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HR精进手册
有趣有料有干货!30万人力资源从业者关注的精进成长社群
51好读  ›  专栏  ›  HR精进手册

36岁女子存款300万“提前退休”,网友炸锅:这笔账,颠覆你的认知

HR精进手册  · 公众号  ·  · 2024-06-08 15:58

正文


“等攒够了钱就退休。”


这可能是上班族共同的梦想。


那这个梦到底能不能实现?


前段时间有个36岁的济南女人,给我们打了个样:


她工作十年,存够300万,宣布提前退休了。


这个新闻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攒够300万就退休,真行吗?


背后的几点,值得我们好好聊聊。



1.


王女士,36岁,济南人。


大学毕业后就在一家通讯企业做商务工作。


月薪和分红都很不错,每个月工资近两万。


她自己是个低物欲的人,平时也很节约。


除去日常生活开销,平均每个月可以存1万5左右。


2023年,她手里有了150万的存款,丈夫那边也有150万。


这样他们夫妻就一共有了300万积蓄。


她把这300万存到银行,其中一部分买了理财,这样每个月的利息就有八九千块钱。


她说,这些利息足够日常生活开销了。


家里的房和车都是全款,没有房贷、车贷的压力。


父母也都年龄不大,身体健康。


女儿8岁,除了上辅导班,花销也不大。


“生活真是没啥压力”。


于是,她选择了不再上班,提前退休。


除了辅导孩子写作业,周末送孩子去辅导班,其他时间都是自己的。


平时就健身啊,旅游啊,吃吃喝喝啊,“感觉很松弛”。


女子近照


她在社交账号上讲了自己这个决定。


事情很快上了热搜。


随后多家官媒联系到了王女士。


她都明确回应,“是真的”。



王女士说,丈夫对她的选择表示尊重和支持。


她也很享受这种状态,“如果没有发生特别重大的事情,大概率不会再工作了。”


她还分享了自己靠300万元存款利息生活的日常。


并记录了一日三餐、购物、出行等具体消费金额。



这个新闻,让网友们吵翻了。


有狠狠羡慕的:


“向往的生活啊,给我300万我也立马退休。”



有表示质疑的。


“300万存款,就敢退休?我存款比这多,还在公司当牛做马。”




2.


这两年,其实有不少类似的新闻。


有上海80后丁克夫妇存款300万提前退休的。


有40岁裸辞做全职女儿的。


有30岁硕士攒100万在云南租房躺平的。



每次“提前退休”的新闻出来,都能引发一番热议。


毕竟是打工人的梦嘛。


大家都想看看怎么才能实现。


那今天咱们就借着开头的案例,好好分析一下——


“攒够300万,36岁就退休”,到底行不行。


我先说答案: 很不幸,不行。


因为肯定不够花。


当然,咱们有两个前提。


一是夫妻都退休,家庭不再有工资收入。


二是一家人能维持七八十分的生活,而不是住到农村吃馒头咸菜、有病也不看要死就死。


300万,乍一看很多了,为啥还不够花呢?


我来仔细分析一下。


首先,现在银行存款利息一直在降。


现在五年期定期年化也只有2%左右了。


所以王女士的300万,如果存定期的话,一年利息大概只有六七万。


平均一个月五六千,不是她预期的八九千。



当然,其他理财方式可能收益会高一些。


但高收益就一定伴随高风险。


可能今年赚二十万,明年赔十万。


以这两年的行情看,养老钱还得是存银行定期最靠谱。


而这两年,存款利率一直在降,以后很可能连2%都不到。


具体还要看我们国家的经济状况。


日本已经长达25年都是零利率,甚至负利率。


——你把钱存银行,不但没利息,还要交点手续费。


所以王女士的300万,很可能今年的利息是八万,明年就成七万了。


大概率是一个越来越少的趋势。


靠利息维持开销,会越来越难。



然后咱们退一步说。


就算从今往后,王女士每个月一直都有八九千的收入。


那也是不够花的。


以她的情况看,最近5年应该是没问题。


孩子上小学,父母健康,没有房贷车贷。


但是五年之后,孩子上了初中高中,辅导班可就是一笔大开销。


十年后再上了大学。


现在大学生一年花销四五万,十年后可能就得七八万。


基本就把300万的利息花完了。


正常的生活开销就需要动用本金。


到时候父母也年近八旬,万一生病需要手术,又要动用本金。


然后孩子大学毕业,要结婚买房,还得动用本金。


一来二去,到她60岁的时候,肯定就已经没有300万了。


这还不算其他想不到的意外情况。




3.


