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府
潮州,自东晋建制以来的1600多年,为历代郡、州、路、府的
治所
。
明洪武二年
(1369)
,潮州改路为府,称潮州府。到了乾隆三年
(1738)
,潮州府下辖九个县,故而有了
“一府管九县”的说法。
这座居于韩江畔的古城,是
粤东地区长达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东望笔架山,西邻葫芦山,北依金山,韩水绕郭南流,千百年来,潮州人顺应自然,匠心营造出“三山一水抱古城”的特色景观。如今,潮州
古城
仍保留着“外曲内方,四横三纵”的历史空间格局,
是
目前中国南方沿海地区保存最完整、文物最丰富、形态最活跃的府城
。
这里不仅有古城墙、古牌坊、古府第、
古民居等众多文物古迹
,还有大量本地居民居住其中,
生活气息浓郁,可以说是一座
“活着的古城”
。
潮州古城三山拱卫、湖江夹城,
西湖及其背靠的葫芦山
就是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湖自唐代开辟以来,历经千年沉淀,留下了许多珍贵遗迹,比如
摩崖石刻。
这里
现存摩崖石刻130多处
,由唐至民国,书体多样,涵盖内容丰富,
被誉为“潮州历史的橱窗”“书法艺术的长廊”。
看过了西湖,我们接着去探寻古城风云印记吧,下一站:
海阳县儒学宫
。
它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明初重建,历代屡有增修,是潮汕地区最早修建的孔庙,也是古代潮州最高学府。其中的
大成殿保存了明代建筑风格
,是粤东地区殿堂式木构建筑的珍贵实例。
复建后的潮州镇海楼(旧府衙)图源:潮州日报 黄春生/摄
在
海阳县儒学宫不远处,就是潮州古城的文化地标——
镇海楼
。
从明洪武二年到清朝灭亡的500多年
里,潮州府衙一直是潮州府政治权力中心,而镇海楼作为衙署谯楼,俗称“府
楼”,起着瞭望、防御的作用,更是见证了潮州历史的荣光与沧桑。
潮州开元寺天王殿 图源/潮州开元寺
接下来,我们前往
粤东第一古刹“开元寺”
,这是
潮州最大的古建筑群,
其
天王殿建筑模式与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大佛样建筑同源
,与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也有相似之处,被誉为“古代建筑艺术明珠”。
除此之外,开元寺唐代石经幢、宋代大铜钟、元代石雕大香炉、明代金漆木雕千佛塔,以及清代被毁经书的珍贵补版,都是难得一见的。潮汕非遗嵌瓷技艺,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百年千年不失其美丽。
建于清光绪年间
(1875-1908年)
的
己略黄公祠
,则是定格了百年前潮州木雕的精华。
祠堂大厅内有着潮州典型的“三[木载]五木瓜十八块花坯”的抬梁式屋架。
最为引
人注目的,还是祠堂内的潮汕木雕装饰艺术:以圆雕、沉雕、浮雕、镂空等多种技法雕刻,又在外形色彩上用黑漆装金、五彩装金等加以表现,
为潮州木雕的
巅峰之作。
不只是木雕,己略黄公祠的石雕、金漆画和嵌瓷等,也都颇为精美,集中展现了清末潮汕民居建筑的艺术成就。
而穿行在潮州的古街巷里,我们会感受到更为浓郁的潮州文化特色。
西马路
作为潮州一条年代久远的老街,骑楼、老字号、喜帖街、岭南小吃等,
沉淀了时光的余味,
也承载了
一代代人的温热记忆。
西马路 图源/湘桥发布
古城的“猷、灶、义、兴、甲”五大名巷,几乎概括了潮州城古民居的精华,而
甲第巷
则是精华中的精华,至今仍保留着明清街巷格局和大量古民居,其中甲第巷18号大夫第和甲第巷12号外翰第被公布为第七批国保。
2011年,太平街义兴甲巷成为广东省第一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街 图源/文化潮州
都说不到广济桥,约等于没
来过潮州。千百年来,这座古桥,见证了潮州的古貌新颜,是无数潮州人心中的“潮文化”地标。
广济桥
,横跨韩江,是古代闽粤两地的交通要津,
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
,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
