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8篇历史史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在正面战场之外还活跃着一支国民党的秘密部队,他们暗杀大批的各级日伪人员,广泛搜集日军情报,而且大面积地破坏日军的飞机场、军火库,在华东、华北的沦陷区他们频繁袭扰日军,破坏铁路、公路、桥梁,他们就是戴笠的特工武装。
戴笠(右)与杜月笙(中)
1937年11月9日,淞沪会战濒临失利,上海守军大部分撤出,在南市留下固守的国军第55师一个旅的兵力也准备撤退,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的第三支队和第五支队担任掩护任务,日军如潮水般涌来别动队誓死不退,鏖战历时3天之久,坚守到11日国军主力已经撤走,别动队才撤入法租界,被解除武装,整个第五支队阵亡1500多人,阵亡将士超过70%,只剩下500多人。
还有一个就是第四支队,第四支队是在10月下旬的时候就是在苏州河沿岸掩护国军主力撤退,这个说是也完成了任务,但是整个这个支队的2000多人基本都战死了。
这支拼死抵抗日军的苏浙别动队就是戴笠联合杜月笙组建的抗日武装,1937年8月13号,淞沪抗战爆发后,军统首脑戴笠提议在上海组建一支民众武装,蒋介石批准了戴笠的请求。
戴笠这个人呢他对于在抗日问题上他的观点是跟蒋介石一致的,那灭他是一个很自信很要强的人,他对于日本的侵略中国是看不惯的,所以呢他曾经在抗战之前在这个特务处发表演讲,就公开就讲说猪吃饱了等人过年是等不到前途的,这实际上就是说你不抗战是没有前途的。
以戴笠的军统为骨干,借助于上海滩老大杜月笙的帮会,苏浙别动队迅速拉起了队伍,别动队下辖5个支队,其中第四支队由戴笠的特工人员组成,第五支队主要是高中以上的学生,前3个支队则以帮会分子为主。
帮会分子大部分都是工人多,特别码头工人多,然后商贩也多。
由于淞沪抗战战事紧迫,组建伊始的别动队来不及接受正规系统的训练,就投入到淞沪保卫战中。
在这个惨烈的淞沪会战这个绞肉机当中呢,别动队一万多人最后收容整编仅得到了三千多人,这个三千多人呢后来就成为了忠义救国军的一个基干。
苏浙别动队在淞沪会战中伤亡惨重,淞沪抗战后戴笠收容苏浙别动队残部,成立教导总团,亲任总团长,在华东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1938年5月,苏浙别动队改称忠义救国军,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经训练又称中美合作所别动队。
1938年6月情报人员发现100多名日伪军从无锡出发准备扫荡,忠义救国军指挥阮清源得到消息后带领部下埋伏在日伪军必经的艾家桥附近,当日伪军走近的时候突然袭击,这场战斗除了28个逃跑的,其余日伪军全部被歼灭。由于处于严酷的敌后环境,规模有限的忠义救国军进行的基本上都是这种小型的战斗。
忠义救国军的活动大致以1943年分界,1943年以前是以对日首领进行制裁活动为主,1943年之后,突袭破坏的次数相对增多,1944年9月,为了策应美国海军从杭州湾登陆的计划,戴笠接受了破坏钱塘江大桥的任务,钱塘江大桥为连接沪甬、浙干铁路的交通要道,日军在浙东沿海驻有重兵,一旦美国海军在杭州湾登陆,浙东各地日军势必循杭甬线北上驰援,使美军腹背受敌。
执行任务的忠义救国军行动纵队经过现场调查和研究,制定了一个行动方案,但是这个方案需要天气配合。
于是他们就耐心地等待,到了1945年2月初,正好那一天呢是天上下了鹅毛大雪,因此呢把桥上的日军的这个视线呢全部地阻挡住了,然后这个行动小组呢利用这个提前准备好的运载着这个炸药的小船呢让它顺流而下,流到桥墩旁边然后迅速地撤离,顺利地将炸药引爆,成功地就破坏了钱塘江大桥。
杜月笙是上海青帮(亦称安清帮)的大头目。作为旧上海黑社会的大头目,杜月笙身上有很多污点,但是,他也并非漆黑一团。在抗战中,他曾多年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做过一些有益的慈善事业,特别是他任副会长时正值抗战前后,于救助伤兵输送物资、建立抵抗部队,做出了贡献。
