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槽叔
《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作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硅谷王川  ·  三,2022年十月马斯克收购推特 (X) ... ·  昨天  
调研心得  ·  周末,海外大事件! ·  昨天  
硅谷王川  ·  这个角度很有道理 ... ·  3 天前  
ETF和LOF圈  ·  科技创新引领A股、港股大涨 ·  3 天前  
并购优塾产业链地图  ·  5.94亿并购过会!新能源车电池盒产业链跟踪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槽叔

官宣:保险产品全面降价

槽叔  · 公众号  ·  · 2020-02-12 09:00

正文

我是槽叔,《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的作者。
如果近期你打算买保险,这篇文章一定要看。
6天前,2月6号,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最新版的《普通型人身保险精算规定》(简称《精算规定》)。
对了,你知道 上一版《精算规定》 是啥时候发布的吗?
21年前。
1999年,保监会颁布了《关于下发有关精算规定的通知》。
那一年,克林顿还在莱温斯基丑闻案里难以自拔,普京刚刚执掌俄罗斯,我那位还在上小学的媳妇乘坐的昌河校车连安全带都没有。
时间来到2020年。为什么监管要在21年后重新修订《精算规定》呢?
大环境当然是原因。这几年大家的保险意识越来越强,消费者的需求飞速变化,保险行业也要适当调整以应对变化。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下发《精算规定》的通知里,第一段是这么写的:
目前,全国上下都投入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之中,社会大众的健康意识和风险保障需求大幅提升。为进一步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风险保障类产品发展力度,完善产品精算监管体系,银保监会近日印发了《普通型人身保险精算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助推人身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
行业发展是背景,抗击疫情才是引爆点(Tipping Point)。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保险业狠狠发力,放了一个王炸。短期可以提振人心,长期可以立足未来。

1.
对保险消费者来说,这份《精算规定》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两点。
第一,你会省钱。
今后,如果你投保新上市的保障类产品,比如重疾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价格会比现在更便宜 ,最多相当于打了95折。
第二,你的投资选择会更多。
今后,如果你有存钱、储蓄的需求,保险产品同样值得关注。终于, 在「争夺你的钱袋子」这场比赛里,银行、证券、保险站上了同一条起跑线。

