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主编温静
速递传媒信息,对接行业需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主编温静  ·  2025总台春晚总导演官宣! ·  8 小时前  
大白话时事  ·  预警,可能起峰 ·  昨天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  毛宁:正视历史,开辟未来 ·  3 天前  
人民日报评论  ·  地铁“段子王”大爷,值得点赞! ·  3 天前  
人民日报评论  ·  玩转冰雪,一份不完全指南!丨睡前聊一会儿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主编温静

2017泛亲子类节目一览,不声不响进入风口期

主编温静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5-18 23:56

正文


传媒内参导泛娱乐化的亲子类节目靠明星和孩子成为“吸睛利器”似乎为市场表现提供双重保险,但在大环境下,也有在边界跳舞的危险。


来源:传媒独家(ID:cmduajia)

文/葵爷、活性炭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综艺市场很渴,广告客户越来越挑剔,投放的钱越来越少,摊子却越铺越大,同质化竞争越来越多,收视率、点击量也都真真假假不如人意。

 

2016年末业内预期的喜剧和相亲节目风口并没有如约而至。虽然喜剧综艺还在继续推,有记忆点的节目却寥寥无几;经历了七年之痒的《非诚勿扰》改版后口碑两极分化,带着父母相亲的《中国式相亲》也是经历着冰火两重天,湖南卫视的《为你而来》声量并不如意。文化类节目虽然异军崛起,却总有招商难,数据平,口碑好的曲高和寡的境遇。

 

而从1至4月的综艺节目流量数据和口碑来看,泛亲子类节目则不声不响的进入风口期。


 

从2017年1月-4月的整体网综播放TOP10可以看出,亲子类综艺占据了榜单的半壁江山,单4月份,芒果TV的《妈妈是超人2》、腾讯视频的《放开我北鼻2》以及前段时间在微博热度极高的类亲子类真人秀《变形记2017》就占了四月网综TOP10的前三席。

 

垂直类的《崔神驾到》表现依旧不俗。腾讯新推出的《耐撕爸妈》虽然依然有明星吸引眼球,但其与之前的明星类亲子秀相比,内容的重点放在了教导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在观点和实用性上更加直给。


 

不仅如此,二三线电视台也纷纷推出了实用性更强的亲子节目,山东卫视的《育儿大作战》、安徽卫视的《超级育儿师》;一线卫视的亲子类节目也在回潮,浙江卫视的《爸爸回来了》重新启动,北京卫视推出了《厉害了,奶爸》,湖南卫视也推出类亲子风格的《神奇的孩子》。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节目而言,泛亲子类节目在招商和市场表现方面都不错,它们能否为综艺市场“解渴”呢?

 

从大方向来看,广电总局要求综艺节目去过度化娱乐,而节目制作方为了过审也积极为节目寻找各种社会意义、教育意义。此般大环境下,亲子类节目成为一个保险的选择。


小孩子天然的吸引力,年轻父母成长后需要的育儿知识,“二孩政策”的实施,婴幼儿产品市场的潜力,都是促进亲子类节目升温的因素。

 

从亲子类节目的发展来看,各个主打亲子类节目的平台,都寻找到吻合平台调性的节目方向发力。

 

纪实观察真人秀类依然有其固定受众,如《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妈妈是超人》还是主打明星资源,虽然采用“星素结合”的方式,但拉动眼球和广告商的还是明星。

 

“星素结合”还存在着一种隐患,例如《爸爸去哪儿4》在宣传上就犯了乱组CP的问题,引起了年轻父母和教育专家的反感。因为双平台播出和王牌IP网络的长尾效应,《爸爸4》依然成为2016年的大赢家。即将进入宣传期的《爸爸去哪儿5》是否可以继续成为流量之王还无法下定论。


《放开我北鼻》之类的“少年”带小孩的节目,虽然披着探讨孩童教育的外衣,但其本质还是靠鲜肉吸引目光,并满足年轻女网友的臆想。当然节目制作方一直在寻求新的突破口,希望把《放开我北鼻》做成满足育儿价值和综艺娱乐双标准的节目,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般,什么都想要的节目最难做。


 

纪实观察类真人秀,除了目前的“星素”搭配,北京卫视即将推出一档全素人的观察类纪实真人秀《厉害了,奶爸》,针对目前国内的“丧偶式”教育,以“爸爸”为育儿主力,一周连续拍摄家里的生活状况,妈妈和嘉宾团在演播室现场,吐槽爸爸在照顾孩子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演播室观察+户外纪实”模式,通过展现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新手”爸爸的窘境,揭露“中国式家庭”的真实面貌。


有着明星的观察纪实类真人秀也只有大平台才玩得起,毕竟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明星费用是一部分,话题发酵和引发全社会关注也需要脑力和财力。而全素人的观察纪实类真人秀能否打破“明星才是流量担当”的节目魔咒,还待节目上线探究一二。

 

而面对越来越紧张的市场环境,小成本的亲子类节目目的更明确——传递正确的育儿理念。《耐撕爸妈》、《厉害了,奶爸》、《育儿大作战》以及《崔神驾到》都属于亲子类节目中的育儿类,通过室内脱口秀的方式,提出育儿问题,解决育儿问题,成为年轻父母育儿的参考书。


同类中心思想的节目电视相较于网络,还添加了父母的蜕变和子女共同成长这类的社会话题,而网络的育儿类节目信息点则给的更直接。

 

泛亲子类则是打了亲子的招牌,如爱奇艺计划推出的《熊孩儿出没》、优酷的《美少年幼稚园》、《德国制造的孩子》、乐视《boy的平方》等。


就目前亲子类节目的表现来看,似乎为市场解了一点渴,但其背后仍有不小的隐患。

 

  • 首先从行业环境来说,当某种类型大爆发的时候,限令也就不远了。


  • 其次从节目意义本身来说,过度关注孩子有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小孩成人化或者虚伪化。


  • 第三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因为亲子节目的火,不少家长都将孩子当成了摇钱树,例如阿拉蕾就曾在某次采访中说要挣钱养家。这对孩子的成长并无好处。

 

综上,以传递育儿理念为目的的垂直类亲子节目,正逐渐成为新手父母的刚需。不管是网络还是电视,走专而精的垂直道路,不失为一个好选择。泛娱乐化的亲子类节目靠明星和孩子成为“吸睛利器”似乎为市场表现提供双重保险,但在大环境下,也有在边界跳舞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