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中一老师10月7日发了一篇简易明了的浓缩版文章,阐述血糖对皮肤的影响《血糖是皮肤健康的决定影响因素?》,其中提及痤疮与血糖。因为我常年与痤疮患者打交道,想就此做进一步探讨,欢迎分享、拍砖。
为了方便阅读,先来了解两个专业术语
升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碳水化合物升高体内血糖水平的速度和能力的指标;
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GL):一定重量的食物对人体血糖影响程度的大小。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
为了弄清楚环境因素对痤疮的影响,Cordain等人对2个原始部落人群展开为期843天的研究,包括1200名(其中300名年龄15-25岁)巴布亚新几内亚北部Kitavan岛居民和115名巴拉圭Aché土著部落的狩猎者。科学家们每半年为他们做一次皮肤检查,在持续观察的两年多的时间里,这1300多号人居然无一个人长“痘”。
这样的结果可以说然爆了,要知道当时西方青少年痤疮发病率高达79%-95%,比感冒还普遍!Cordain相信,遗传差异已经不足以解释如此悬殊的痤疮发病率,更多是饮食因素造成的,他们吃未经加工的动植物,且没有西方的汉堡、甜品、可乐这些高糖高淀粉食物!低精制碳水化合物、无牛奶饮食被认为是原始土著“痤疮豁免“的主要原因。
来源:Diet and acne
这个实验虽然存在一定争议,但是勾起了科学家们的浓厚兴趣。
2007年至2012年,科学家们对血糖负荷及痤疮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典型的有2007年一项随机对照试验,43名15-25岁的男性痤疮患者中23人按要求做LGL饮食,12周痤疮得到了明显改善,体重下降,胰岛素敏感性增加。2012年韩国也有一项类似的实验,提示LGL饮食能显著改善痤疮,缩小皮脂腺体积。随后,血糖管理与痤疮的理论研究日渐风靡。
种种数据表明,血糖指数可能影响痤疮的发展,美国皮肤病学会(AAD)更将其评定为B级推荐,II级证据水平。
来源:aad.org
本段理解起来有难度,大家可直接跳至文章最后一部分痘痘肌怎么吃。
来源:medicaljournals.se
关键词1:血糖波动
人体摄入大量精制碳水化合物,血糖短时急飙,为了调节血糖水平,胰腺会释放大量胰岛素,致使血糖骤降至就餐前水平,如图红色曲线部分,血糖就像玩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
来源:lowglycemichapiness.com
血糖跌至某一低点,会诱发肾上腺分泌雄激素,肝脏得到指令后释放糖原,使血糖恢复正常。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达到快速消除低血糖带来的饥饿感,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吃吃吃。如此,血糖便被动重复地玩着过山车游戏。
关键词2:胰岛素抵抗
血糖大幅波动又会带来一个格外显著的问题——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地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胰腺君也是没办法呀,只能玩命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保证机体运作。
胰岛素抵抗有时会牵涉到代谢问题。对于重度痤疮,伴有肥胖的患者或者是梨型身材、多毛等症状的女性患者,往往不是单纯的寻常痤疮,它可能与代谢综合征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有关。遇到此类患者,有经验的皮肤科医生一般都会建议一一排查。
来源:medicaljournals.se
关键词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反正胰岛素水平过高就不是什么好事情。高胰岛素水平、高胰岛素血症导致一系列内分泌反应,这些反应可能通过刺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分泌,降低IGF结合蛋白(IGFBP)-3,致使游离的IGF-1增多。
IGF-1是一个厉害的角色,皮肤致炎因子中的东方不败,促进肾上腺与性腺合成雄激素,激活雄激素受体活性,针针见血,促进角质细胞过度增生,加速皮脂分泌,诱导痤疮,招招夺命。
关键词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很好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就是IGF的克星。胰岛素水平正常状态下,机体有足够的IGFBP-3结合IGF-1。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下调IGFBP-3,游离IGF-1变多,增加致炎概率。另外, 低浓度的IGFBP-3直接影响视黄醇X受体(RXRα)的利用率,亦是加重炎症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5:性激素结合蛋白
与痤疮有关的激素有好几种,其中雄激素(Androgen)对皮脂腺影响最大。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是由肝脏生成的一种糖蛋白,负责和性激素(包括雄激素睾酮)结合运输,控制血循环的性激素浓度。
SHBG水平会随着高胰岛素血症的出现而降低,由于SHBG无法结合更多睾酮,血液中游离睾酮增多,游离睾酮进入毛囊皮脂腺细胞后,被I型5α-还原酶转化为活性更强的双氢睾酮(DHT),DHT通过一系列反应刺激皮脂腺细胞分化、皮脂合成,诱发或加重痤疮。
关键词6: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
高水平的胰岛素会激发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mTORC1的活化可刺激非生殖组织生长,具体一点,就是促进皮肤细胞生长、分裂,制造皮脂,并且催化激酶S6K1,促成胰岛素抵抗,影响痤疮的发展。
如果你一口接一口地豪吃榴莲或者大快朵颐各种甜品、面包,第二天皮肤哀“红”遍野,千万不要大惊小怪,你的痘痘很有可能就是昨天吃出来的。
先来看看GI与GL指数区间,GI值55及以下的食物属低升糖指数食物,痘痘肌可放心吃,56-69的适度吃,70以上的最好敬而远之。当然咯,高GI食物并不是完全不能吃,掌握一些窍门,偶尔吃吃也是可以的。
GL是GI基础上更全面的衡量方法,它兼顾了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以及葡萄糖的摄入量,所以,血糖负荷可以让你更准确地了解食物对血糖的影响。
以下为哈佛医学院网站罗列的食物GI及GL清单,知肤君截取其中一部分与大家分享,感兴趣者可登陆health.harvard.edu阅读更多内容。(活儿姐注:本表内容为机翻,大家领会精神吧。比如下面的“长方形,白色,平原”指的是“Baguette,white,plain”,即“白法棍,未加额外调味”。)
PS:奶制品是异类,虽然GI和GL值都不高,但是也有一定致痘风险。具体参见辣椒竟然不会让人长痘?牛奶长痘酸奶就不?痘痘肌饮食指南大公开
总的来说,越是粗糙、未经精细加工、纤维或脂肪越多、糖分越少的食物升糖指数越低。相反,经过精细加工、纤维脂肪越少或者甜食升糖指数较高。如前所说,升糖指数仅仅是其中一部分,GL值更具参考价值。
参考资料:
[1] Cordain L, Lindeberg S, Hurtado M, Hill K, Eaton SB,Brand-Miller J. Acne vulgaris: a diseas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Arch Dermatol 2002 Dec;138(12):1584–90.)
[2] health.harvard.edu
本文提到的里的GI和GL,其实就解决了“西瓜这么甜,我只吃一口会不会发痘”的问题。
哦,忘了,西瓜涨价了。
本文经原作者“知肤哲也”授权转载
未经原作者允许,不得二次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