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动车公社
重新思考汽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一条漫画  ·  把男朋友藏蛋糕里的求婚戒指咬断了... ·  昨天  
一条漫画  ·  “网友被骗全过程实录??” ... ·  3 天前  
Kane的小K屋  ·  方便查阅的全部漫画目录 ·  3 天前  
鼠绘情报站  ·  海贼王1138丨从科学的角度解读神典与壁画!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动车公社

中国第二次拯救特斯拉?谁才是最大赢家?

电动车公社  · 公众号  ·  · 2024-05-02 23:40

正文

‍‍‍

关注 「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4月28日,马斯克突然乘坐私人飞机抵达北京,大半个中国媒体的长枪短炮都恨不得架在他面前询问: “啥事儿这么急啊,老马?”


马斯克则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 “大事!”


当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会见马斯克、 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会见马斯克 ,随后传出特斯拉FSD即将落地中国的消息。


紧随其后的, 就是特斯拉直升机一样飙涨18%的股价!



截止到30日的 五个交易日内, 特斯拉涨幅已经高达36.61% ,创下了近4年来最大的阶段涨幅。 这么说吧,就是2019年特斯拉宣布中国工厂投产时的重大利好,也就才让特斯拉的股价在一周内上涨27%!


可见,这一次FSD在华落地是何其振奋人心。


就连几天前刚diss过特斯拉、将其目标股价下调到275美元的韦德布什证券都不惜自打嘴巴,反手就是一句力挺: FSD在华落地将成为特斯拉的分水岭! 并且直接把特斯拉股价目标上调到310美元!


小米汽车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林斌也在美国紧急体验了一把特斯拉FSD V12,并且给出好评,称:“ 特斯拉FSD更像人在开车。


所以,特斯拉这个号称能实现L5级——完全自动驾驶的FSD,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魔力? 网友口中那句“中国第二次拯救特斯拉” 到底是不是真的?


我们又为什么非得给特斯拉开这个绿灯? 大家关心的那些数据安全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还有4月27日,美国国土安全部(DHS)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安全委员会时,为什么22名委员中邀请了OpenAI的CEO萨姆·阿尔特曼、英伟达的CEO黄仁勋、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甚至斯坦福大学李飞飞教授都在受邀之列,而 倡导AI安全性十年之久、同时又是xAI创始人的马斯克,竟然不再其列?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其实这次的“开放”,和当年引入特斯拉上海工厂一样,不能只看表面对特斯拉的“助力”,还要看到它背后的那条利益链。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FSD(完全自动驾驶)这个“大期货”能不能落地、又到底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01. FSD真能入华了? ‍‍‍‍



要捋清楚这件事,咱们得先来看看时间线上都发生了什么。


4月27日午夜,马斯克的私人飞机抵达北京。


28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就发布了《关于汽车数据处理4项安全要求检测情况的通报(第一批)》, 共有比亚迪、理想、路特斯、 特斯拉 、蔚来、合众新能源共6家企业76款车型通过



这里面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首先, 送检的车型全部来自上海工厂,且包含上海工厂所有车型 ,也即是说国产特斯拉全部符合该规定。 其次,这次送检其实 是自愿行为,并非官方强制。


这两条加一起,就看得出特斯拉本身在推进FSD落地的事上到底有多积极,再加上还有 第三点——这次四项考核的指标:



从一方面看,是国内越来越重视隐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也看得出,这差不多算是为特斯拉等外资车企的智驾能合规上路、解除部分地区禁行而专门出的考题。


几条规定符合,加上 2021年10月落成使用的特斯拉上海数据中心 ,实现数据本地化的“双板斧”, 让特斯拉在数据安全这件事上已经取得资质与信任。



显然,这些事不是一蹴而就的。


其实,早在2023年马斯克访华那次,就已经把自己的Model X停在了商务部门口,用事实证明“安全”。 而今年4月20号,马斯克就回复了特斯拉车主在X上的提问,称“FSD很快就能进入中国。”


所以说,其实28日的“过考”以及会见都是此前努力多年的结果。而今天,已有报道称“ 全国各地已陆续解除对特斯拉等智能网联汽车的禁行禁停限制 ”,就是对这一切最好的证明。


特斯拉中国的FSD界面,也从稍后推出改为了即将推出:



甚至有些二手车平台和车商,还对选装FSD的车型来了一波吹捧……

但做好这一切,FSD就真能落地了吗?

