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鹊桥,在舌尖与上颚弓齿根处;内鹊桥,也就是下丹田阴蹻之地,鹊桥这一形名,这就是圣悊们为提升东方各民族的智慧与健康,而创造经典诵读这个甚易知、甚易行教学方法的生理奥秘 。
古人为什么把舌形容得那么漂亮叫“上鹊桥”呢?人的身体下面有个生死奈何桥(又称通天桥、遇仙桥),上面有一个上鹊桥。鹊桥是一对夫妻相会的地方,而且丈夫还挑着两个孩子。幾学所喻析、辟析的则是要主动用舌尖将人体的督脉和任脉连接起来。所以,高度重视舌下水,那才是认识到了上鹊桥的妙用。对于舌下水,不仅要通过经典诵读去搅拌,用韵律去提纯,而且还要进行吞咽和滴注。
囗内上腭有金锁关,与舌相对的上腭齿根区(齿龈区)又名鹊桥。鼻下人中穴也与金锁关相对一浅一深。当舌尖上搭上腭齿龈区,就是打开金锁关,又名为搭鹊桥。
为何称鹊桥?牛郎乃是比喻真阳肾水之炁(气)织女则是比喻真阴心火之液。这个区域上有督脉下垂,舌尖上搭能使任脉与督脉连通,任督连通以后也就可以互动。舌尖在口腔内搅动金津玉液即是阴阳互动,肾水之炁(气)心火之液在口腔内的唾液化,这些都是人之根本,又名为上九窍,一名性根玉泉,又号华池。正如古籍中所说:“舌下有脉,名曰玉泉,内有神水华池,又名琼浆玉液,乃玉华之真醴也。”
经典诵读时的舌头运动,在“玄之有玄”的玄曲波韵动规范下,也是在加速、加强阴阳互动,促进任督二脉的连接与断开,特别是那些对舌抵上腭已经习以为常的实践者,在诵读时任督二脉搭接与分开的频率迅速上升,具有韵律性,能量更为活跃。如果诵读时主动关注舌尖的鹊桥生理作用、金锁关的连接与断开(类似于继电器开关的频繁断连)、督脉与任脉的连通、舌下之脉与心和肾的质象连接,将囗识的奥秘完整地与诵读相结合,诵读的功效则会成倍地增强。那些对经典诵读不屑—顾而以聪明自诩的人,只是并未真正进入慧识悊学领域,穷通这些修身生理学的奥秘而已。一旦能够掌握这个奥秘,相信也就会转变观念。当然,方法太容易得,也就容易轻撒轻抛,所以也是件两难之事。
在古代,小满时节有祭蚕神的习俗,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在人体身国内也有“蚕神”需要修身者祭起“纺车”。
身国蚕神心自知,炼己少私寡欲时;
外求终是镜雾花,做人善正是其家。
心中之丝,就是我们心中的织女这个真阴。若要将其调动,就需要祭丝车。下面这首诗中对体内的丝车作了描述:
身国蚕蛹化蝶飞,织女运转真水归。
小满乾阳最贵时,莫待芒种后天施。
水车丝车频运转,天根月窟莫教迟。
天地万物人同理,蚕化飞蛾乾阳知。
民事仿身法理同,耕种纺织水火功。
人若明晓四时妙,遍地贤圣至大同。
在修身过程中,我们心内的能量能够火中生液,生液的过程就如同织女缫丝纺线织锦,要如同天公—样,将心液化为万千雨丝,从天而降,润泽大地。那么,如何对心火进行缫丝,如何对心液抽丝纺线,其中“玄之有玄”的韵动规律与过程如何进行,都是修身者应者应当掌握和学会应用的内容。当初古代的幾学是由内文明的观察而外化成为纺织的过程,那么我们在修身中该如何进行质象的逆向还原?把此逆向还原的过程在我们自己的体内正确地展现出来,实际就是修身的真实方法之—,简而言之就是抽添的“添”法应用。幾学中的喻析、辟析,对于修身的根本方法,通常都是千辟万喻,不厌其烦,就是不能明说。
摘自:《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要略》
推荐 | 新书《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
处暑的常道之意和非恒道之义——處(处)暑的寻根探源
枫叶渐红,正是人们外出郊游赏秋的好时节 ——处暑的民俗文化
预防“秋燥”,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口识身识的养生
处暑养生的重点在于调整睡眠—— 人体阴阳的动静交互调整
城市中的上班族如何解除秋乏——处暑的正善治养生
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处暑物候和天文内涵
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简述
赏罚应春秋 昏明顺寒暑——立秋之义
“秋”字和蟋蟀有关系吗?—— “秋”的字源与字义
人类将信念改变为崇信大道就是立——立秋的寻根探源
睡久了会伤肺——肺臟秋旺论
朝立秋 冷飕飕 夜立秋 热到头——立秋民俗
秋不食辛辣——口识养生
秋季 ,以养收为原则——立秋的正善治养生
秋,揫也,万物揫敛成就也!——故谓立秋
立秋之日凉风至 ——立秋物候与天文古籍
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诵读效果的天壤之别——启动先天肾气!
为什么古人说“修道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凤毛麟角”——揭秘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的能量差异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
抛弃德的孝道,是无根之木———如何立体式的践行孝道文化
你发现细胞内的善粒子了吗?——孝道的能量来自善
明孝道层级之分,做真诚至孝之人
经典诵读开启心音——掌握生命能量的三种元素
脾胃信土之气是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有三种能量——21世纪以后是一个“音”的运用时代
孩子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怎么办?——脾胃信德土的培养是关键
霜降,
古代中国的数学水平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善数”技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德育文化
为什么人们脾气会变坏?——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一)
怎么才能有一个好脾气?——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