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学历内卷、现实焦虑等问题,如今经常听到“读书无用论”,认为学历与收入或晋升之间不一定有必然联系;在这个知识更新迭代极快的信息时代,所学知识会很快过时;读书无法真正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带来预期的经济回报。
当我们在问“读书还可以改变命运吗”时,我们在问什么?
我们在问,读书是否能为我们带来直接、实际的好处,让我们获得知识、提高技能、解决就业。我们在问,学习对我们的个人发展有益吗?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维能力、塑造价值观、培养爱好、增强社交能力吗?
《我看见的世界》一书中,计算机科学家李飞飞用自己的真实经历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李飞飞自幼酷爱读书,在家人的鼓励下,自由追逐好奇心。全家移民美国后,因为英语达不到母语水平,她觉得每一节课都是英语课,厚重字典不离身。她有幸在高中遇到数学老师鲍勃·萨贝拉,他们全家对她关照有加,视如己出,让这位青春期女孩找到归属感。
在整个高中阶段,为了补贴家用,她都在中餐厅打工,在学校没课的时候,要从上午11点工作到晚上11点,每天12个小时,每小时2美元。她每周还去做家政服务员,有时会帮人遛狗。与此同时,她还保持了优异的学习成绩。高中毕业时,她拿到了普林斯顿大学全额奖学金,学习物理学。
大学时候,李飞飞家开了干洗店,她平时在学校读书,周末就回家帮忙。李飞飞对学业极为投入,书中写道,“每过一天,我就距离大学生活结束更近一步,我无法忍受因为错过学习宝贵知识的机会而深深懊悔,所以我尽可能把学习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让自己沉浸在数学和物理学的知识海洋中。”
李飞飞后来进入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她对求知充满热情,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独辟蹊径,打造了包含数千万张高质量照片的ImageNet,为训练计算机的识别能力提供了完备丰富的数据集,极大助推了图像识别的发展,其本人成为当之无愧的AI教母。
她毕生追求学习和探索,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她漂洋过海,凭借追求知识、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的可贵品质,在学术界、商界和政界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在更辽阔的世界里展翅高飞。
她从中产到贫困、再从贫困重返中产的跌宕人生历程,正是
“读书改变命运”
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