理论上说,除了数据安全,特斯拉 前面还要跨过“三座大山”。

第一, 是“测绘资质”

特斯拉FSD的运行 不仅需要使用导航地图, 还需要收集道路相关信息,而国家在这方面监管非常严格,国内也仅有十几家企业拥有测绘资质, 所以很多人都猜测,特斯拉会与合作过的老朋友百度进行合作,“曲线救国”获得测绘资质。

近期 自然资源部网站上,百度地图 也确实有多个《高级辅助驾驶地图》获得批准。

有知情人士对透露,在上述获批的地图中,其中由百度智图科技有限公司提交的用于导航的GS(2023)4634号高级辅助驾驶地图即为双方合作完成的车道级地图, 特斯拉与百度地图此次合作为"独家"、深度定制。



结合4月22日百度副总裁宣布与特斯拉有合作的事件来看,虽然没提及FSD落地,但距离跨越这座大山,很可能只剩一段磨合期了。

第二座大山,则是适应性问题。

因为每个国家的路况、规则、标识、甚至连左右舵都不尽相同,特斯拉FSD想要落地,就需要结合当地情况进行“更新”。

尽管早在2023年就有消息称特斯拉派人到中国组建团队,但因为数据采集安全问题,专业人员至少需要在开放后进行一段时间的调试,才有机会落地。

你或许觉得,这一条在法律法规通过后就是时间问题,怎么看也不像一座山呐?

这就涉及到第三座大山—— 特斯拉FSD的数据训练,能否在国内完成?

众所周知,特斯拉大名鼎鼎的自研超算中心DOJO,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难道最后还是要加密数据后运输到美国?

这就要从特斯拉FSD本身讲起了。




02. FSD入华的危难与机会



众所周知, FSD一直以来都被誉为是特斯拉的“灵魂” ,甚至 专业一点的社友们还能说出 “纯视觉方案” 这个词来。


没错,特斯拉的FSD本质上就是一款 “用摄像头代替人眼捕捉各种画面细节,再通过AI人工智能进行判断,最终实现安全驾驶车辆” 的人工智能大模型。


简单点说,就是用“摄像头为眼,人工智能为脑,电子机械为臂”,实现自动驾驶。


相信聪明的你已经发现了, 重点不在于自动驾驶,而在于人工智能这颗大脑。那么, 而这个大脑是怎么发育出来的呢?



早在 2020年10月,特斯拉就 首次推出了FSD的 Beat 版本 ,并在 次年9月,特斯拉更是抢先发布了BEV+Transformer架构,大模型同时上车。


所谓BEV(Bird’s-Eye-View) 是一种 鸟瞰视图的传感器数据表示方法 ,它将摄像头“看”到的内容整理成型,再结合数据神经网络模型 Transformer架构进行编码和转译,最终经过复杂训练学习,成为可信赖的人工智能。


也就是说,你不断地给FSD“投喂”驾驶视频,FSD经过“看、记忆、模仿”最终只需要足够大量的驾驶视频,就能训练出一个优秀的老司机。


这一切, 其实都是很符合马斯克推崇的 “第一性原理” ,毕竟想要自动驾驶,那就找一个“能看实际路况、会做决策开车”的人工智能就行了。



于是, 2016年特斯拉就开始了“影子模式”,也就是车辆会通过传感器收集车主驾驶时的路况信息, 并让人工智能在后台模拟决策,再与车主的实际驾驶行为进行对比,甚至还会“打分”比较。


据悉, 每辆车每 周约 产生76.9 G的数 据,而这些巨大数据肯定不能在每一台特斯拉上完成“学习”,而是要上传到特斯拉的超算中心进行集中学习。


最初特斯拉还是租赁, 后来干脆在美国自建了超算中心DOJO,并为这台“人工智能”专门研发了AI芯片,名为D1。


就在AI技术大火的今天,英伟达GPU成了炙手可热的硬通货,而特斯拉本身就囤积了大量该芯片以备“扩张”。

甚至马斯克还放出豪言, 今年将在AI上投入“100亿美元”!


