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带动信息沟通工具和平台的广泛应用,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仿佛已经“昭然若揭”——一方面是个人操作诸如开房记录、驾乘工具、网上购物的行为信息被轻易查到,另一方面存款记录、实时定位、云存储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也让私密信息动辄遭遇大范围曝光……
近日,南都记者在网上只花费700元就买到了同事的几乎所有个人信息,更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然而更可怕的则是竟然有第三方软件为这样的服务提供担保。总而言之,个人信息的买卖已经发展成为成熟完整的产业链条,而且上升到组织化、平台化和定制化的专业细分领域。
诚然,我们身处大数据时代,很多行为早已“记录在案”,几乎所有行为都被“数据化”考量并完整记录,通过精准每个人在电子空间里的一言一行,完全可以勾勒出一个人的基本行为信息。
换句话说,在科技影响力更加强大的未来,个人信息安全的泄露,很可能会成为恶徒使用高科技技术所操纵的傀儡玩偶,让自我命运无法“控制”。
这也让人不禁联想到即将上映的美国电影《绝对控制》,作为一部科技动作片,但却带有明显的警世寓言,特别是在个人信息泄露方面,相同的背景和剧情近乎如出一辙:Mike Regan(布鲁斯南 饰演)拥有令人称羡的事业和生活,但却遭遇到他一度信赖的IT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而这种监控不仅严重影响到他的工作生活,同时也威胁到他家人的安全…
从电影本身来看,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种形态,科技本身都是“无罪”的,我们更不可能因噎废食回到“刀耕火种”的时代去,而值得关注的是,在互联性和数据化的生活方式背后,每一个人的信息以及其所对应的权利理应受到保护。从这一层面上而言,无论是在南都的曝光还是电影艺术加工,都隐现着巨额利益的诱惑下,从信息泄露到信息侵犯的逐步升级。
此外,我们也看到,当记者向警方反映情况,民警竟表示,因被泄露的信息尚未构成公开上网等情节,所以暂不予处理。而这也与电影《绝对控制》中的一条重要线索如出一辙,即在Regan遭受“信息控制”难以自拔的同时,其选择了以一己之力对抗IT,从而守候自己的权利,保卫家人的安全。
可以说,信息保护迟迟得不到有效的治理,根本原因还是没有认识到信息时代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更是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滞后甚至缺失,相比较飞速发展的网络科技而言,行之有效的行政管控势在必行。
纵观《绝对控制》这部电影,影片围绕“信息泄密”这个当下社会焦点,展现了“被控”与“失控”两个主题,讲述了一场关于阴谋与救赎的故事,对于电影而言,显然也将我们目前在生活中遇到的信息泄露所产生的生活异变,集中放大到关于人性与欲望的纠葛——控制与反控制的手段也集中在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应用上,IT的技术网和主角的生活观形成激烈的对抗。
作为生活的典型缩影,电影所体现的科技的进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别用有心的人对于科技的反面利用,更可要的则是整个社会对于这一行为的失控——与其加强绝对的技术控制,不如加重对于“人”及其行为的绝对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