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社社长罗景虹一行赴神农架林区考察,就神农架大健康产业规划及成立神农架药用植物研究中心与神农架林区刘启俊区长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有关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罗景虹在签约仪式上强调,神农架中医药的发展人才是关键。
据悉,“神农架药用植物研究中心”将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充分发挥神农架的生态区位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在对药用植物进行深入研究、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前提下,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产业经济,以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导入康养和生态旅游。
这一项目涉及面广,产业链条长,人才因素与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
谈到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时,罗景虹指出:一是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神农架地区药用植物进行深入研究,以完整地继承中医药的文化精髓,科学地发展民族医疗特色,切实把神农架药用植物研究中心规划好、建设好、应用好。
罗景虹认为,把神农架这一中医药的资源宝库保护好、研究好、挖掘好、有序地开发和利用好,单纯依靠引进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外来人才引进后,实施人才扶贫计划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第二项具体措施。要将神农架本地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培养成神农架康养、旅游所需要的服务型人才,将神农架本土农民培养成专业种植和农林业养护的产业工人,让神农架本土的民众能安居乐业,为神农架未来的发展培养服务性人才,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自己土生土长的土地和环境,所以,人才的就地培养至关重要。
罗景虹强调,“神农架药用植物研究中心”的建设将把药用植物的研究开发和健康旅游、养生养老、医疗保健、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神农架地理优势,以打造神农架“神秘北纬30度”的人类健康家园,创建和优化“神农架”品牌价值。
因此,无论是引进人才还是培养挖掘本土人才,都要放宽视野。
既要引进培养中医中药人才,也要引进培养养老、医疗保健、旅游环保人才,尤其要引进培养中医药种养殖适宜技术人才。
要大力培养挖掘医药养生绿色旅游等大健康的复合性人才。
联合国终身亲善大使赵林涛、神农架林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罗栋梁、政府副区长李金玲出席了座谈会和签约仪式。
本刊记者:张 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