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九灵
(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新锐中产,是中国近 1.3 亿中产阶层中,一批从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以 80、90 后为中坚力量的群体。
在近两年来许多现象背后,你都可以看到他们立场鲜明的表达和选择。他们的出现不仅说明财富的增长,更体现社会进化的力量,他们数量庞大,却是当今中国最陌生的一群人。
11 月,吴晓波频道订阅用户突破了 200 万,付费会员如今也逼近 10 万。这是全国最大的新锐中产自媒体社群。我们,就是他们。
于是,吴晓波频道联合新浪财经、艾瑞咨询,协同近 20 家自媒体和网站,共同发起
《中坚力量还是焦虑群体——吴晓波频道新锐中产大调查》,
希望从事业、生活、财务、消费等方面还原新锐中产的面貌。
截至 12 月 15 日,共有 50000+ 人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 18446 份。我们还在 11 个城市,和 300 位中产人士进行了深入访谈——
《时代的约束和我们的克服》。
这是一群充满欲望和荷尔蒙的人群,他们的主题只有一个:「过更好的、更有品质的生活」。
▼
一、基础特征
他们主要来自于大城市、已婚,超过 9 成是大学及以上学历,其中 22% 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参与调查的男女比例为 52:48。
在年岁上,出生于 80 年之后的占据 70%,说明这是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群体。
49% 是 27-36 岁的 80 后,还有 18% 的 90-94 年群体,未来 10 年对他们而言将是黄金年华,对提供相应商品服务的企业自然也是。
如果我们将人均年收入超过 10 万视为中产家庭的起点,则其中已婚人士家庭的总收入超过 20 万甚至 30 万,也基本符合大多数机构对中国中产阶层的定义。
这意味着,2/3 的受访者家庭处于中产以上,主要集中在 10-20 万和 20-50 万。同时也有 12% 的人属于高收入阶层,家庭人均年收入在 50 万以上。
但,我们还要看看大家会怎么看这个问题。
对于多少收入算是本地中产阶层的收入起点,不同级别城市的判断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三四线城市基本同构,与一线、二线形成三个级别。
在中国,中产阶级的自我认定首先从收入开始。
不同级别的收入存在明显的中产自我认定差异,但中高收入群体也有为数不低的比例认为自己并不属于中产的一员。
整个调查中,虽然 66.7% 的人根据年收入可以被划入中产阶层,却
只有 45% 认为自己是中产,另外 55% 则认为自己不是中产。
相对而言,同样收入水平下,自我认定为中产阶层的群体对来年收入增加也更加乐观
(来年年收入由受调查者自行根据近几年年收入增长率估算)
。
▼
二、投资理财
调查中,37% 家庭可投资资产超过 20 万。
那么钱用在哪里呢?短期流动性的可投资资产,主要在银行理财上。而另外一大部分资产,是在投资性房产这个不动产上。
然后中国家庭的配置才是股票、保险、基金,而商业保险的配置比例不到四成。
这都显示出
未来中国中产阶层,在投资理财的理念上不够与时俱进,同时,他们的投资理财始终缺乏合适的渠道。
从最希望了解哪些理财投资工具这个问题上看,大家似乎仍然最关注眼下的投资热点:房子和股票。但互联网金融理财也不再被忽视,它占据了第三的位置。
在投资风格上,新锐中产整体属于稳健的投资性格。63% 的人在投资理财上,面对损失会设置一个止损点,还有 27.4% 会持有等待反弹, 9.6% 会选择加仓。
而其中 86% 不满意自己目前的理财能力。
中产在投资理财上,首先需要投资理财的基础性原理,其次需要市场、政策动态信息,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家庭财务规划和具体的投资理财执行方法是当务之急。
▼
三、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这是一个崇尚自我奋斗,认为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最重要因素来自情商或智商等个人因素的群体。
这代表着一种进取的野心与勇气:只要你努力,就能过得好!
对「逃离北上广」这个话题的看法体现出,这是一个对竞争毫无畏惧的人群。
他们心里想的是:能者居之。
在一些被认为有规律的东西里,新锐中产认为性格分析最有帮助,远高于宗教信仰、易经八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星座血型等。
这体现了强烈的致用意味:
某种程度意味着他们不认为那些不受自己控制的东西,能够帮助到自己。
他们关注的公众号并不令人惊讶,前五项分别是:财经类、时事类、理财类、励志类、人文类。
在最关心的社会性问题上:
首推健康相关,空气质量和食品安全让人没法无视。
其次是社会流动性,阶层固化近年引起了社会性讨论,教育制度则是长期一直令人不满的痰盂。
▼
四、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