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中读
三联中读是著名杂志《三联生活周刊》打造的新一代内容发布和付费知识阅读社交平台,是安静、舒适、深度阅读与表达的知识家园。中读有最好的专栏作者,意见领袖,知识红人,我们希望把用户、粉丝、和内容创作者聚拢在一起,让最好的故事、思想与知识得到讲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中读

被碎片化支配,我们该如何开始重拾阅读写作的能力

三联中读  · 公众号  ·  · 2021-03-12 19:54

正文


文化批评家马克·泰勒曾经在 《为什么速度越快, 时间越少》一书中提到过: 许多人感到遗憾的是,年轻人不再像以前一样读书或写作了。 但这是错误的。 问题不在于他们读了多少书,写了多少东西,实际上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读的和写的都多”。


很多人对此深有感触。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在线阅读和写作的应用场景不断增加。我们早已习惯在微博和朋友圈中,随时随地打下一段文字,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


但当人们愈发适应这种快速阅读和发布简短文字的节奏时,却开始发现, 自己正在丧失阅读复杂丰富的作品和写出观点明确、逻辑严谨的长文的能力。


也因此,许多人都正在经历阅读写作能力缺失带来的困扰:

“日常有阅读习惯,看了一本书当下觉得写得很好,想做笔记,但却不知如何落笔,回头再看对这本书完全没有了当时的感觉,一本好书就像白读了”;


“想要做斜杠青年,在工作闲暇时间找到其他可能性,我的投稿怎么总是不能被选中”;


“做为新媒体小编、内容相关工作者,稿子却总被毙,怎么才能持续高效地写出优质稿件”;

……


被我们渐渐遗忘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恰恰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在当代社会必须要具备的技能。 一旦拥有了阅读写作的 能力,无论是工作或者生活,它们都能在很多场合为你加分。

正如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教授在《大趋势》一书中提到:当代社会应该记住最重要的大事有五件,其中之一是“ 在这个文字密集社会里,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

约翰·奈斯比特(右),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埃森哲评选的全球50位管理大师之一。

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将写作课设为通识课程之一。 在哈佛大学,只要是进入哈佛就读的学生,不论什么学院,不论文理,也不管志愿从事文史哲、理工还是计算机,有一门课是所有大一学生必修的,那就是写作课。

可见,写作是成为“精英”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通过它,一个人会更容易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一篇好文章的产出,所考验的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材料的组织能力和知识的积累程度。因此, 写作不是文科生的游戏,而是需要文理兼备的斜杠青年。
01
你不是不会写作,
而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



在很多人看来,写作是需要天赋的。其实并不尽然。


写作能力,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只是要用对方式。


相比于空谈写作理论,书评写作是一种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继而提升写作能力的便捷的实操方式。


著名艺术批评家约翰·伯格曾写道:“一幅画了树的绘画展现的不是一棵树,而是被观察的一棵树。”写书评也是如此,它绝不仅仅是为了发表阅读后的感想,而是在深度阅读优秀的作品后,对于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观察和投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搜集素材、加深阅读,进而逐渐培养出出色的阅读写作逻辑和提炼观点的能力。


《莫娣》

很多优秀的作家,也是顶尖书评人。比如库切、欧茨、已经去世的厄普代克。他们将这种综合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库切在评价笛福作品时曾写道“《摩尔•弗兰德斯》写得要更为连贯有序些;而《罗克萨娜》文体虽有失平衡,但成就更高。《鲁滨逊漂流记》的毛病在于写得过于草率仓促而修改润色不够,书中的道德寓意亦颇混乱。”这些评论的背后,是基于大量的阅读、考证和深度思考之后的结果。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而书评并不是一本书的附属品。很多书评类刊物也向来是欧美的文化重镇和思潮前站。在书评中,你会看到苏珊·桑塔格和诺曼·梅勒关于女权的唇枪舌战,埃德蒙·威尔逊与纳博科夫关于俄语翻译的争论也成了某种传奇。


几种书评刊物

通过书评写作,我们会接触到艺术、科普、历史、政治等多个领域,会通过不同国家、文化的思想碰撞中收获思辨能力,经过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对不同类型内容的把控,其他类型的文章你也能触类旁通。


02
三联最优秀的书评人,
将他的写作秘籍传授给你


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和市面上脱离知识积累的功利性写作教学,三联中读2021年全新升级的《小贝·阅读写作训练营》将真正帮大家解决所有难题:

如果你想提升写作技能、多读书读好书、想获得新一年的自我实现,真的不可以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加入训练营👇


“三联第一书评人”贝小戎正是这个书评写作训练营的掌舵者。无论行业内外,贝小戎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是被极度认可的。