2.
先说省钱。
按理说,保费降低了,总归有人要为此买单。 么是保险公司赚 少了,要 么是销 售渠道赚 少了。
但事实上,对保障类产品而言,没有人因为这次降价而受到损失。
新版方案,甚至允许保险公司设定更高的费用率,以此来 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保障类产品。
好吧,那省出来的钱,到底从何而来呢?
答案就是:
下调保险产品的早期现金价值。
这句话看不懂?不要紧,我尽量用大白话解读。
现金价值,是长期保险产品(保障期限超过1年)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解释清楚现金价值及其在定价中的关系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简单来说,你可以这么理解。
我们都知道, 大多数的长期保险,价格是恒定的。
30岁的「隔壁老王」,买了一份50万保额的终身重疾险,分30年交,每年保费5680元,价格不变。
但有个问题:
得病这件事,30岁时风险低,70岁时风险高。
既然 不同年龄的风险不一样, 那为啥把保费做成恒定价格呢?
因为,由于保障期限是终身,所以保险公司必须把老王未来每一年的得病风险进行汇总,汇总后的风险就像一座大山(50万保额),然后根据这个大山的重量和高度,倒推出撬动这座大山所需要的杠杆(累计保费),最后把这个杠杆平均拆成30份(也就是分30年交清保费)。
在「平均拆分」的方法之下,前几年的「实际保费」就比前几年「应交保费」要多了。
30岁的人,可能只需要2680元,就能在当年获得50万保额,但实际上却交了5680元。
(有人会吐槽为什么交多了?因为当后期「应交保费」大于「实际保费」时,保险公司只能靠之前多收的部分来弥补损失。而且交费期只有30年,交费期结束后,保险公司就没有报废收入了,届时压力更大。这里不做赘述。)
于是,早期 多出来了3000元的保费,在扣除经营成本1500元之后,还剩1500元,静静地躺在保险公司的账户,这1500元,就是现金价值。
(为啥你前几年退保重疾险时还能拿回一点钱呢?这就是原因)
而且监管爸爸还有个规定:
投保后,早期的现金价值不能低于某个数值。
这个规定背后原因有很多。但槽叔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如果消费者刚买完保险,就决定退保,那必须顾及他们的感受…
啥叫「顾及他们的感受」?
你听过「保险是骗子」的新闻吗?还是这个 隔壁老王,他交了5680元保费后,后悔了,要退保,发现才只能拿回1500元的现金价值。
哼, 保险公司是骗子!
保险公司:↓
这类新闻铺天盖地,保险公司百口莫辩, 连监管爸爸也怕了。
所以,爸爸给保险公司说:
对于刚买完就要退保的消费者,你们保险公司尽量多退一些。
1500元有点少了,这样吧,我给你们定一个 早期最低现金价值 的标准,不能低于2000元。
保险公司当然乖乖地说:
没问题,但这样会抬高保险产品的价格哦…
这样会抬高保险产品的价格/这样会抬高保险产品的价格/这样会抬高保险产品的价格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为了让隔壁老王能拿到多出来的这500元(2000-1500),保险公司需要提高产品定价,留出「安抚」成本。
本来价格是5680元,现在由于需要在第一年提高一些现金价值,于是就变成了5880元。
(第一年的现金价值会影响后续多年的现金价值,最终提升整体的现金价值,摊薄到每年保费上,会导致保费小幅上涨,并不是直接在年度保费上增加500元。细节在此不再赘述)
因为误解,所以迁就; 因为迁就,所以拧巴; 因为拧巴,所以高价。
顺便提一句,很多人只知道香港保险所谓的「便宜」,却不知道「便宜」的背后,是香港保险产品在早期阶段几乎没有现金价值。
说白了,那边的保险公司比较强势,不需要设定「安抚成本」,定价时自然不用考虑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注意,我并没有说香港保险整体上更便宜哦。就好像一份鱼香肉丝的价格是由里脊肉、笋丝、豆瓣酱、胡萝卜决定的,不是单纯一个食材能决定的)
回到内地。
为了让产品降价,监管爸爸在今天终于决定:
将隔壁老王就退保拿到的「2000元」,下调至「1500」元。
调整之后,老王肯定会比以前更生气。 随着保险意识和知识的提升、代理人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愤怒的「隔壁老王」会越来越少。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在购买保险之前就考虑清楚; 越来越多的代理人, 在销售保险 解释 楚。
我也顺便大言不惭地吹个牛:
10万人看过槽叔写的《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我相信这10万人一定对自己的保险规划慎之又慎。
这些,都是正在发生的变化,好的变化。
说到底,降低早期现金价值,只会影响了「刚买完保险就退保的消费者」。
对于希望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保险产品的人来说,是件大好事。
(注:「隔壁老王」这一案例仅供参考,不可作为量化实测分析)

3.
刚才我说的,都是保障类产品。
还有一类产品卖得更多, 这就是储蓄类产品。
养老金、教育金、各种金。那些你吐槽买了之后没怎么增值的东西,都是储蓄类保险产品。
这次调整,储蓄类产品也会降价,最大幅度也是95折。
但它们的降价不是现金价值导致的。 根据最新版的《精算规定》,年金险的早期现金价值不降反升,提升幅度最高能达到10%。
这里面的逻辑也很合理:
消费者选择年金,说明他有储蓄、投资的需求。那么,尽快让产品回本(现金价值超过已交保费),可以更好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才是应有之义。
既然现金价值不能降,那降低的只能是费用率了。
是的,储蓄类产品的降价,正是牺牲了保险公司和销售人员的部分收入。
说白了,卖储蓄类保险产品(主要指的是年金险和其他的趸交产品),赚的钱没有过去那么多了。
最重要的是: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其实不在乎你到底是保险产品、还是银行储蓄、还是券商投资计划。
谁能让我安稳地赚到钱,我就选谁。 这和「黑猫白猫」理论,如出一辙。
降低产品费用率,提升产品收益率,最终是为了提升保险在所有理财产品里的竞争力。
对保险公司来说,你 的对手,可能并不是其他保险公司。
眼界宽一点,才能走得更远。
4.
总结一下,
重疾险、寿险等保障类产品,年金险等储蓄类产品,未来价格会有所下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