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提到“逃离北上广”的时候?你在想什么呢?
自从去年新世相打响了这个概念后,“逃离北上广”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最热衷于讨论的话题之一。逃离拥挤的都市,去大理开一间客栈,养猫品茶、读书写字,大概是许多文艺青年与公司白领的梦想。
那么当你真的离开大都市,投奔诗和远方,生活又是什么样呢?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里,有一集讲述的家常菜是“大理酸木瓜煮鱼”,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对从北京“逃离”到大理的小夫妻。“从北京西四环,到大理洱海门,3000公里,有了脚踩土地,头顶蓝天的踏实感”这是《舌尖上的中国》对这场逃离的评价。
更重要的是,这对从北京而来的小夫妻,还在大理重拾了亲密的邻里关系。邻居李奶奶教会女主人公如何新鲜的洱海鲫鱼,如何利用大理特有的酸木瓜烹制美食。
美景、美食、友人,这大概是逃离喧嚣都市后,人们所能想象的最理想化的生活。逃离,似乎是一件美好得不能再美好的事情。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这份美好。
前一阵,一篇名为《我卖了北京的房子移居大理后......》在朋友圈疯转,文章作者卖了北京的房子,在大理买了一个面向苍山洱海的大房子,然而已出手的北京房子尚处于过户阶段就涨了两百万,自己在经历了对金钱的“意难平”与对平淡生活的“向往”间的挣扎后,将一切都落在“人世修行”之上。
大理的一间大房子背后,是一线城市不断上涨的房价成本,而大理一间精致的小客栈背后,则是更巨大的现实压力与经济压力。
旅游景区日益高昂的地租费用,店面的装修与修整费用,房间日常清理打扫的人工费用,水电煤气的消耗费用,客房日用品的消耗费用,客栈的推广费用,以及消防安全、人员安全的保障,不知何时才能赚回的成本,以及初来乍到的水土不服……
骨感的现实让许多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又逃了回来。
诚然,不一定非要去到大理,才叫做“逃离北上广”,离开拥挤的都市,回到家乡小城一样是逃离,问题的核心在于,习惯了大都市的“纸醉金迷”,还能否适应小城市一眼望到头的人生?反之亦然,抱着梦想与希望“留守北上广”年轻人,就像《欢乐颂》里的邱莹莹,一个小镇姑娘来到大城市,又是否能够适应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呢?
逃离是因为理想,留守是因为梦想,去与留的背后,折射的是当代年轻人对未来、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现在,网易新闻将这个时下年轻人最关心的话题“北上广的未来有你吗?”用涂鸦的方式,呈现在了上海老码头的一面自由墙上。背靠现代化的浦东新区,面对老上海的弄堂,新与旧的鲜明对比,正与与话题中“去与留”相辉映。
现在,已经有近5万年轻人就这个话题留下自己的态度
澎湃联合网易新闻 主持#北上广的未来有你吗#态度跟贴,点击阅读原文一起来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