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最难的事恐怕就是革新。这句话的重心在“最难”和“革新”。
革新在中文中有很多其它表达:改革,变革,维新,变法等。其广义意思为:改变当下格局,推出新的方案,执行、修正并坚持新方案,直到新方案起到正向作用。
事物总是变化的、发展的。外在环境、内在结构;先决条件、关键要素;客观基础、主观思潮,无一例外都随时间前进而发生变化。比如复式记账的出现,使得经营净资产变得时时可以掌握。再比如集装箱的出现,使得大规模跨洋运输成为可能。
这种变化就会造成了原先有用的方案,会变得多余;原先有效的措施,变得无效。而变化的程度有缓有急。缓的话,会是温水煮蛙,一点点变化。有用的,先变得没那么有用,后变得时灵时不灵,最后甚至可能完全没用;急的话,刚一认识到某一规律,稍纵即逝,下一次使立马就不行了。
任何社会现状都是上一次应对变化而进行革新后形成的稳定状态。但是时过境迁,任何社会局面也无可避免地在条件、环境、内在动力等因素的变化下,变得无法适应上述变化而失去原来的功效。此时,社会就有一种先隐约,后强烈的改革需求,进而实质性地发生社会架构与社会关系的改变。
现在在回答了什么是广义革新及为什么会有革新后,接下来解释为什么革新是难的。
任何格局内都有相当大的既得利益团体,即有规则,就有规则受益者,就有规则利用者,就有规则漏洞利用者。久而久之形成规则利益团体。这就像开窗通风就有灰尘积留,阳光直射就有黑影相映。当社会格局符合内外条件、适配主客观基础时,那此格局的既得利益者是维持社会发展的人、稳定社会秩序的人。这使得既得利益团体往往最终变成社会运行的当权派。因为当权派其本身就是诞生于此格局,是此格局最大收益者,最大维护者。但其最大的需求却又是这样局面一直存在下去,不被消灭或取代,就像生物本能的第一诉求是生存需求一样。
但是事物又总是朝新方向变化,社会又总是朝新结构演化。当社会格局不符合内外条件、适配主客观基础时,这些变成当权派的既得利益者就不是维持社会发展的人、稳定社会可持续秩序的人。汽车刚出现时,车夫就是当权派,司机就是维新派;自动驾驶出现时,司机就成了当权派,程序员就成了维新派。
这样,当权派就与上述这种革新以及因这革新而产生的新生力量有着天然的对抗关系,形同水火、势似冰碳,无法长期共存。革新难度由此而展开。
一、
当权压制新生力量成功,社会原封不动,历史只是纪元:原地踏步。最后,整个社会被客观世界抛弃、遗忘而瓦解、崩溃,渐渐地消失在流动大历史长河中。所有存在于博物馆里的文明都是这种结局的物证。
二、
当权在与新生力量的斗争中逐渐失势,当然过程中会有反复、拉踞,但最后会失败,退出大历史舞台。这过程是渐变的,细物润无声的。在历史中,常见于局部,小领域内的革新:如汽车代替马车,自来水取代井水。
三、
当权力量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压制新生力量,而新生力量在某种势力推动下,呈现出较剧烈地、有具体形式的革新。然后当权与革新发生激烈冲突,但社会有一终极权威存在,保持着这种冲突在一定规则下进行,从而不动摇社会根基。这过程也有反复,其程度甚至可以到达复辟级别。如果复辟成功,则回到第一种结局;复辟不成,则革新成功,社会形成新的稳定格局。华夏史上的商鞅变法属于此类。
四、
在第三种情况下,当权与革新力量爆发无规则冲突,其冲突目的是直接暴力消灭对方,即温和的革新转化为巨烈的革新
--
革命。这样,社会就进入动乱甚至战争状态,直至一方彻底消灭对方,夺得完成胜利。中国的解放战争就属此类结局。
那为什么这第三类,有具体形式的革新又是天下最难的?
