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使用或活动可大致分成三类:
互动型,被动型和主动型。
使用SNS与其他人互动和社交可以被定义为互动型使用(比如评论,发送SNS消息等)。
互动型的SNS使用与较低的孤独感有关。(Brandtzæg, P. B., 2012; Burke, M., Marlow, C.,& Lento, T., 2010; Ryan, T., & Xenos, S., 2011; Yang, C. C., &Brown, B. B., 2013)
相反,
被动型使用是指人们只是浏览/或消费SNS上的内容
,这类使用很典型,往往说明人们的孤独感较多和幸福感更低。(Burke, M., Marlow, C., & Lento, T. 2010, April;Verduyn, P., et al., 2015) 但也有研究表示它们之间不存在关联。(Yang, C. C., & Brown, B. B., 2013)
主动型使用是指在SNS积极产生内容,但内容不直接与某人有关(比如SNS上更新状态或广播推送信息且不带具体观众的标签)。
所以这类活动本质上没有互动。许多研究都忽略了主动型SNS使用,但这类活动的一个例子,FB状态更新,已被发现与较多和较少的孤独感都有关系。(Yang, C. C., & Brown, B. B., 2013; Deters, F. G., & Mehl, M. R.,2013)
为此,Chia-chen Yang专门研究了孤独感和具体SNS活动(Instagram使用为例)之间的关系,并探索社会比较SCO是如何调节SNS活动与孤独感的关系。(Yang, C. C., 2016)她发现INS互动、浏览INS都与较低孤独感有关,而发INS与较多孤独感有关。SCO在INS使用与孤独感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来说,爱在INS上互动与较少的孤独感有关。不过这个结论只适用于那些不太爱与他人比较的人(即低SCO人群)。换句话说,高SCO的人几乎没机会享受在INS上互动带来的潜在好处(受到抑制了)。更重要的是SCO高的人在INS的互动中都忙着去看别人的生活了(做“向上社会比较”),暴露在这样的信息中会让高SCO的人觉得自己的社会连接程度不如别人,不开心(你有没有周末加班时被朋友出国游的照片拉仇恨过?)。于是SNS互动带来的潜在积极影响就被抵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