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院士:坚定不移地发展国产操作系统
高度重视Windows10(政府版)问题
自主创新发展国产操作系统
倪光南院士
本文发表于《信息安全研究》2017年第8期
当前,中国的“太湖之光”登上世界超级计算机顶峰,高铁走向一带一路,北斗系统紧追GPS,墨子卫星开创量子实验新记录,然而我国桌面操作系统95%以上的市场仍被Windows所占据。最近《人民日报》在微博中写到:“从Windows到iOS,再到安卓,我们的操作系统在哪里?没有核心技术,必然受制于人。”开发操作系统所需的经费与研制超级计算机等相比并不多,尚未研制成功的问题出在我们的决心不够,措施不力,也存在着某些干扰。
2013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工程院一份建议上的批示指出:“计算机操作系统等信息化核心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我们在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受制于人的问题必须及早解决。要着眼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抓紧谋划制定核心技术设备发展战略并明确时间表,大力发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经过科学评估后选准突破点,在政策、资源等各方面予以大力扶持,集中优势力量协同攻关实现突破,从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为确保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批示为发展操作系统等网络信息核心技术指明了路线和方向,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和贯彻,坚定不移地发展国产操作系统,确保国家安全。
Windows10(政府版)尚未通过网络安全审查
根据向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相关负责人的咨
询,确认2015年由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承担对Windows 10(政府版)的网络安全审查,由于发现了一些安全问题,当时Windows 10(政府版)没有通过审查。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家权威测评机构对Windows 10(政府版)安全审查结果发表公开结论。因此,大家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不要受某些言论的误导,在Windows 10(政府版)未通过网络安全审查之前,不予采购或使用。此外,就网络安全而言,Windows 10的各个版本(包括政府版、裁剪版、特供版、通用版等)没有本质区别,都属于Windows 10范畴。
Windows10(政府版)要通过网络安全审查决非易事
一些专家认为,当前不具备对Windows 10(政府版)进行安全审查的条件。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微软并未提供其全部可重构的源代码。华
为为了使英国用户放心,向他们开放了其通信设备的全部可重构的源代码,使他们可任意审查、重构,例如将源代码修改、编译后再重新加载到设备中,以确认源代码的真实性、可控性。然而,微软从未对中国提供其全部可重构的源代码,包括此次安全审查。据估计,Windows 10(政府版)有百万行量级的源代码未开放,这部分源代码等于是“黑盒子”,无法做“白盒测试”,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对其安全性、可控性作准确评估。提供其全部可重构的源代码虽然只是安全审查的一个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但确实非常重要。国内多家操作系统委托测评机构进行国际通行的“CC检测”时,都提交了全部可重构的源代码。既然安全审查没有国籍偏好,那对Windows 10(政府版)提这样的要求有什么不对呢?对Windows 10(政府版)进行网络安全审查的其他障碍包括:因Windows 10捆绑了可信计算技术,需审议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商用密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合法合规性;Windows 10捆绑了可信计算技术和杀毒软件,对我国可信计算厂商和国内外信息安全厂商均构成不正当竞争,需实施反垄断审查等等。显然,Windows 10(政府版)要通过网络安全审查决非易事,有宣传说它通过了“用户测试”、“安全测试”等,但这些都不能代替网络安全审查,请大家不要轻信。
如何看待Windows10的“先进性”
网信领域要重视安全和发展的同步推进。发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Windows 10(政府版)尚未通过网络安全审查,在重要领域就不能使用,这也是硬道理。另外,这也并不影响我们在操作系统领域采用先进技术。业界公认Linux和Windows都是先进的操作系统,目前,在移动、服务器、云计算等领域Linux占优势,在桌面领域Windows占优势,这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生态系统。在桌面领域,Windows某些版本(如Vista,Windows 8,Windows 10)因不可控而未列入政府采购目录,但Windows XP,Windows 7等版本仍可用。
