的主要诉求,实现平衡,
场景建立需要关注生态,而不是替代,不能以打碎一个原有生态作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