这可真是“ 前有李斌没有200亿造不了车,后有马斯克100亿才能入局人工智能” 了。



但这些都可以看出,特斯拉在人工智能上的决心和投入。


可也正是因此,国内才会有许多路段 禁止特斯拉入内,毕竟,你把我的内部路况都传输到美国地下室中训练,这不大合适吧?



在特斯拉发布后,国内诸如华为、小鹏、蔚来、理想等企业也纷纷入场了 BEV+Transformer架构模式,并陆续上车, 小鹏甚至也斥巨资在内蒙古地区, 筹建了自己的超算中心, 总体步调还是一致的。


只看最近3年时间,美国公路上跑的特斯拉已经进展到FSD V12版本, 而在马斯克此前吹出来的“牛皮”中, FSD是要在V12版本时摘掉Beat(测试)的帽子,真正成为一款L5级别的自动驾驶软件,并且在多国推进。


也就是说,FSD V12已经看了足够多的“视频”,能够直接实现 “传感器端—决策控车端”的端到端决策



简单点说,就是和人一样,只 需要“看图、决定怎么开”,中间不需要添加任何的可能性指令, 比如左转向灯亮起时应该“打转向灯+减速”这样的组合指令全部取消,不需要有任何人工组合的硬指令存在。


据说 算法也从30万行代码简化到只有3000条。


目前北美地区已经上线了FSD的最新版本,显然马斯克是想要尽快实现他“推行各国”的目标。


可读到这儿,你是不是隐约觉得这事儿也并不难,既然中国的地图数据不能送到美国超算中心,那在中国建立一个超算中心不就行了吗?



理论上确实如此,并且很多人猜测既然FSD获批,那 说明特斯拉已经能够在本土进行模型训练,完成了数据传输上的闭环。


但这当中有个大问题,那就是特斯拉若要在国内筹备新的超算中心,所需的芯片、设备等高科技技术产品,基本上都是要受到美国禁令限制的。


除非特斯拉中国能以美国企业的身份获得特批,但特批之后的数据安全还能保证吗?


完蛋,死循环,套娃了……


不过以特斯拉对于中美乃至国际新能源汽车圈的地位来看,这个问题还是有望解决的。



甚至这件事对于特斯拉来说,是势在必行的。


首先,中国这块巨大的市场是特斯拉的必争之地,可以说FSD不能在中国运行,“人 工智能 生”都不完满了。


另一个角度看,特斯拉此前颓废的股价陡然腾飞,就代表着市场对这件事的期待和看好,如果不成功,恐怕又得大跌特跌。


最重要的是, 特斯拉不论是在 Robotaxi的量产上,还是 实现“卖软件的车企”、0利润卖车的梦,都必须要让FSD走进每一个国家。


而这场“拯救”特斯拉的行动,我们又为什么要积极配合呢?




03. FSD入华,受益人到底是谁?



从股价上看,跟着大涨15%的百度似乎是目前除了特斯拉之外最大的赢家


而国内众多车企,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技术上还没有取得满意成绩的品牌,却是如临大敌。 毕竟没有“灵魂”的特斯拉都卖 这么好,还有充足的 利润空间可以 回血, 当FSD 率先实现,国内 一众车企 岂不是更没有活路?


要知道,当年我们引入特斯拉,给了他第一家外资企业的“特权”, 是为了孵化出一系列成熟的汽车供应链, 顺便收拾掉一帮骗补企业,留下圈子里真正搞技术的优质企业。


我们也成功拥有了今天百花齐放的盛况,到如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54%,燃油车成为“少数派”,正是扶持本土品牌“摘果子”的好机会,为什么还要加持特斯拉的战斗力呢?


这就要看特斯拉这一次的“鲶鱼效应”,要应在哪里了?



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这两年内国内车企似乎陷入了趋同效应的怪圈,都要卷价格、都要走SUV路线、都在上800V、都在搞CEO直播……


哪里有流量就去哪里的战略本身没问题, 有问题的是,少有人去思考创新与创造新的内容,这才是致命伤。


或许现阶段的卷价格,是因为供应商们也都在卷,利润空间不让给消费者就没有活下去的机会。但车企们在技术路线上开始大同小异、宣传节奏上求同少异,确实让汽车圈少了几分滋味。


这不禁让我想起在国内互联网上那句顶级嘲讽: “中国的几大巨头企业,都困死在了菜篮子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