而这还都是小问题。


更大的问题是: 钱在迅速贬值。


这个话题比较大,但也非常值得大家了解。


所以我单独拿出一个章节来聊。


很多人应该都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个土豪的称号叫“万元户”。


那时候谁家有一万块钱,就非常豪了。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这一万块足够体面养老了。



但是到了四十年后的今天,一万块还算个啥。


谁家要是拿不出个一两万,反而不正常了。


你要指望当年那一万块钱养老,那可真得睡桥洞了。


有位财经专家就讲,1980年的万元户,如果把一万块钱存在银行。

40年后取出来,大概是五万多块钱。


但是40年前,他拿着这一万块钱能在北京买一套四合院。


而如今,5万多块钱在北京,可能一平米商品房都买不到。


40年前,猪肉不到一块钱一斤。


现在要二十块左右。


40年间,钱贬值的速度超出多数人的预期。


具体贬值多少倍,各方面统计数字不一样。


我们保守估计,也要在50倍以上。


就是说,现在的50块钱,才顶得上40年前的1块钱。


那么推算一下,就算钱贬值的速度变慢,降低到以前的五分之一。


那40年后的300万存款,购买力也就相当于现在的30万。


稍微得个严重点的病,可能就不够花了。


所以,现在咱觉得300万存款养老绰绰有余。


事实上大概率是不够的。


如果一个人现在60岁,存300万,退休。


可能问题不大。


因为从中国人的平均寿命看,你的未来大概还有二十几年。


二十几年内花300万,就算钱在贬值,也差不多够了。


但是如果你36岁,就拿着300万退休。


那就意味着这300万,你要花大概50年。


50年之后世界会怎样? 太难预测了。



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个最近很热的词。


我们可以不懂经济,但一定要懂这个词——M2。


M2,就是广义货币,也就是社会上所有的钱。


它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因为“社会上钱的总量”,决定了你手里的钱的真正价值。


社会上的钱越多,你手上的钱就越不值钱


比如社会上钱的总量(M2)是100亿的时候,面包是一块钱一个。


如果国家又印了钱,M2变成200亿了。


理论上来说,面包就会变成两块钱一个。


所以你家里存款1万,到底算不算有钱人?


这取决于国家的M2是多少。


M2是2万的话,你富可敌国。


M2是200万亿,你就啥也不是了。


然后咱们看一个数据。


1956年,中国的M2是175亿。


然后经济发展,国家不断印钱。


到2013年,我们的M2达到了100万亿。


第一个100万亿,用了57年。


然后到2020年,我们的M2就达到了200万亿。


从100万亿到了200万亿,我们只用了7年。


再然后,从2020年到2024年,仅仅4年,我们的货币总量就从200万亿到了300万亿。


这意味着啥,我不能细说,大家可以停下来仔细想想。



总之我们要记住一个道理:


社会上的钱会越来越多,我们手上的钱会一直贬值。


你手上有一万块钱,存在银行,十年后大概就当五千花了。


我知道你可能有一个怀疑:


有没有可能,社会上的钱越来越少,我们的存款变得更值钱呢?


别想了,不会。


钱只会越来越不值钱。


因为如果钱越来越值钱,人们就会极力存钱,不消费。


都不消费,社会就卡死了,没法发展了。


只有钱不断贬值,人们才有意愿花钱。


因为今天不花,明天它就缩水。


然后我们也不得不一直工作赚钱。


因为钱贬值其实有两个结果,一是物价涨,二是收入涨。


我们要想追上物价上涨,最容易的办法就是一直工作。


用不断增加的收入,对冲不断上涨的物价。


1980年,一个普通老师的工资,大概是50块钱左右。


现在多数要5000以上了吧。


翻了至少100倍。


所以如果你在1980年代省吃俭用,攒一笔钱留到2020年代花。


那真是怎么想怎么亏。


当然事实上,普通人在1980年再怎么努力存钱,也没办法攒够2020年的买房钱。


我们要想在2020年,有足够的钱花。


最好的办法还是2020年有工作,有收入。


然后从宏观角度说。


“人们都努力工作赚钱,又愿意把钱花出去”,社会才会持续繁荣。


所以人类史上,基本上所有的货币,都是从发行之日起就一直在不断贬值。


逼得富人为了保住财富,不断再投资、再创业。


逼得穷人不得不持续的劳动,以维持生活。


大家退休之前都要永恒劳动,不敢懈怠。


生命不息,赚钱不止。


然后咱们再回到300万的话题。


我们现在觉得如果存款300万都还不够花,那真令人绝望。


这也大可不必。


我们现在拿着几千块工资,看着人家存款300万。


可能跟40年前,一个老师拿着50块钱的工资,看着新闻里的万元户一样。


都觉得遥不可及。


但事实上,万元户后来根本不是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