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熹,月有光;富且昌,寿尔康;新春嘉平,长乐未央。各位同学新年快乐!一直没想到有什么好的祝福语,直到读到了这句诗。祝大家昭昭如愿,岁岁安澜!
2024好像不是那么容易......
年底,极越与哪吒汽车纷纷传来了很负面的消息。我也第一时间和几个朋友打了电话确认,基本锤实。还有很多同学找我们吐槽,年终好像不到1个月(具体哪家公司不点名了hhh),要不要跳槽,有没有什么推荐?一方面忙着帮他们推荐工作,另一方面也在感叹行业地不断洗牌。
行业的变换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一个是坚持长期主义,一个是产品至上。而后面一项几乎是所有成功的企业都必须大力投入的。前面一项,更是一家公司是否能够长期存活的参考。
这段时间,我们也一直在想:做一个小而收益率高的公司,还是做一个大而冗余的公司?行业的寒冬,对自媒体产业也是一个强有力的冲突。团队的规划与行业发展的矛盾、已有业务的疲惫与转型、新业务的周期成本等,不断地考验整个团队的管理与转型的能力。如果慢一步,可能带来的就是增长的长期低迷。而随之要求我们的是,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强而有力的管理方式、极其敏锐的嗅觉,和极具执行力的行动。
从一个小作坊,到一个全平台近30w群体的综合社区,如果说真的取得了一点成功,那一定是坚持长期主义和不断复盘带来的。再者还有一个几乎屡试不爽的经验,那就是顺势的时候胆子要小,逆势的时候胆子要大。
自动驾驶这个行业,好像是已经明朗了。但技术驱动的周期还未停滞,或者说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有较长一段路要走。真正存活不下去的公司,大多是积重难返,早期的毛病太多了,没有及时狠下心手术。所以,还是那句话,你问我自动驾驶还有得搞嘛?我还是回答你,有,而且后面技术形态也会不同。
低谷期的时候要相信,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今年做了哪些事情?
23年主要业务集中在课程和知识星球这类付费社区上,24年我们继续大力发展,但定位有所不同。目前自动驾驶与具身智能系列星球成员已经接近6000人了,也欢迎更多小伙伴加入我们,抱团取暖。在课程方面,我们今年开始关注更高质量和价格的课程,直接抛弃没有价值的内容,所以课程的推送数量没有去年那么多。
年中的时候,我们筹备了国内首个具身智能全栈技术平台:具身智能之心媒体具身,涉及视频号、公众号、知识星球、课程、社群、知乎等多个平台。做的还算不错,也欢迎大家关注,内容将会延续自动驾驶的风格,主打干货与技术分享。
下半年我们开始进行自动驾驶相关的硬件研发,下沉到教学与科研场景。做了几个还不错的产品,求职、科研、项目、教学都够了,也欢迎大家添加微信oooops-life做进一步咨询。
与此同时,我们的科研论文辅导也将正式进行规模投放,涉及顶会、顶刊、毕设、申博等,早期课程与星球运营的成功经验将会无缝插入到这里。
25年,期望能够充分发挥多平台的规模效应价值。
尽其所能,敬其所不能
期望很多,但事情总是觉得做不完。即使是现在,团队内总会有一丝丝这样的气息,逃避一些可能带来增长的尝试,停滞在已经很熟悉的业务或明显不能带来提升的尝试上。究其原因大多是”恐惧“不确定性,害怕新的东西,这就导致往往很多东西没有动力推进。而自己的性格好像注定要承担这样一个角色,往反人性的方向推进,帮着大家克服恐惧,尽其所能。一个团队最好的搭配莫过于有能画饼的人、敢于吃螃蟹的勇敢者、乐意吃饼子的人。
你要是问我,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在工作中最需要的是什么?是能力吗?我会立刻否定,不,是愿力。它能够给我们持续带来力量,推动个人和团队的不断成长。其次是业力,过去所创造的价值,习惯与模式,积累的种种。最后是能力,一个刻意练习与持续学习的产物。位置的不同,总会有爱觉不累和累觉不爱的两种感受,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一个好的团队,绝对要能够突破这种累觉不爱的感受,就像雷布斯的团队一样,可以快速迁移到多个领域展开商业活动,本质就是爱觉不累,愿意尝试和突破。愿力驱动前行是很可怕的事情,甚至能产生以一抵十的效果。
这两年我们接触的人和事越来越多,团队面临的挫折与诱惑也逐渐凸显。许多把握不了的事情,最终都渐渐远离,真是想留也留不住啊。尽其所能,也要敬其所不能,所谓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吧。
今年,很多童鞋和合作伙伴也向我们传达,你们得天独厚,得尽快变现与xx。。。说归说,但我们深知,得天独厚者需替天行道,这并不是一昧地快,而是一种正确的方法与不断累积的资源。短期的利益与诱惑,与长期的收获与稳定相比,几乎不值一提。
敢于上场比做计划更有用
没有行动只有臆想,在臆想中给自己营造一种个人英雄注意情怀,最终除了虚空什么也得不到。今年我见了很多优秀的同学。既有还在读书的小朋友,也有很多优秀的管理者。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执行力超强。我其实一直很开心,与执行力强的人同行,真的是很大财富。因为只要开始做了,即使做的再烂,都是成功,后面总有时间去优化,但不是每个人都敢开始。
一个更新很快的领域,最致命的是参与者不敢变化,特别是自媒体行业。所以我们鼓励行动起来,先去做,再判断做的好不好,怎么去优化,我们所有业务几乎都是这样开展起来的。不上场,真的没有机会。
深入参与沟通,很有必要
马斯克喜欢和工程师直接沟通,甚至很排斥那些不懂技术的,这一点国内momenta的管理层也是如此。抛开个人喜好不说,这种方式往往能够让管理者更清晰实施的细节,避免层层传导产生的信息损失。主动参与进来,并和团队的同学沟通,让他们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岗位的价值,以及相对应环节的重要性,真的很有必要。
这种方式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够及时判断其他同学工作方向的正确与否,避免越走越远,以至于到后期只能被动接受结果。有的时候,表达的内容没有被正确理解,或者语境导致的不清晰往往会让执行者往一个错误的方向前进。次数多了,对团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坚持与优秀的人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