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传媒圈
全媒体、全流程、全产业链的传媒资讯与传媒评论公众平台!订阅者为各大电视台 、报纸、杂志,电台、各大网络媒体的台长、总编、CEO及高管,还有媒体记者、编辑、营销、广告、策划等人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传媒圈

《新中国课本》:教科书里承载的时代发展与社会记忆

传媒圈  · 公众号  ·  · 2020-12-29 00:0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教材是很多人启蒙开智的第一本书,学好第一本书往往对人的一生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生动展现新中国早期教材事业的艰难起步,全景反映中国教材70年来走过的不凡历程,CCTV-4《国家记忆》栏目特别推出三集系列节目《新中国课本》,本片分别以“基业初创”、“春风化雨”、“铸魂育人”为片名,首次为观众揭秘中小学课本编写、研究、出版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在向观众们讲述“教材编研出版国家队”是如何炼成的同时,也讲述着一套套传奇教材如何成为一代代中国孩子的集体记忆。


纪录片《新中国课本》历时性的讲述了中国教材70年来的历程。1949年10月,全国出版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提出,教科书对国计民生,影响特别巨大,要由国家来办的方针政策。早在这一年4月8日,陆定一就在北京饭店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宴请。可以说,这场规格极高的晚宴拉开了新中国教科书出版事业的帷幕。


1950年12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社名。与以往各种出版、发行教科书的民营出版商不一样,人教社的建立,是代表国家专业从事教科书出版这项神圣的事业。从此,人教社承担起了国家统编中小学教材的研究、编写和出版的历史重任。叶圣陶、吕叔湘、戴伯韬、吴伯箫、辛安亭等著名专家学者先后步入这个行列,用心酿蜜,如琢如磨,为培养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辛勤耕耘,接续奋斗。


二十世纪50年代,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孩子们被称为“祖国的花朵”。很多“祖国的花朵”在崭新的语文课本里,都曾读到过关于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的英雄故事,这些故事让革命英雄主义从小在他们的心里扎下了根。60多年前,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要求干部、工人要认2000字,农民要认1000字。1951年成都军区文化教员祁建华创造速成识字法,他采用的注音识字法迅速扫除了部队里的文盲。中央扫盲委员会在全国不断推广这种方法,两年之内就扫除了全国一亿多青壮年文盲,这在当时成为一个奇迹。汉语拼音的成功推广,为新中国母语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辛安亭等人确立的以汉语拼音、集中识字和难度分散的编制理念,也逐渐成为中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长期遵循的基本准则。


纪录片《新中国课本》通过历时性的讲述与呈现,把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教材编纂者的心血影像化,凸显的是教育不断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脚步,同时也为观众呈现出这小小课本影响着的无数人生故事。事实上,课本不仅是学校教育的知识载体,而且也是时代印记的重要表征。对于诸多的八零后而言,李雷和韩梅梅不仅仅是一个虚构的课本人物或代号,其早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在李雷和韩梅梅的故事中,蕴含的亦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与情怀。


纪录片《新中国课本》用三集篇幅,讲述了70年、11套中小学课本诞生的背后故事,追溯了人民教育出版社70年的风雨历程,用历史影像、人物采访、实地拍摄相结合的手法,全景式地展现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几代教材建设工作者继承优良传统,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教材编研出版之路,开创了我国基础教育教材建设的新纪元。


推荐更多阅读:
习近平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新要求
B站心太急!
《后浪》把我这朵后浪看哭,现在想说干杯
腰部演员的哀伤:最长待业已经15个月了!
电视频道关停潮:关停并转,淘汰落后产能!
2020抖音MCN机构地图:网红江湖权力中心
不止薇娅李佳琦,老板也入局:直播是好生意
2020传媒行业大预测:党媒盈利、转型放缓
做了5年演员,我的片酬是每秒0.00462元
武汉最新城市宣传片,刷屏了:文案太棒!
莫让县级融媒体中心,变成一堆生锈的机器
如果可以,我想娶个女记者!

-完-

长按二维码识别,一键关注 传媒圈 公号
《传媒圈》 专为广电、视频、影视、广告主、广告代理公司及融媒体业者服务,粉丝量和阅读量均领先同业 。欢迎关注!欢迎合作!
如希望交流,请加微信: dianyingquan。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