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间线杂志
时间线是《财经》新媒体旗下垂直公众号,内容覆盖互联网、3C、在线旅游、直播、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度解析行业热点,为用户呈现独特的精彩资讯。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字体设计  ·  2024年字体设计作品总结 ·  5 天前  
交互设计学堂  ·  2024 ... ·  3 天前  
优秀网页设计  ·  整“活”了?文物也能秒变显眼包! ·  4 天前  
优秀网页设计  ·  每日下载丨重磅福利!200套优质PPT模版素材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间线杂志

现场|粤港澳大湾区欲打造世界级湾区 挑战与机遇并存

时间线杂志  · 公众号  ·  · 2017-06-20 19:04

正文

《财经》新媒体:高素英  王玮/文 发自香港

▲  6月20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香港召开

作为中国改革开发的前沿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出现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6月20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香港召开,这也是首个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题的高峰论坛。论坛上,大湾区内外的政、商、学、研等各界专家热议地区发展。在分析人士看来,随着香港回归20周年时点临近,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合作有望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粤港澳大湾区正朝着世界级科技湾区迈进,但目前,湾区仍存在文化差异大、行政边界难跨越等诸多痛点,距离世界级湾区尚有一定距离。此外,湾区如何向城市群转型,如何由金融中心、服务业中心、制造业中心向科技中心转型也是有关部门、企业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业内人士认为,湾区应更重视发展创新科技,加强人员交流与流动,引入更多风险投资,建立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科技生态圈。

在中国打造世界级湾区

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显著标志。国际一流湾区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新加坡湾区等,以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为重要特征,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经过十余年的酝酿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上升成为了国家级战略。大湾区城市群的提出,应该说是包括港澳在内的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的升级版。      

粤港澳大湾区由“9+2”组成,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粤港澳大湾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0.6%,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2.4%,常住人口占全国的4.9%。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将深化港澳与内地融合,促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基本国策。        

湾区被打造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后,将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形成北有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长江经济带、南有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此外,湾区将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探索建立高标准贸易规则,引领对外开放。        

《财经》新媒体记者了解到,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主办,腾讯公司承办,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指导。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论坛中表示,建设世界级大湾区,要更重视发展科技、鼓励创新的氛围、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生态,并建议粤港澳三地政府建立常态的协调机制。

▲  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泽湘

多界联合促进湾区转型

在多方的推动下,粤港澳湾区正朝着世界级湾区进发。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现状如何?具备哪些优势与不足?论坛上,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论坛上发布了《创新驱动与都市转型:打造中国的世界级湾区》报告。报告指出,湾区发展仍面临两大转型问题。多位政、商界人士建议加快整合,实现共赢。    

报告显示,在世界几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的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但GDP总量还不够大。樊纲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大的湾区,将来也会成为世界最大的湾区。但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要让大湾区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需要面临两大转型问题。其一是从单一城市向城市群转型,其二是从以前的金融中心、服务业中心、制造业中心向科技中心转型。    

马化腾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抓了几副好牌,包括软件、硬件、服务这三方面是粤港澳地区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如果整合起来将大有可为。”马化腾还表示,希望三地政府建立长效机制,把竞争的心态化为合作的心态,向海外市场、全球要人才。此外,推出人才流动和跨地域机制,让港澳高科技人才在大湾区的工作像在港澳一样便捷,不受限制。    

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泽湘表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利用灵活的机制,创办私立大学,打造中国的斯坦福大学,辐射“港深莞”地区,让粤港澳湾区成为新的硅谷。他还建议,当下已进入智能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发展智能中心,打通机器人产品制造、新能源车、智能家居与智能物流等产业,“港深莞”可以发展智能芯片协同创新和产业中心。    

▲  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泽湘

多地政府也将发挥特长,推动地区间的深度融合。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大湾区发展会为香港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是难得的发展机遇。“香港是亚洲的国际金融中心,资金充裕。香港拥有一国两制优势,相对于内地城市有自由开放的市场,完善的法制和金融体系,香港可以担当超级联系人角色,引导大湾区向外发展,同时把风险管理好,同时引导国际资金到国内去寻找商机。”陈茂波介绍到。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纳入国家战略,特区政府已邀请专家学者和相关的政府部门启动了研究工作,现正有序地对珠三角主要合作城市开展深度调研,力求更精准地定位并与各城市展开深度合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中能更准确地描绘澳门。

湾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粤港澳大湾区正凭借区位、人文及政策优势逐渐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企业“走进来”的重要地区。然而,在湾区发展中,仍面临着文化差异大、行政边界难跨越等诸多痛点。业内人士认为,湾区应更重视发展创新科技,加强人员交流与流动,引入更多风险投资,建立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科技生态圈。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看来,湾区超越原来城市区划的发展,突破原来的限制,概念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不把行政边界释放,生产力将受到阻碍。企业在哪里最合适就要放到哪里,政府的改革也很重要,湾区跨政府协调机制,也不要轻而易举把边界划得太清楚,要有湾区跨政府的协调机制。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


马化腾则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一国两制,有上百年文化的的差异,现在在融合,但难度较大。年轻人之间未必熟悉对方市场,仍处于割裂和抵触中,要多做工作,引导融合。尤其是港澳本地的年轻人,希望能与珠三角的年轻人更好的融合。     

 大湾区的建设不是简单的复制别人的经验,可能也不是简单的叠加各方面的要素,湾区发展需要的是创新的思路和创新的模式。    

新世界发展执行副主席兼总经理郑志刚认为,两地的沟通机制和便利性非常重要。香港文化、艺术方面创业存在瓶颈,租金贵,很难拿到好地方发展,很多都去了广州。未来,大湾区可以做孵化器,有很好的学校和机构支持这件事,文化产业的生态是知识产权,大湾区在保护知识产权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认为,实现湾区的可持续发展,要把全球最好的大学资源引入湾区,创新不怕失败,并形成人才流动机制建立,科技生态圈。    

什么样的创新是大湾区需要的?在张磊看来,创新是接下来国家发展的主题,大湾区需要的是2.0创新模式。“一段时间以来,创新科技1.0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大湾区要做创新科技的2.0,基础科技创新并与传统产业融合。过去,中国商业模式的本质,最后都是C2C,就是Copy TO China;现在中国的创新更多是IFC,来自于中国的创新(innovation from china)。”    张磊表示,做创新科技的2.0,就是来自基础科技的创新、基础科学的创新,用创新改变传统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的创新。高科技公司最后会引领湾区的发展。利用两岸三地所引来的资本市场,能够比较快的把产学研结合起来,利用创新驱动掌握先发优势,有机会打造出好的生态。基础研究、人才流动、退出机制健全后,生态就可以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