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顾琬
编不好程序,写不好文章的工科女研究僧一枚,喜读木心、毛姆、沈从文;喜听民谣、古风、莫文蔚;喜看柔软的风景和素净的文字。个人公众号:此心匪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炉石传说控  ·  速来!炉石国服惊天BUG,每人可免费领一套借 ... ·  9 小时前  
四川日报  ·  雷军回应“程序员是老大” ·  19 小时前  
四川日报  ·  突然宣布:林孝埈,退赛!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顾琬

父母“过分干涉”引发的矛盾如何化解

顾琬  · 简书  ·  · 2018-02-01 13:42

正文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

前几天有则新闻挺火。

四川一位地级市高考状元,当年顺利被北大生物系录取,后又进入美国排名前50的高校攻读硕士。但是,这样一个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如今却洋洋洒洒写下万字长文谴责父母多年来的“过分关爱”,甚至拉黑了父母的联系方式,并已有12年“每逢佳节不回家”。

有网友如此评价: 中国式父母的悲哀就是倾其所有最终却培养了仇人

这当然不是中国父母的集体悲哀。大多数中国家庭中,仍然是亲慈子孝,其乐融融。但是,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几例令人痛心的家庭教育悲剧。

悲剧的来源,其实就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与子女本身期待的方式发生冲突,且往往都表现为常年无法互相沟通交流、矛盾日益增长。

自从上文中提到的新闻被报道出来后,网络上的评论基本可以分成两派:一派认为,父母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发展得更好,不理解他们的苦心是儿女的不孝和不懂事;另一派则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表达了对当事人的理解和怜悯。

【二】

写这个话题,也是因为这几天在帮山子选考研院校时颇有感触。

山子今年大三了,以他的优秀交际能力,完全可以直接就业去做销售或者创业,他的家庭经济能力也支持。但山子爸却觉得学历是必备敲门砖,无论如何要儿子尝试考研。而山子又不喜欢科研,只能选择一个偏向管理类的工科方向,如此一来,就是一个非常冷门的专业,各大院校每年只招录三四个人。

山子曾经一心想要就业,他对自己的优劣势分析得十分到位。就连他的学长学姐,无一不觉得他在职场能比学校吃得开,建议他认清优势尽快就业。

山子对家人说了自己的想法后,山子爸炸了:你看看你表姐,学历高就可以留省会公司,不然就得去地市!又说:你就是不愿意吃苦,考个研能要你命吗?

山子只要一反驳,他父亲便觉得他是逃避、怯懦、偷懒、没追求。山子对着我哀叹:我觉得我是在被赶着往前走,就像孤羊一样。

山子爸带着山子来找我咨询考研事宜。我们初步选定几所设立了那一专业的高校,拿给山子爸过目,山子爸想都不想就挑了其中最知名的一所,C大。

山子嗫嚅着说出自己的想法:爸,C大只录两个人,而且单科成绩要求很高,我觉得定目标需要结合实际,考虑一下自己的能力吧……

山子爸立即打断他:现在不把目标定高一些,你会好好努力吗!再说不是还有两个名额吗?别人能考进去,你就考不上?那说明你根本没信心,不准备好好努力!

我在一旁看得无语。山子爸不顾我们所有人的犹豫,硬是监督着我帮山子找到卖C大考研资料的网店,当场就逼着山子下单,购买了专业课所有的书和资料,说要从腊月开始就让儿子立即学起来,充分做好准备。

我问山子:你是真的喜欢这个专业吗?是确实自己也想读研吗?C大是你真正想考的吗?那个城市你想不想去?这关系到将来就业要不要留在那边。

山子很苦恼,他说,自己的想法在父亲的过度干涉下没有任何意义,只要两人立场不同,父亲就会觉得是他不努力不上进不吃苦的借口,他从来插不上话反驳不了。

山子爸是位白手起家的小工程老板,多年以来在外闯荡,总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他认为自己已过不惑之年,半辈子的人生经验不会害了儿子,总不过是为了儿子好。

但是,他忘记已经成人的儿子早就有自己的思想、喜好和判断,作为一个思维正常三观正确的年轻人,山子本人绝对比他的父亲更知道自己的优势和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在中国式教育中,有太多家庭如此:当孩子想要一飞冲天,父母却折断他们的翅膀,告诉他们陆地更安全;当孩子想要脚踏实地,父母却指责他们的消极,告诉他们年轻要敢闯敢拼;当孩子想要拥抱太阳,父母却因为怕紫外线灼伤孩子而阻止他们感受温暖;当孩子想要勇赴寒地,父母却因为怕风暴野兽伤害孩子而将他们拦在屋宇之内……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

曾经有个朋友万分苦恼地跟我说,回想自己这二十多年,不知道为什么会活成今天这样,也不知道是怎么走到今天这步,似乎大大小小的决定都是父母做好的。她只需要努力,而不需要承担后果,因为即使失败,她也是照着父母的设想走的;而如果是按自己的想法行动后失败了,就会被父母指责得体无完肤,他们会说:“谁让你当初不听我们劝!”

我听了很难过。

在我24岁的生命中,父母很少干涉我的决定。甚至,父亲有时还会给我一些建议,而母亲会完全放手,告诉我,你决定了就行。

从小到大,除了顺其自然的选择以外,其他需要做决定的地方,都是我一个人反复斟酌敲定。小到去不去参加某个比赛、报哪个兴趣班、买哪件衣服,大到文理分科、高考报学校报志愿、考研、就业……他们总是支持我,有问题了就帮我解决,没问题就全然支持。我曾对许多人笑称,自己是被父母“放养”长大,但其实内心是自豪的。

我的父母和很多长辈都从事教育工作,常常能从他们口中听到班上孩子被父母过分干涉而叛逆不羁甚至酿成悲剧的故事。

为人父母,总觉得所有的要求、管制和干涉都是为了孩子的前途,不会对其有害。遗憾的是,对于一些父母,很难掌控这种干涉的度,往往就会适得其反。

为人子女,总渴望有自己的天地,遵从自己内心的愿望,放手一搏或安稳生活,却总在无数次的被干涉后与父母渐行渐远,甚至“反目成仇”或以生命警醒。

我们彼此都抱怨对方对自己的不理解,而今天我不想站在任何一方的立场辩解,只想谈谈成长过程中子女应对父母过度干涉的办法,以及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父母该如何适度管控。

【四】

为人子女:

第一,信任父母。 无论父母是不是过度干涉了我们的成长,我们都应该尽力尽早与父母建立平等友好的沟通习惯,而这一习惯的建立需要我们相信父母。信任绝非信服,我们相信他们的人生阅历可以给予我们更多更好的建议,姑且认真考虑一下,而不要将父母放在对立面。

第二,拒绝暴力沟通。 很多子女在几次尝试与父母沟通未果后便不得已采取了暴力沟通法,例如离家出走、绝食、逃学等等。但其实,在面对面沟通没有效果时,还可以尝试一下写信、发消息、讲故事的方式,以人渡己,循循善诱,说不定能取得一些进展。

第三,不要赌气。 如果你是因为想要强硬反抗父母的过度干涉而赌气实施了一些明知有错的行为或做出这样一些决定,那么你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很多精力和很大代价才能修正弥补。我相信这是你的父母和你本人都不愿见到并后悔已晚的。

第四,适当担当。 从第一次尝试自己的选择而失败以后,就避免将一蹶不振或过度消极的情绪传染给父母,而是学会自己处理结果,面对失败,重新开始。只有如此,他们才能知晓自己的孩子有担当,有能力应对自己抉择的后果,久而久之,就不会因为怕孩子后悔或失败而过分干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