“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
桥中间用了18只梭船并排一列,用铁索连城浮桥,构成了
“十八梭船廿四洲”
的独特风格。每天下午5点半后,浮桥就会收起来,那将会有另一番别样的韵味。
老汕头
潮汕地区的新风集萃
当时间推进到近代,
因开埠而崛起的汕头
,逐
步发展成为粤东商业中心,
承接了潮州府城经济中心的使命
,成就了一段“百载商埠、楼船万国”的繁荣。
随着商贸的繁盛,汕头城区不断向海滩的拓展,经过四十多年的填海发展及逐渐规划,
一个扇形空间及街道的放射状路网的近代城市
呈现在世人面前。
图源/方志广东
汕头,向海而生、因港而立、因侨而兴,既是“百载商埠”,也是
著名侨乡
。一批批潮汕人由此漂洋过海出国谋生,又回到这里,带来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陈慈黉
(hóng)
故居
,
由蜚声东南亚的侨胞陈慈黉家族兴建而成,
就是潮汕百年华侨文化的缩影,被誉为中国
“岭南第一侨宅”
。
故居始建于清朝,历时近半个世纪,共有厅堂506间,
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以传统的“驷马拖车”糅合西式洋楼,点缀亭台楼阁,通廊天桥,萦回曲折,
2005年被评为汕头八景之——“
黉院惠风
”。
陈慈黉故居的建筑材料汇集当时中外精华,其中单进口瓷砖式样就有几十种,这些瓷砖历经百年,花纹色彩依然亮丽如新,此外故居内的书法石刻皆出自当时名家之手,一字千金,是一“本”
集众多书法名家手笔的“活字帖”
。
汕头作为“岭东门户”,身居海丝前沿阵地,形成了丰富又独特的海防文化。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
(1874)
的
崎碌炮台,就是清末粤东的海防设施代表作
。
崎碌炮台,俗称为石炮台,
位于汕头埠东南临海,为环圆形城堡建筑,从炮巷拱石、通风窗亭以至石阶炮眼,都具有西洋建筑风格。
百年沧桑,驻守一隅的石炮台,见证了清代粤东地区的海防历史。
而要说到汕头最深刻的地标,一定非
汕头小公园
莫属。名为“小公园”,实际大有来头。
作为
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城市开埠区之一
,这里拥有独具一格的环形放射状路网结构、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群、布局合理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汕头小公园
见证了汕头开埠的历史荣光,也承载着不少海内外潮人的乡土记忆。
存心善堂旧址,隐藏在汕头小公园的近代建筑 图源/沧浪
漫步其中,那一座座沿途矗立的
近代建筑:
存心善堂旧址、广东省银行汕头支行旧址、桃园酒楼、汕头旅社
等
,带我们回望汕头的沧桑往事,找寻城市记忆。
广东省银行汕头支行旧址 图源/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服务号
潮汕地区的古风秘境
潮汕三市里,揭阳就像是个“小透明”,没什么存在感,但它绝对算是一座被严重低估的城市。
早在公元前214年,
揭阳之名就已出现在秦朝的中国版图
上
。此后朝代更迭,揭阳一直为郡、州的别称和古名。再到
南宋复置揭阳县
,建县治于榕城以来,历经漫长历史积淀,
形成了极富地方特色的城市性格与风貌。
如今,
揭阳古城依然保留历史形成的山、水、城一体的空间形态,
在
面积仅1.13平方公里的这方天地里
古迹遍布,一步一景,移步换景间便可穿越八百年时光,探访历史深处的难忘记忆。
进贤门 图源/发现揭阳
进贤门
,
位于原揭阳古城东、北二城门之间,始建于明代天启元年
(1621)
,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是
揭阳古城的标
志性建筑
。进贤门
下层是瓮城门,中层是城楼,上层则是琉璃亭阁,建筑风格独特,看起来也是格外雅致。
走过进贤门,我们就直达
揭阳学宫。
它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
(1140
)
,清光绪二年
(1876)
大规模重修,
采用高台基宫殿式的三路五进、左右对称建筑布局,
具有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和鲜明的潮汕古建筑特色。