贝小戎

陈晓卿:“贝小戎确实是鼎鼎大名,读书万卷”。(纪录片导演)


梁文道:“我是贝小戎的忠实读者,困难的不是可以把每一本书评价得如此精道,而是他能掌握那些书、作者背后的文化脉络与社会背景,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媒体人)


邹悦:“我发现,我感到新鲜和有冲击力的外刊文章,往往贝小戎在他的专栏(小贝读外刊)中都会谈及。“(CCTV英语频道播音组组长、主持人邹悦)


而在从业的16年里,小贝陆陆续续向读者们推荐了3000本书,对书的品评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他会从“为什么袜子总会丢一只”,推荐你读中信的一本书《算法之美》。


从《乘风破浪的姐姐》,推荐你读萨冈的《你好忧愁》、德阿里奥的《优雅》、波斯特莱尔的《魅力史》……


他还形容格雷森·佩里《男性的衰落》一书,是“一本味道像青苹果的书。”


新媒体人眼中可望不可求的“阅读10万+”,小贝老师这些年至少写了150+篇。


在很多同事和读者眼中,小贝就像一座小型信息通讯站——永远精力充沛,“滴滴滴”不停地向你报告,他又挖到了什么新书和新观点;且这些好东西,又永远以卡车起步装运。



而在训练营中,作为率先通过读书、写作受益的人,小贝想带领更多人进入书评领域。


阅读写作训练营(书评方向)主讲人贝小戎


他会推倒所谓的写作门槛,充当向导角色 ,替你精选来自《纽约书评》《经济学人》等世界权威书评。并将书评写作类型进行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帮你攻克不同难题。 同时,他会对其中的优秀案例进行精讲 ,让你从无到有领会各个领域的写作精髓。



除此之外,他会为你规划出系统的学习方案。 训练营设置了合理的课程架构,不只局限于单一技巧的解析,而是将写作分为游记、心理、哲学、科普、政治等九大门类。 从预习和阅读入手,继而同你一起梳理出书评写作框架和逻辑,让你了解什么是写作的金线,什么样的文章是行业标杆;写作要注意什么样的问题,避免什么样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你的综合写作水平。



最后,他会布置实战写作作业,帮你巩固学习成果, 并且对作业进行一一点评,以便查缺补漏。


无论你对阅读写作有什么样的诉求:

“日常有阅读习惯,看了一本书当下觉得写得很好,想做笔记,但却不知如何落笔,回头再看对这本书完全没有了当时的感觉,一本好书就像白读了”;


“想要做斜杠青年,在工作闲暇时间找到其他可能性,写作投稿是否能成为一种选择”;


“做为新媒体小编、内容相关工作者,如何持续高效地写出稿件,是件困扰我很久的问题”;

……


相信通过系统的训练,你会写得像任何人一样好。


而这个训练营,也会为文字爱好者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小贝会尽自己所能,分享自己投书评的经验:投到什么地方去,怎么去符合各个媒体的要求,小贝自己的公众号 【贝书单】 ,也会接收书评投稿,并给予稿酬回报。


这个训练营在去年已经举办过三期,非常受欢迎,在详细介绍之前,我们不妨看看往期学员的评价和成果:



那么本期阅读写作训练营有哪些特点呢:


01
2021全新课程规划
你敢挑战三联资深主笔么?

2021年《贝小戎·阅读写作训练营》重新出发,手把手带你进行输入式练习,一次性读透老师向你推荐的私房书单,新的一年,再也不怕一本书都没有读完了。




不仅如此,课程还设置了直播答疑和点评,你将获得与贝小戎老师“面对面”的独家机会,你的问题,老师直接回答,从读书见解到人生困惑,与老师直接沟通,零距离对话,适合各路陷入书荒、不知道该读什么书的同学,也欢迎所有关注新思潮、对世界无比热爱和好奇的人。

02
高密度课程安排,涵九大书籍类别
完善写作心智,重构底层逻辑

在书籍阅读愈发功利、 喜爱碎片式拼贴的今天, 我们将带你读透30+本优质书籍 传授拆解庞杂书籍的核心能力,在经典书目和趣味畅销书的绝妙结合里,开阔眼界,提升人文审美。


类型也丰富多彩: 中西文化、自我认同、艺术审美、哲学问题、写作奥秘...... 带你一次性读满一整年的阅读量。


我们也会通过训练让你的写作 既能“脚踏实地”,也能“仰望星空” 摒弃市面充斥的浮夸文风,通过书评切入,回到写作的本源,懂得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清晰表达,熟练运用老师独家传授的高级创作技巧,最终说出“想说的话”。
涵盖九大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