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新国风
正本清源,复兴儒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新国风

真的要让“一套房”毁掉你们的兄弟情吗?

腾讯新国风  · 公众号  · 儒学  · 2017-03-23 17:04

正文



与父子亲情不同,兄弟之情有一定的复杂性:一方面,兄弟作为一奶同胞,具有天然的血缘亲情,这是兄弟关系亲密和谐的天然基石;但另一方面,由于兄弟在家庭财产继承方面避免不了利益的纠葛,也存在一种分离和冲突的倾向。尤其是在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之后,这种分离倾向就更加突出。

面对利益解纷争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的“兄弟篇”中写道:“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意思是说,兄弟之间出现“分离”的情况是十分自然的,但这又是天下父母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往往会出现因为争夺家产而导致兄弟矛盾激化的情况。

为了尽量消弭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促进家庭之间的团结与和睦,古人特别重视对子弟悌德的培养。这方面在古代的许多家训中有大量的反映。它们大都一再强调兄弟如何亲密友爱,推崇兄弟互相谦让,批判兄弟互争而损伤亲情、破坏家庭团结。翻阅不同时代、不同家族的家训,其中往往都有“宜兄弟”“重友恭”“息讼争”“敦孝悌”“尚齿序”“尚友爱”等类似条目,大都强调:“从来天伦之恩,父子而外,莫过兄弟”,告诫“慎勿听枕边之私语”“慎勿听门外之谗言”“慎勿以田产不均而操共室之戈戟”。只有兄弟和睦才能“父母其顺,和气致祥,家道必昌”。

兄弟相让促和谐

在成家立业之后,兄弟之间由于利益纷争而产生隔阂,乃至冲突的情况,是十分常见的。在这种情况下,兄弟之间能够做到互敬互让,各退一步,对于维护家庭和谐是非常重要的。

晋代的王祥在遗书中谆谆告诫子弟们说:“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因为兄弟之争,所争者主要是家庭财产,所以王祥专门提出以“让”来化解利益冲突。南齐豫章王萧嶷在给儿子们的遗令中也强调:“当共相勉励,笃睦为先。”告诫儿子们在自己去世后要和睦团结。他告诉儿子们“才有优劣,位有通塞,运有富贫,此自然理,无足以相陵侮”。每个人的才能不同,运命各异,这是非常自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兄弟之间不能因此而互相伤害、欺凌。

兄友弟恭成楷模

正是由于自古以来,中国人重视对悌德的培养,所以历史上有很多兄弟相让的事例,流传后世,为人所颂扬。

清代时期,浙江鄞县有李氏兄弟二人,哥哥叫李士楷,字叔则,弟弟名士模,字叔范。弟弟刚刚就塾读书时,哥哥已是秀才了,在县里小有名气。后来,兄弟二人,一个专治经史,一个治理家业。后来,父亲让二人分家单过,弟弟却说:“有长兄在,凡是田宅我都应该分得下等的。”哥哥则说:“我们家的田产房屋,都是我弟弟奋力添置的,我应该分得下等的。”兄弟互相推辞谦让,乡里人听说后,无不赞叹:“李氏兄可为模,弟可为楷。”如此的兄弟相处,自然可以称之为人之楷模。

田宅财产,往往是世间很多人孜孜以求的。然而,李氏兄弟却竞相推辞良田美宅,而自取劣次者,这是什么缘故?当然是因为兄弟情深,互敬互爱,皆为对方着想的缘故。

还有,维护兄弟之间的情感,需要兄长作出一定的让步与牺牲,照顾、关心弟弟妹妹。当弟弟妹妹不懂事,甚至犯错误时,也应当耐心劝导、感化。当然,还需要让年幼者懂得感恩,懂得尊敬兄长,为兄弟和睦、家庭和谐作出自己的那份努力。手足同胞的和睦相处,不仅仅要让哥哥单方面的作出忍让与牺牲,而且要让弟弟明白浓厚的亲情需要自己的付出。作为弟弟,对于兄长的谦让和照顾,要有感恩之心、报恩之心,不能将兄长的牺牲让步当成天经地义而无动于衷。这样才能形成相向而行的凝聚之力,互爱互助,互谦互让!

节选自《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悌德诠解》,中国方正出版社授权发布,版权归出版社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亲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投稿或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或致电010-62671188转31667

微信号:ruxue_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