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广州最热门高中的评定方法和不同高中的录取情况。文章通过华附石牌校区的招生政策为例,详细说明了综合录取分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全市前9所省市属高中的录取指标。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广州外国语学校的特殊情况,并给出了其他学校的综合排名和点评。
广州二中、广大附中、华附石牌本部排名靠前,而位置较偏的新校区相对遇冷。广外的综合录取分数线排在第二。
广外仅在第一、二批次招生,无法套用公式计算综合录取分数线。广外的第一批最低录取线较高,但第二批表现不佳,流标率较高。
包括对二中、广外、广附、华附本部等学校的点评和分析,以及省实白云和省实本部、广雅两个校区、六中本部等学校的录取情况。
谁是广州最火的高中?谁最难考入?
我想每个人心中,可能都有不同的答案。
按常理来说,
火不火,难不难,看中考招生;
谁分数线最高,谁就最火,也最难考上!
但现行广州中考,每所高中在多批次招生,只说其中一个批次,难以反映全局。
比如说:2024年中考,
省实本部(荔湾)在第三批仅以705分录取线排第10名;
但在第二批名额分配招生,
却在综合各所初中学校分数线后,以724.5556分名列第一。
那有没有办法,能综合一下这几个批次的不同表现,得到一个
综合分数线排序?去衡量这个学校火的程度?
下面尝试一下去分析:
分析如何综合不同批次
先以关注度华附石牌本部为例,聊聊招生政策!
根据2024年广州市高中招生政策,省市属面向全市初中招生
(不含特殊教育学校)
,而华附石牌本部分为以下4类:
第一类是第一批特长生招生,
第二类是第一批自主招生,
第三类是第二批名额分配,
第四类是广州市第三批招生。
第二批次招生录取计划,即名额分配政策
(又名“指标到校”)
,分配名额不低于50%,华附石牌校区计划招生173人,刚好一半!
共133所初中分配到名额,但不是全部名额都会用尽,因为第二批招生设了最低控制线683分
(前三年第三批华附线平均分-40分)
。
在满足报考条件的情况下,
考生中考裸分≥683分,才会被录取
。
看第二批的录取结果,109所初中有学生被录取,实际录取最高分758分,最低689分,比最低控制线683分高出6分,平均723分。
其中有43所初中的学生,低于719分
(第三批户籍生最低录取分)
进入华附石牌校区,成为名额分配的受益者。
与此同时,24所初中没学生被录取
(即流标)
,
流标率18.05%
,这相应的24个废标名额,将回流到第三批统考招生。
第三批次为统招批
,指的是公办高中的剩余招生计划,不符合第二批报考条件的,或第二批没被录取的,均在该批次录取。
看华附石牌校区,
第三批计划招生名额为98个,回流24个,实际上为122个名额。
第一志愿报考华附石牌校区的户籍生,总分≥第三批分数线719分,即可顺利入读。
第二批名额分配,既让低分段学生有机会入读好学校,废标名额回流第三批,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学生获得优质学位。
综合录取分怎么算?公式有了
根据第二、三批录取情况和回流机制,该如何算出学校的综合录取分?
首先明确,
两个批次各占50%
;
然后选指标
,第二批次用平均分、录取率
,
第三批次用最低分、第二批回流率。
由此得出该校综合录取分数线评估公式:
50%*第二批平均分*(1-流标率)+50%*第三批最低分*(1+流标率)
即0.5*23*(1-18.05%)+0.5*719*(1+18.05%)=
720.64分
,在第三批最低分719和第二批平均分723之间。
那么,华附石牌校区这个
综合录取分数线
,
较好反映了该校区在今年报考的一个热度和难度情况。
究竟谁更火更难?
全市前9所省市属高中,究竟谁更火更难呢?
以上提及的相关录取指标,我整理出来了:
按照加权公式
“50%*第二批平均分数线*(1-流标率)+50%*第三批最低分数线*(1+流标率)”
计算。
综合录取分数线排序,和第三批更接近
前三名分别为
广州二中、广大附中、华附石牌本部,末五位为六中从化、铁一3个校区和华附知识城
,位置较偏的新校区相对遇冷。
也可以看到这个排序,其实和第三批的排序相当,因为第三批考虑回流的流标后,参加人数更多。
第一批的高分王广外,排名如何?
应该有人发现,广州外国语未在表格中,为何呢?
广州外国语学校实景
原因在于
广外仅在第一、二批次招生
,无法套用公式计算。
广外今年扩招200人,第一批计划招生300人,最低分为731分。第二批计划招生300人,最低控制线为694分。
导致76所学校没学生被录上,
流标率高达
40%,122个名额无法落入第三、四批,直接落入补录。
而补录最低控制线按第一批次731分,真是一点都不放水。
信息来源:广州市招考办
而今年补录阶段712分以上考生仅有3位,也不知道他们具体分数有没达到731分及以上。
鉴于广外2022、2023年0补录,估计今年的122个补录名额,难以落入高分滑档考生上,
大概率“冻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