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长江商学院MBA
长江商学院MBA项目官方微信。一个不浪费你时间的微信,一个有价值,有故事的微信。为所有想通过长江MBA实现Big Dream的有志青年,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有效的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2024跨境电商“百强榜”》候选名单出炉 ... ·  14 小时前  
蛋先生工作室  ·  2025年2月7日鸡蛋收盘价 ·  昨天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铁路12306崩了?马蜂窝发布国内首个省级旅 ... ·  2 天前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直播带货又“翻车”!辛巴公司被罚175万元 ... ·  2 天前  
电商头条  ·  马云突然现身,地点很意外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长江商学院MBA

美国又要双叒叕“发钱”,如何抵御通胀风险?

长江商学院MBA  · 公众号  ·  · 2021-01-18 18:00

正文

受困于严峻的新冠疫情,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仍面临着持续的失业浪潮。美国当选总统拜登近日提出总额达1.9万亿美元的经济救助计划,主要用于疫情防控以及对居民、小企业、州和地方政府的援助等。这将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美国政府推出的第六轮经济刺激计划。


美国 通胀预期再度上行之下,投资者如何配置资产、抵御通胀?长江商学院李海涛教授、林锡研究员判断,商品是对抗通货膨胀的一个有效工具,今年将迎来商品周期大牛市。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详细分析,希望对你有所裨益。

作者 | 李海涛 林锡

来源 | 第一财经日报 (原文发表于2020年12月28日)

一、美国通胀预期回顾


2020年8月我们提到美国2020-2022年可能发生通胀的逻辑,主要包括:


1)美联储货币增发以及财政刺激,导致从货币到充分就业到通胀的传导;


2)逆全球化减缓技术进步、减缓全球资源整合,推高商品价格;


3)信用扩张背后,财政赤字货币化 (MMT) 将降低财政赤字约束。


图:美国通胀预期与CPI走势


但2020年9-11月份,美国通胀并没有快速上行,原因在于疫情的反复与财政政策的退出,影响了美国市场再通胀预期。美国通胀预期2020年9-11月份维持在1.6%-1.8%区间震荡,11月ISM PMI及零售销售同比开始回落。


图:Brent原油与通胀预期9-11月维持区间震荡


图:美国ISM PMI及销售额同比增速


直到2020年12月,随着疫苗出现,美国通胀预期开始慢慢抬头。12月11日,继英国之后,美国FDA宣布批准紧急授权美国辉瑞公司和德国的BioNTech公司联合开发的新冠病毒疫苗,12月中下旬开始,欧美国家正式开始疫苗接种。


另外,在美国确诊与死亡病例持续创新高,11月份经济增速减缓背景下,本已搁浅的财政纾困计划发生转机——12月17日美国多位国会议员及助手表示,国会谈判代表“接近于”就一项9000亿美元的新冠援助计划达成协议,其中包括发放600至700美元刺激支票和延长失业救济。


同时,拜登组阁后,任命耶伦为财政部部长,助推市场通胀预期回升——美国通胀预期于2020年12月1日突破前期高点,布伦特油价也紧随其后,于12月3日突破前期高点,并于12月10日站上50美元/桶。


图:美债10年期实际收益率走势


随着美国新一轮财政纾困计划落地,同时美联储维持货币宽松,以及疫苗推出, 预期2021年美国将走向充分就业,销售回升,经济的复苏趋势将进一步推高美国通胀预期


二、美国通胀预期走势预测


影响通胀的因素主要包括货币供应、充分就业 (菲利普斯曲线) 以及劳动生产力,这三者共同影响了商品与服务价格。


根据费雪方程式:M*V=P*Q,商品价格取决于基础货币供应、货币流动速度以及商品产量。


从当前全球央行维持货币宽松预期来看,以及收入和利率的抬升将推高货币流动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是实际收入与实际货币余额的比率,同时,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是负数,因而利率上升会提高货币流通速度) ,而逆全球化与技术革命的放缓将可能导致商品产量增产不及预期,最终导致商品通胀以及充分就业后全面通胀上行。


图:OECD产出缺口与通胀指数


图:OECD综合领先指标与摩根大通全球PMI


图:通胀的传导路径


具体一点讲,我们将通胀的影响因素列分如下:


图:通胀or通缩?


2020年12月17日美国多位国会议员及助手表示,国会谈判代表“接近于”就一项9,000亿美元的新冠援助计划达成协议,美国将继续推进财政纾困计划以辅助经济复苏,预期后期将出台更多经济复苏计划。


图:截至11月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占比GDP超15%


2020年12月16日,美联储发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FOMC) 会议,再次声明需求疲软和石油价格早先下跌压制了消费者价格通胀,在使长期平均通货膨胀率达到2%之前,保持货币政策的宽松立场——维持0-0.25%的联邦基金利率,同时每月购买8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400亿美元机构抵押支持证券。


欧洲央行方面,2020年12月10日,欧洲央行理事会决定将紧急资产购买计划规模由此前的1.35万亿欧元扩大至1.85万亿欧元,且购债至少持续至2022年3月。


图:四国央行货币持续增发


图:在美债长短期利差上来前,美联储短期内不会退出货币宽松


全球为缓解疫情影响而采取的货币宽松政策,在中期必然推高通胀预期,当然 全面通胀回升,还要依赖于充分就业后劳动力收入上涨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高通胀跟较高的劳动者报酬以及回落的失业率有关。


图:失业率走低以及居民收入上升,是通胀大幅回升重要条件


图:薪资-消费-通胀的传导路径


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高通胀,也跟遵循凯恩斯主义的需求侧管理有关。美国上世纪70年代末在经历越南战争后,国内面临滞涨难题,财政赤字一再走阔,民主党人卡特上任总统后,调任美联储主席米勒为财政部部长,同时任命沃尔克为美联储主席——沃尔克上台后不顾经济下行压力加息治理通胀,而当前美国并没有通胀压力,美联储通过宽货币实施需求侧管理是当前重要议题,这也将推高通胀。


图:1981年分水岭后,美国政府债务快速增长,尤其2008年来


同时 当前的供应冲击,也可能推高通胀 。在“修昔底德陷阱”框架下,中美长期冲突将是趋势,逆全球化的格局将导致贸易摩擦上升,生产效率下降,技术革新趋缓,这将不利于供给侧的生产恢复——


当前新冠疫情格局下,全依赖中国的产出就说明问题,然而中国产出能力也是有限的,2020年12月中旬中国多地限电、限煤等问题,显示中国生产能力面临全球需求面临极大压力,而所谓产业从中国转移,短期内并不可实现,中国是产业门类最全国家,东南亚诸国要替代中国产能,短期内并不容易。


最后看需求侧, 制造业补库存叠加基建预期,将拉动工业品价格回升 。需求侧管理除了传统货币政策之外,还取决于政府支出与贫富分化,后两者将推动政府、企业与居民部门需求。


2021年拜登上台后,如推进其承诺开启2万亿美元的基建,将推高美国国内需求;同时,拜登耶伦组合将实施更多财政政策弥补美国分裂,降低贫富差距,将推动全面需求复苏与通胀;美国疫情后消费的复苏,以及当前正处于补库阶段,将继续推高美国经济需求,推高通胀。


图:美国销售额与库存


图:疫情打乱库存周期,当前国内处于被动去库阶段


三、对通胀上升的防御:大宗商品牛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