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城与邦
“城与邦”是一个主要由政治哲学相关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组成的学术写作小组。在这里,我们将定期推送学术速览、学术总结、学术分析和思想随笔类文章,让你进入一个简洁但严肃的政治哲学思考空间。小组诚挚欢迎政治哲学相关专业的同学加入我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城与邦

城与邦五周年纪|老师寄语

城与邦  · 公众号  · 科学  · 2021-07-19 1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城与邦五周年纪|老师寄语



编志

5年,对一位硕士生或博士生,乃至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里程的结束与开始。在这说来不长的日子里,我们试图在求学的过程中,分享那些我们在政治与知识之中体验的美好。许多朋友也步入新的轨道,不论是开始工作,继续求学深造,或正准备迈入学术圈的职业大门,有一往直前,也有过踯躅。但在未来的日子里,片刻整理后,我们仍希望继续分享那些片刻且纯粹的知识乐趣,也期望有一天,时间不再只是历史的见证,而于我们所关注的政治文化上有更多的美好。


在这五周年的纪念,我们除了自我期许外,也想像着更多的可能。后起者的脚步盘跚,也期望大家,以及先行者、老师们的回眸目成。


本篇推送,则收录了三位老师这两年给“城与邦”的寄语,使我们彼此相互砥砺。






寄  語







李猛

老师

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博士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政治成熟是一项艰难的事业,要对人性有深刻而清醒的理解,从而能正视政治场域中各种力量的作用;又要体会民族内在的道德热望和精神理想,从而触摸到政治行为与制度隐秘的动力。在今天,还不得不在紧张多变的地缘政治局势中,仍然坚持文明的理想,担负我们对文明的使命,找到使这一使命得以可能的政治空间。希望城与邦,能在专业政治的严格标准中始终把握政治活的血脉,激发我们思考政治真正的可能性。








德敏

老师

鲁汶大学哲学博士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长聘副教授

我们的道德感是没问题的,我们缺少的是政治科学,不是假装价值中立、只寻找“事实”的政治科学,而是在道德感的指导下,探索如何用制度连接个人与群体、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科学。道路且长,“城与邦”在路上,与学人共勉。







裕生

老师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

人类永远需要政治哲学,永远需要新青年



《城与邦》是一份由青年人创办的政治哲学刊物。在任何时代,青年都有自己的各种标配。这些标配构成了一种时尚,构成了一个新生代的界标。比如,每代青年人所喜爱的流行歌曲,既是这一代青年人的时尚,也是这一代人区别于另一代人的标志。但是,有一种标配并不属于所有青年人,却是青年人最古老也最时尚的标配,那就是政治哲学。什么是政治哲学?政治哲学就是基于对人性与世界的知识去思考、探究、重估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共同体的实然和应然的一种思想事业,而其中一个核心工作就是探究与反思作为类希望的乌托邦。就它关涉过去的共同体而言,政治哲学作为青年人的标配,它是最古老的,而就它关涉作为类希望的乌托邦而言,它不仅永远是最时尚的,而且永远引领着时尚。当然,政治哲学所引领的时尚不是艺术舞台上的摩登,不是流行在大街小巷里的时髦,而是深藏在改善共同体的新希望与新努力之中。


人类永远会打开类的希望而不断打开乌托邦,并据此不断引导着人类共同体的持续改善。而人类共同体的每一步改善,每一次革故,都是基于新人,而首先就是新青年。所以,每个需要伟大革新的时代,都格外召唤着新青年。但是,只有那些自觉以政治哲学作为自己“标配”的青年,才最有可能成为新青年。在这个意义上,每个时代都需要政治哲学,需要有界限的乌托邦,需要能自新的新青年。


因此,我要说,作为政治哲学刊物,《城与邦》也许是今日中国青年一份最酷的标配。它也许不属于所有青年,但是它属于新青年。愿《城与邦》日日新,又日新。


2020年 3月8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