现存建筑组群坐东北向西南,由21座单体建筑构成,
是
岭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建筑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孔庙
,有着“粤东古建筑明珠”之美誉。
古榕武庙(关帝庙) 图源/落云从
揭阳古城有文庙,也有武庙,文庙是揭阳学宫,
武庙就是古榕武庙
(关帝庙)
。
古榕武庙,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
(1558)
,后亦有重修。整个庙宇建筑风格既融合明清两代中原、粤东文化的精华,又独具地方特色,其
灰塑、嵌瓷、木雕、彩绘与石雕等装饰工艺丰富多彩
。此外,
古榕武庙庙前戏台是粤东地区唯一的清中期庙宇戏台。
城隍庙
,大抵是揭阳古城中最热闹的地方了。
每年正月的“城隍”庙
会都
堪称
一场
人气最旺
的民俗盛宴。
它始建于宋朝时期,目前也是
广东现存的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城隍庙古建筑
。
庙宇构建精美,装饰华丽,金漆木雕、石雕、嵌瓷、灰塑、彩画……勾勒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庙里的楹联、匾联、灯橱联等,结合了中国书法艺术之美和楹联艺术之妙,文精意明。
继续往前走到
中山路
,又是另一番光景。
这条老街,看起来有些破败沧桑,却也藏着最为原汁原味的市井气。
穿行其间,映入眼帘的有斑驳的骑楼,也有民居、府第、祠堂、庙宇等,充满了故事感。
揭阳县署围墙 图源/揭阳日报
在中山路北侧有一处古城墙,是古时围绕县衙而筑的内城墙,即
揭阳县署围墙
。它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叫作
“禁城”
。
这是
目前国内仅存的一处元代古城墙
,
始建于元朝至正十二年
(1352)
,历经600多年保存至今,
见证了揭阳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
另一条老街——
西马路
,从东端的石狮桥开始,一直通往西端的环城西路,道路两侧多为中西合璧的骑楼,偶尔也会遇见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古宅或祠堂。
这种
骑楼商铺和宗族祠堂相互并存
的文化景观,记录下岁月的痕迹,也展现了极具韵味的地域特色。
揭阳至宋代时,就已成为人文鼎盛、重礼崇儒的“海滨邹鲁”,人才辈出。明崇祯元年即有“戊辰四俊”登同榜进士,郭之奇就是其中之一。
郭之奇登进士后第二年,即崇祯二年
(1629)
,着手创建太史第整组建筑群
。
揭阳太史第及中厅后选匾额 图源/揭阳学习平台 陈如华/摄
太史第建筑群包括
郭氏宗祠、金马玉堂、太史第
,
建筑组群风格特别,规制严格,保存完好,在揭阳古代府第式民居建筑中实属罕见。
西岐古寨东寨门
图源/落云从
在
始建于宋代绍
兴年间的
西岐村里,
西岐古寨
坐北朝南,三面环水,被108幅寨墙围城了蟹壳状,共设四个寨门。寨内三
街六巷,外通十八涵洞,
拥有
宋、元、明、清等不同时期的潮汕传统建筑
,规整分布,合成了一寨一屋的大千世界。
西岐古寨东寨门 图源/落云从
古溪陈氏家庙
(古溪祠堂)
是古溪陈氏一脉六村祭祀祖先的地方,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雍正十一年
(1733)
扩建,保存较为完好。不论在木雕,漆画制作工艺上都力求精益求精,生动传神,不愧为潮汕祠堂的艺术瑰宝。
古溪陈氏家庙 图源/落云从
而在揭阳之外,还有一处传奇古迹不容错过,那就是
涵元宝塔
。
这座明代修建的宝塔,坐落于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港内村的客埠山之上,由当时的揭阳县令冯元飚
“借地”倡建了涵元宝塔,以增形胜
。
走过近400年的岁月,这座被赋予诸多传奇色彩的涵元宝塔,依然雄浑美观,成为了潮汕历史人文鼎盛、地域友好的见证,被誉为
“巍然岭海一巨观”
。
涵元古塔 图源/广东学习平台
集 合 地
:
广东·潮州
解 散 地
:
广东·揭阳
组 团 价
:
4480元
/人(2人及以上报
名可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