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库线下
童话般的美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程序员的那些事  ·  趣图:初五迎财神,初六送穷鬼 ·  3 天前  
程序员的那些事  ·  o3-mini ... ·  4 天前  
架构师之路  ·  你的提示词根本只是在浪费算力,能让deeps ... ·  3 天前  
OSC开源社区  ·  萨姆·奥特曼:OpenAI在开源问题上一直处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库线下

财富追赶问题 #2450

水库线下  · 公众号  ·  · 2019-05-09 16:30

正文

旧文重发系列

财富追赶问题 #2450

一条科技树分支,没有太大的意义。

原文写于2013.11.29


假设有A和B二个人。A是土豪,B是金领。

A 的净资产比金领多X元。

B 的工资每年比土豪多Y元。

请问:

1 )B能否追上A

2 )如果岁月有限,B能否追上A

3 )A有消费,会坐吃山空么

4 )利率的影响

答案比你们想象中的简单。

一)简单模型

这是一个很古老的问题。包括马克思主义天天在宣扬仇富,宣扬“富者愈富,贫者益贫”。

但其实贫富分化完全没有学术上的支持。无论理论还是现实,贫富分化都是“内生性缩小”的。

一个很富有的富二代A,但是完全不工作。

一个穷二代B,但是辛劳勤奋节俭。

请问,B能否追赶上A,有朝一日也成为富一代,形成阶层的替换。

这是一个很古老,很有趣的话题。但是他的答案,他的解,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如果要严谨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发现我们需要很多变量。

首先我们要A的“资产回报率”R 1 ,A的财富就如滚雪球一样,复利指数增长。在最初的几年,A仅仅是利息就要远远超过B的所有收入。如果R 1 太高,这真是令人绝望。

其次我们需要穷二代B的理财“资产回报率”R 2 ,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一点。以为B纯靠工资性收入。但实际情况是,随着B跨过最初的一二年,B也会渐渐有积蓄。B的投资回报率R 2 也非常非常地重要,甚至是关系B能否最终赶上A的核心指标。

第三个参数,也是很多人忽视的。是B的工资增长率R 3 ,R 3 的重要性后面再讲。

好了,现在我们要说结论了。R 1 =R 2 =R 3 =0%

二)纯零定律

很多事情,一旦点穿了就很容易看得清楚。在纯零定律下,R 1 =R 2 =R 3 =0%,我们篇首的四大问题,该如何解答。

问:B能否追上A。

答:可以追上。譬如土豪的净资产是2000W,土豪的工资是60W,那他大约需要33年就可以追上B=A

问:如果岁月有限,B能否追上A。

答:追不上。譬如某人今年35岁,年薪120W,那么25*120=3000W

如果土豪的净资产超过3000W,土豪就赚够了金领一辈子的钱,卅五岁的金领无论如何也追不上。

问:土豪有消费,会坐吃山空么。

答:必然会。譬如土豪有3000W,每年消耗70W,那么他的财富可以维持43年。也就是到他儿子那辈就花完了。

不要妄想什么“吃利息”,R 1 =0

问:如果金领也有消费,追赶需要多少年。

答:照例计算。

譬如土豪有3000W,每年消耗70W。

金领赚120W,实际可以存下80W。

那么二人的距离,每年缩小150W,二十年后就可以追平。

问:投资有回报,利率有加息, R 1 =R 2 =R 3 =0% 你这不是胡扯么。

答:这才是正确的算法

三)零的原因

为什么。为什么 R 1 =R 2 =R 3 =0%

首先让我们看一个近似简化的案例, R 1 =R 2 =R 3 =5%

假设第一年,A有3000W,B有200W,那他们的财富是30:2

第二年,A的投资回报,财富增长了到3150W。

B 则有二笔收入,首先是200W财富增长到了210W。其次是B的工资105W。

这样B的总资产是315W。A和B的财富比例是30:3

第三年,A的财富增长5%,到了3307.5W

B 有二笔收入。首先是315W的理财收入,变成330.75W

其次是110.25W工资

总计441W

二者的比例是30:4

第四年,A是3472.86W,B是463.05W,二者比例是30:5

第五年,二者比例是30:6

第六年,二者比例是30:7

第七年,二者比例是30:8

………………

…………

可见,当 R 1 =R 2 =R 3 =5% 时,结论和纯零定律是一样的。

A=3000W

B=200W ,300W,400W,500W,600W,700W.........

事实上,你把这个5%换成任何一个数字,答案都是一样的。都和0%一样。

四)逻辑分析

为什么会如此神奇,哪怕取R=6.7890%,算出来的结果也是精确的30:7呢。

我们专心于货币,很多年前,我们就研究出,所谓“钱存在银行生利息”,所谓的利息,其实并不是利息。而是印钞机幻觉。

央行规定5%的法定存款利率,每年又向市场多投放5%的纸币。“你所赚到的一切利息,其实都是印出来的”。

当然,实际情况没那么简单。央行真实滥发率达到15%,而给储民的,却只有3.25%定期存款利率。而且利息所得他算你收入,有时候还要交税。

但是,有一点我们是十分清楚的。“年复一年的财富增长,有时候并不是羊多了,而仅仅是货币幻觉”。

既然增长是充水泛起来的,那么R 1 =R 2 =R 3 就是很自然的事。

这其中唯一有一点点需要修正的,是R 3 ≠R 1 ,也就是工资的增长,不等于通胀率。

因为对于22岁年轻人来说,有一个明显的梯形走势。

人总是从Junior做起的。起薪很低,可能只有一二千元。但你职场的前十年,加薪会非常地快。每年加30%,50%不出奇。十年之内可能会翻了七八倍。

工资的走势,永远是梯形的。最初的几年你还是菜鸟,几乎什么事也不能做。公司等于在培训你。所以给的起薪很低。

但随着你经验的增长,渐渐你可以胜任高资历的岗位,并拿到2W~3W的月薪。

同样,这也不意味着你的工资可以按+30%每年无限增长上去。因为随着梯形的上升,你就到了“平台”期。在之后漫长的“平台”期,从30岁~55岁,你可能都拿着同样的工资,干着同样的活。

譬如说公司里的财务,行政,HR,他们的增值非常之低。工作也没有变化。每年仅有可怜的5%加薪,这个加薪的幅度,就近似和CPI贴近。

如果我们刨去年轻人22~30岁的迅猛上升期。仅仅取他们“35周岁”的工资,作为他们一生收入的平均。则这个平台大致是平和的,是稳定的,是逐年5%上涨的。这个模型有很好的吻合性。

所以R 1 =R 2 =R 3

当然也会有人问,会不会有意外。譬如忽总就总是忽悠着说,“金领好啊,难保哪天上市了可以分股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