在用户体验上,Windows 10捆绑了可信计算和杀毒软件,并提供了触摸界面。对可信计算和杀毒软件的捆绑不符合可控性和反垄断的要求。建议我国反垄断有关部门要求微软提供剥离可信计算和杀毒软件的版本。2015年,国家发改委宣布对美国高通公司处以人民币60.88亿元罚款,这一反垄断举措受到国内外的好评。此后美国高通公司对我国手机厂商改善了态度,我国华为等公司也开始向外国公司收取专利费。建议反垄断有关部门在处理微软捆绑销售方面学习欧盟的经验。2009年,欧盟对微软捆绑销售处以16.8亿欧元(约合24.4亿美元)的罚款。对于触摸界面,国产Linux桌面也将会提供这一功能。鉴于微软移动系统并不“先进”,而国产系统将提供的是与安卓兼容的功能,事实上将更加“先进”,所以政府用户不用Windows 10不存在“排斥先进技术”的问题。目前,在一般市场上Windows 10正在强行切换Windows XP或Windows 7。因为中国用户比较保守,如不是微软停止服务或免费升级,很多人并不想升级。在政府领域,Windows 10还未进入,Windows老版本仍然可用,国产Linux也刚开始替代Windows老版本。这样做既不违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原则,在国际上也并不突出。例如,欧盟很多国家政府都鼓励使用开源软件,俄罗斯政府禁止采购外国软件等等,没有人说他们是“强行切换”。
中国应如何发展操作系统
由于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世界第一,软件人才极为优秀,软件水平也不受工业基础制约,我国软件业理应比其他行业更容易追赶发达国家,然而这些优势不但没用好,反而受到了干扰。在开放的环境下,发展我国桌面操作系统可能采取的途径如下。
1)引进但必须安全可控
回顾历史,从1994年中文版Windows进入中国市场,20多年里中国花费了上千亿元购买Windows,让它占据了中国95%以上的桌面市
场,然而中国并没有取得Windows任何相关的知识产权,只培养出一些Windows操作员、熟悉Windows平台的程序员,并没培养出任何Windows的专家(除微软雇员外)。实践证明,钱和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现在Windows 10(政府版)尚未通过网络安全审查,说明它达不到“引进但必须安全可控”的要求,这条路走不通。
2)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对于Linux那样的开源软件,采用这种方式是切实可行的。我国的超级计算机、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都是这样做的。而且随着我们能力和贡献的提升,我们可以增加在开源社区的话语权,甚至可以主导某些社区、某些项目。所以这条路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这正是现在国产Linux桌面系统的发展途径。但对于Windows这类不开放的“专有软件”,这条路也走不通。
3)同他人合作开发
首先是要真正的合作,同时,技术合作也要从严把关审批。然而对于中方和微软合资成立的神州网信技术有限公司,微软已声明“将保留所有关于Windows 10的技术知识产权”。控股的中方拿不到哪怕是1行源代码的知识产权,这谈不上是真正的合作。此外,该公司成立近1年,中方派出的二三十人都称不上是Windows专家,怎能把有1亿行源代码的Windows 10变成中国“自主可控操作系统”?现在,Windows 10(政府版)尚未通过网络安全审查,就大张旗鼓地在政府部门中推广“试用”了,怎能体现从严把关审批?这条路也走不通。
4)依靠自身力量自主创新
目前,我国桌面操作系统正是沿着这条途径发展的,同时也依托Linux开源软件,实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此途径,我国软件人才有更广阔的用武之地,我国安全可控水平可以不断提高,能更好地抵御“永恒之蓝”这类网络武器的攻击,这才是发展国产桌面操作系统的正确道路。当前要排除Windows 10(政府版)的干扰,因为国产Linux操作系统是安全可控国产信息技术体系的核心,而政府采购市场是国产Linux系统的根据地,如果这个根据地被Windows 10占了,那等于国产体系被人挖了墙踋,我们在过去一二十年里辛苦培育起来的国产CPU、国产其他软硬件以至整个技术体系都会统统垮台。由此可见,我们要高度重视Windows 10(政府版)问题,坚定地走自主创新发展操作系统的道路。
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计算机专家,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关村可信计算联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一直从事计算机及其应用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曾参于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计算机的研制。主要研究方向为开放源代码的Linux操作系统、基于国产CPU和Linux的网络计算机等。[email protected]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
创新发展
:
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
热点专题
:
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
预见未来
:
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
前沿科技
:
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先进武器
:
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
未来战争
:
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
领先国家
:
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
前沿机构
:
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
前沿人物
:
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
专家专
栏
:
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
铨 |
|
全文收录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