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社学术圈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分享学术信息,整合学术资源,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术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商头条  ·  千万网红留几手带货翻车,惨不忍睹 ·  昨天  
蛋先生工作室  ·  2025年2月6日最新蛋价(上午) ·  2 天前  
首席品牌官  ·  今年春节最佳电子榨菜,是美团的贺岁短剧! ·  2 天前  
蛋先生工作室  ·  2025年1月24日最新蛋价 ·  4 天前  
亿恩  ·  一年卖7亿!小众品牌在海外成功破圈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社学术圈

为了环保,他们提倡不洗衣服

知社学术圈  · 公众号  ·  · 2024-06-20 08:13

正文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呼吁免洗运动的环保人士声称,过度洗衣是微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并且,其带来的水资源浪费及碳排放问题也相当显著。他们认为,很多时候,这种过度洗衣的动因是一些不准确的卫生观念和生活习惯所致。因此,他们呼吁少洗乃至免洗一些衣服,从而达到减轻环境压力的目的。


图片来源: Sarah Chai


懒人与环保


新冠疫情改变了软件工程师Tim的生活习惯。由于基本居家办公,他在穿衣上开始返朴归真,放飞自我。他表示,“既然我不再需要去办公室了,我也就不那么需要干净衣服了。视频会议里,人们只能看到我的头部以上,更何况一半时间以上我都不开摄像头”。


曾经,Tim一周洗一次衣服,后来逐渐变成两周一次,发展到现在,他自己穿的衣服只需半年洗一次。他还调动男性智慧,以穿凉鞋的方式大大减少了袜子的穿用,除了实在没法光脚的冬天。他宣称一条内裤完全可以应付一周,但他仍不满足,所以还常常把泳裤当做内裤用。因为这样他就能直接将泳裤穿进淋浴间,在洗澡的时候顺便清洗泳裤了。而泳裤迅速晾干后,他就又得到了一条干净内裤。


Tim解释道,疫情生活给了他契机考虑洗衣服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他说:“那时我家刚生第二个孩子,琐事太多了,因此生活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洗衣服就是被精简的对象之一。”  即便Tim自己已经做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家里要洗的衣服还是不少,绝大部分是他妻子和孩子的衣物。


可是,Tim在跟媒体视频连线分享自己的“免洗心得”时,并不显得邋遢。摄像头里,他的头部打理得整洁得体。Tim表示:“如果有重要的社交活动,我还是能有得体的衣服穿,只是日常生活采用一种极简方式而已。”


这看起来像是一种懒惰,或是在烦琐家务折磨下的权宜之计。但一些环保主义者并不这么看。


洗衣如何危害环境?


支持免洗运动的Jenny表示,塑料污染、碳排放、水资源浪费等环境问题是她支持免洗运动的主要原因。她说:“能源成本的上升、对环境的影响、无法在室内轻松晾干衣服,这三个原因让我意识到不需要那么频繁地洗衣服。”


当人们清洗聚酯和尼龙等合成材料的衣物时,微塑料颗粒会从这些合成纤维上脱落,并最终会随着废水流出,进入水循环。粗略估计,在洗衣机洗涤衣物时,每5公斤合成纤维织物就会在环境中释放约600万片微塑料。并且,当衣服的纤维越破旧,释放的微塑料就越多。一些环保机构统计,海洋中有60% 的微塑料都脱落自人类的衣物。微塑料的对环境的危害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但是它几乎已经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处不在的微塑料被海洋生物吞食,最终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多项研究表明,微塑料早已侵入人体,最近的研究更是在人类睾丸组织中发现了微塑料。这些发现引起了医生与科学家们的担忧。


洗衣导致的碳排放和用水问题亦不可小觑。一些环保机构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90亿立方米的水用于洗衣。这相当于三峡大坝最大储水容量的一半。能耗方面,洗衣机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约有6200万吨。在发达国家及地区,洗衣导致的碳排放更高。虽然这些地区采用的洗衣机在节水、节能方面更加出色,但是这些地区的居民洗衣更频繁,并且倾向于使用升温洗涤和烘干等高能耗功能。


正因如此,一些环保人士希望人们能够改变自己的洗衣习惯,从而减轻相关环境问题。免洗运动的一些案例未免极端——比如说一周不换的内裤,但部分类别的衣物确实不需要那么频繁的清洗,比如说羊毛套衫和牛仔裤。


从事护理工作的Tom拥有四件美利奴羊毛衫,他替换着穿这几件衣服,但至少有一年没有洗过它们了。他说:“我可能会局部擦洗一下它们。而且这种纤维有一种神奇的特性,它很少吸附气味。即便一年没有洗过,也没有人抱怨过它有味道。” 日本演员木村拓哉曾在一档节目中晒出自己价值几十万的牛仔裤,并承认穿着多年从未清洗过。这当然是十分极端的情况,但许多服饰生产商确实建议不必过度清洗衣物。频繁清洗,尤其是洗衣机进行清洗,多少会对衣物会形成破坏,不利于衣物保存。


修正观念,改变习惯


虽然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在规劝人们降低洗衣频率时给出了诸般理由,但收效甚微。一方面人们难以将洗衣这类琐事和气候危机联系起来,另一方面,降低洗衣频率也与人们固有的卫生观念相冲突。一些科学家发现,许多人虽然清楚过度洗衣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但他们的卫生习惯仍然促使他们沉溺于衣物的过度清洁而无法自拔。


瑞典哥德堡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研究员Erik Klint进行了一项研究,分析了人们沉迷洗衣的心理因素。他认为,厌恶和羞耻的情绪会促使人们过度洗衣,即使是那些关心气候问题的人也不能除外。他表示,人们对于“不洁”的恐惧和厌恶压倒了对环境问题的关切。


Klint指出,这种卫生习惯反映出人的进化特征,代表了人们对潜在病原体的恐惧。因此,改变过度洗衣,首先需要克服这种本能,对洗衣所带来的卫生价值进行理性评估。


斯旺西大学心理学院院长Ian Walker赞同Klint的研究。他表示,应当改变人们的观念,使人们不再认为“重复穿没洗过的衣服”是不体面的。并且也要普及更科学的卫生知识:衣服没有那么容易沾上“致命细菌”。


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呼吁人们能够更多的关注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改变频繁、过度的洗衣习惯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在发达国家及地区,这一提倡更为重要。资料显示,大部分欧洲家庭平均每周要洗四到五次衣服,尽管洗衣频率近二十年来一直保持稳定,但洗衣机的容量却在不断增大。法国环境署的一份报告显示,该地区可容纳6公斤衣物的洗衣机在2004年占比仅有2%,到2015年占比则飙升至64%。这些数据背后,意味着庞大的洗衣需求。发达地区居民的部分卫生观念正在为这些过度膨胀的需求添柴加火。改变人们的观念及习惯,正是环保人士奔走呼号,推广“免洗运动”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https://research.chalmers.se/en/publication/536460


点击下方 知社人才广场 ,查看最新学术招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蛋先生工作室  ·  2025年2月6日最新蛋价(上午)
2 天前
蛋先生工作室  ·  2025年1月24日最新蛋价
4 天前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  “我最喜爱的童书”阅读推广活动走进福鼎
7 年前
虎嗅APP  ·  为什么我建议你别升级 iOS 11?
7 年前
中国国家地理  ·  作品征集 - 云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