首先,任何变化都是对当下格局的改变,这种改变必然导致当权利益既得者丧失当下利益,进而使该变化推向推翻当权力量的方向上。而任何力量在推翻当权力量过程中都是艰难的。主要因为当权力量是上一次广义革新(包括上述第二、三、四捉对抗结局)中的胜利者,是方案提供、执行者。在上次革新后,其具有社会发展带来的合法性。这种合法性带给当权力量在社会运行中广泛的暴力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军队、内政、情报、组织、掌握生产资料(如土地、资本)等;又给当权力量强大的历史叙述,在人们的观念、传统、宗教,甚至语言中具有强大的正当性。这点在中国最典型的,莫过于西汉独尊儒术后的忠孝观。独儒之前,儒家以对上,要求统治君仁义为宗旨。在法家成功统一天下又需要一个意识形态来统领强豪与群众时,具有法家思维的当权者改儒家为对下,要求百姓忠孝为宗旨。
以上两点造成了所有挑战当权力量的新生革新力量,在其产生和成长的过程,注定是命运多舛。
但在多舛的命运里,后三种当权与新生对抗的结局中,又以非暴力革新为最难。第二种,当权力量是局部的,无法构成全面打压新生力量;第四种,因为革命是因长期社会内外变化得不到改革,而引发的暴力洗盘,所以革命对象是明确的,并处在明处的。且因为是反正要暴力推翻,就不存在得罪人的这种情况。何况暴力本身就是先进性的筛选器。力量、组织不够先进,不站在历史潮流一边的,多半是无法在斗争中最终取得暴力胜利的。
难点一:革命是先有敌人,后有革命。革新是先有改革,后有得罪人。树敌不比得罪人,树的敌人可以消灭,而得罪的人,在有规则下的改革中又不能被消灭,且将需长期与之同存。用百姓的话就是:凡做事就会得罪人,做的事越大,得罪的人越多。
有时改革力量都不知道得罪了谁、会得罪谁。和你站一起的人中有没有就是你因做事而得罪的人。这就引出了第二点:革新中,当权派的隐蔽性、潜伏性。
因为在规则下进行改革,使得反改革力量有空间和时间可以周旋改革,遁身于暗处,甚至暂时性长期化身改革力量。在投身于改革大潮之中,潜伏派当权者进行大量反改革工作,所谓扛着红旗反红旗。这就迫使革新力量,在自身立于明处的情况下,处处要提防、寻找在暗处,甚至在内部的反革新力量。而且往往在客观上极容易造成革新力量低估反改革力量,低估维新难度,认为改革顺风顺水。商鞅变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商鞅在改革伊始是万万没想到,贵族后期会利用太子破坏变法,差点使变法毁于一旦,但最终也使其身首异处。
难点其三是因为社会因产生变化而需要革新时,往往不是一个革新方案出现,经常是很多方案同时或先后出现。这里面有真方案、假方案,有不完整、不完善的半真方案。在没有暴力竞争的情况下,各方案熟优熟劣又不是能马上见分晓的,需要试行,需要时间,需要检验。这就给反革新的当权力量有了可操作的空间,他们往往化成其中的一种“改革”方案,形成一股“革新”力量,推动着“变法”的发生。其目的是混淆改革方向,阻止、破坏改革进程。这一点,在近四十年的美国民主党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名则推动“进步”,实则保护“反动”。
其四,革新是做前人未做之事,又是人为操作,其过程难免因疏忽、遗漏,进而犯错。人不是神。倘若保守社会规则的最高权威者或人民不加以理解、宽容,必会被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犯错的当权势力加以利用,煽风点火,否定革新。王安石变法就是这类的代表。这使得变革者,从一开始变革,就要有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思想准备。
其五,真正受益于革新的人,一部分会是当下的群众,大部分会是未来的群众,或者换句话也可以说是未来的当权派。在社会具体运行中,第一种人如果没有一个发声的通道,就会成为沉默的人群,无法对改革进行辩护;如果没有一个有力的组织,就会分散在社会中,无法形成合力对改革进行保护。而第二种人在当下又尚未出现,更无法为进行时的改革保驾护航。在极端情况下,有些极富远见的革新,甚至收益者只有是未来的人,没有一个当下的人。所以,这就使改革在当下:只有敌人,没有友军。失败就变成正常归宿了。
既然革新难于上青天,那能不能选择广义革新中与当权对抗的第二结局:逐渐转化或第四结局:革命呢?