全面抗战爆发后,杜月笙以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名义组织上海市救护委员会,救护了抗日受伤军民数万人。
1937年8月13日,日寇全面进攻上海,上海守军奋起抗战。杜月笙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名义,联合各团体组织上海市救护委员会,并同时成立救护队10队、急救队13队、临时救护医院24所,征集救护汽车98辆,并特约公、私医院16所收容受伤军民。据统计,杜月笙所领导的救护输送医疗工作,共救护了抗日受伤军民44398人。此后,杜月笙又筹划在松江、昆山、苏州、无锡、杭州、南京等地设立重伤医院,每年医院少则收治伤员二三百人,多则达三四千人。南京沦陷之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各地工作人员大多撤退到汉口。杜月笙亲自乘飞机到汉口,与政府有关部门统一商定救护方针,在汉口成立临时救护委员会,设置医疗队37队,后因需要逐渐增加至178队,共有工作人员近3000人。据统计,至抗战结束,红十字会所救护的军民总数已达260万人。这一可观的成绩,与红十字会广大工作人员的努力分不开,但杜月笙在其中的领导作用不容忽视。救护工作所需的物资、车辆,许多都出于杜的号召,也不排除他自己的“毁家纾难”。在这一点上,他号召他所能影响的团体包括他的帮会组织捐助抗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在抗战中,他坚持在上海,包括参加抗敌后援会工作,直至11月上海沦陷,他才秘密撤退。
在上海抗战中,与戴笠共同创建武装游击部队参加抗战
杜月笙在上海抗战中所办的另一件大事是与戴笠共同创办了“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参加抗战。尽管戴笠一生也与中Gong有磨檫,但在抗战中,他的思想倾向基本属于黄埔系中主战的少壮派军人阵营,在这一点上,“人之爱国,谁不如我”的杜月笙与他是一致的。两人本来即为挚友,在抗日这一点上又有共识,
所以两人商定在上海建立一支l万人的武装游击部队,以帮会和工人为基础,配合正规军作战,并负责肃谍防奸等工作。杜月笙自己出钱捐赠了5000支快慢机手枪,又利用自己的影响,动员了帮会成员、工人、学生、店员、失业青年入伍。10月,这支仅以一月时间仓促成立的游击部队,在上海南市和苏州河两岸配合正规军与日寇作战,尽管作战力差,但大多成员异常英勇顽强,为中华民族抗战作出了牺牲。据事后统计:别动队战死兵共1500人以上,受伤500余人。据说,杜月笙颇为-悲痛,他不是心疼钱,而是哀怜那些为国捐躯的青年,其中很多人是他的徒弟。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理事室迁移香港后,杜月笙亲自主持工作,筹措救护事业经费。
1938年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理事室迁移香港,杜月笙亲自主持工作,并设立总办事处,以接受海外捐助的物资,并同时筹措救护事业的经费。可以说,杜月笙此时是非常辛劳的。当时,国Min党政府还没有中央赈济委员会。“八一三”抗战后,蒋介石安排杜月笙为该会常委,负责粤、桂、闽三省称第九救济区工作。为了工作方便,杜月笙将第九救济区办事机关与中国红十字会机关合设于香港九龙柯士甸道他的宅寓也在此,并在香港最大的饭店辟有房间,专与各方接触。当时,海外侨胞对抗战捐助的物资及对难民的救济品,都由杜月笙接收运往汉口或重庆。同时,杜还负责与戴笠合作布置向沦陷区搜集情报及锄奸策反工作。据说,上海另一一帮会头目张啸林投敌被暗杀,也与杜月笙有关。另外,轰动中外的高宗武、陶希圣脱离汪伪集团,并公布“汪伪密约”,也是杜月笙与戴笠共同策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