逐渐转化只能处理局部
“反动”,对于全局性、系统性的“反动”,是
无能为力的。革命又让社会转型代价巨大,小则遇法国大革命,大则遇百年内战。一个社会无法接受十年一内乱,三代一内战。
所以狭义革新是最难的,但却是最应该做的。化解革新的难度,或者说上策在于:时时革新,处处改革。因为其根本阻碍都在于庞大、根生地固的既得利益。既然如此,须趁上轮改革完成之际,既得利益者尚且弱小,不构成当权派、处于萌牙、成长之时,加以新一轮革新改革掉,这就成为最好的方案。以免日后既得利益尾大不掉。
可以说:在治国的路上,没有捷径,最难的路就是最好的路。这也可以说是笔者理解的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及当下说的“改革永远在路上”。
本文为读者投稿,作者微博:扬权先生,欢迎大家关注,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
第十八次会议强调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关键作用
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月19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密关联,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扭住构建新发展格局目标任务,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0年工作总结报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1年工作要点》。
会议审议通过了
《关于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的意见》《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县以下事业单位建立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关于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问题的意见》《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意见》。
会议指出,
过去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形势发展变化,充分发挥改革突破和先导作用,将改革作为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重要抓手,把推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部署改革任务的落实同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把防风险、打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各项改革有机统一起来,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会议强调,
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
要围绕
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深化改革,完善党对科技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力量布局、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协同化,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科技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有效突破产业瓶颈,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
要围绕
畅通经济循环深化改革,在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方面推出更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来,促进各项改革融会贯通、系统集成。
要围绕
扩大内需深化改革,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要围绕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建设,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产权保护、信用体系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要围绕
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深化改革,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统筹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会议指出,
要把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改革落地见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要有系统观念,
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主动识变求变应变,强化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加强改革政策统筹、进度统筹、效果统筹,发挥改革整体效应。
二要有辩证思维,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解决影响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以重点突破引领改革纵深推进。
三要有创新意识,
改革系统集成有的需要从中央层面加大统的力度、集中力量整体推进,有的需要从地方基层率先突破、率先成势,根据实际情况来推动。
四要有钉钉子精神,
落实落细改革主体责任,抓好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既要在原有制度基础上继续“添砖加瓦”,又要在现有制度框架内搞好“精装修”,打通制度堵点、抓好制度执行,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会议强调,
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关系基本民生的重要商品,紧紧围绕畅通生产、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等作用,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提升价格调控能力和水平,有力保障重要民生商品有效供给和价格总体平稳。
会议指出,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公立医院承担了最紧急、最危险、最艰苦的医疗救治工作,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强调,
全面推行县以下事业单位建立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着眼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事业单位干部队伍,改造现有职员等级,将县以下事业单位职员等级与岗位等级适当分离,建立主要体现德才素质、个人资历、工作实绩的等级晋升制度,拓展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会议强调,
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监管创新,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学、高效、权威的药品监管体系,坚决守住药品安全底线。要系统总结这次抗疫的经验做法,健全完善突发重特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检验检测、体系核查、审评审批、监测评价、紧急使用等工作机制,提升药品监管应急处置能力。
会议强调,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关键是要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彻底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会议指出,
要总结吸收党的十八大以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整治“村霸”等突出问题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坚持打建并举、标本兼治,严格落实各级党委特别是县乡党委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从组织上推动形成防范和整治“村霸”问题长效机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会议强调,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中央深化改革再部署:这两点要更加突出
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来看梳理→
-
-
-
-
-
《关于县以下事业单位建立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的意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