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oSeedin柏思荟
生物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西新闻频道  ·  南宁市市长侯刚谈新一年高质量发展目标与计划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ioSeedin柏思荟

BMS连续退货,8亿美元首付款打水漂

bioSeedin柏思荟  · 公众号  ·  · 2024-09-18 17:29

正文

▲扫码报名直播

PREFACE

前言




近几年来,BMS的业绩始终难有起色。单季度来看,2021Q4收入站上120亿美元后,往后的季度均在110~120亿美元之间徘徊,始终难以突破前高。


业绩的疲态也体现在股价方面,BMS市值一度跌下千亿美元关口。


但从2023Q3开始,BMS的业绩实际上已经逐渐迎来了转机。在连续增长3个季度后,2024Q2业绩终于突破了120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9%,BMS股价当天大涨11.4%,这似乎也昭示着,BMS已经进入了新的成长期。


而面对新的成长周期,BMS自然更加慎重,一方面是继续通过收购、BD合作等方式,来寻找能担起重任的创新资产,另一方面则是加快战略调整,这也导致了相应资产被“退货”或“放弃”。


01

BMS连续退货,8亿美元首付款打水漂


在公布2024Q1财报时,BMS对外宣布了一项成本削减计划,计划裁员2200名员工,并削减12条研发管线,到2025年底预计将节省15亿美元开支。


随着时间的推移,BMS的管线瘦身还在继续,最近的一次退货发生在2024 ESMO大会期间。


在大会上,Immatics以口头报告的形式首次报告了授权给BMS的靶向MAGEA4/8的TCR双抗药物IMA401的临床数据,结果显示,IMA401耐受性良好,其单药治疗的抗肿瘤活性已经通过持久的客观反应和疾病控制得到了初步的证实,且后续有望将给药间隔从每2周一次延长至每4周一次。


在公布临床数据的同时,Immatics也遗憾宣布,BMS已经选择了退货。双方的合作始于2021年,BMS此前已经支付了1.5亿美元的首付款,Immatics表示,无需退回首付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BMS自2024下半年以来的首次退货。


7月1日,BMS宣布终止了与卫材在ADC领域价值31亿美元的合作,并将FRα ADC新药MORAb-202权利归还给卫材。


双方的合作始于2021年,根据当时的协议,BMS向卫材支付4.5亿美元的首付款,以及2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在双方分手的时候,卫材表示,2亿美元研发费用未使用的部分将退化给BMS,而首付款同样不退。


8月初,BMS宣布退还了从Agenus引进的TIGIT/CD96双抗药物。双方的合作始于2021年,BMS已经支付了2亿美元的首付款,并且后续支付了共计4500万美元的研发里程碑付款。


综上来看,BMS在进入新的业绩成长周期后,正在加速战略调整,聚焦潜力较大、回报率高的产品。 在不到三个月时间内,连续退还了在2021年重金引进的3款创新药物,涉及首付款高达8亿美元 ,相关临床开发费用和里程碑付款也定然不是小数目。


在资本寒冬下以及专利悬崖的挑战下,砍管线、“退货”等已成为常态,全球药企均难以幸免。而对于授权双方来说,“退货”不见得是一件坏事,退货方的管线将更加精简、聚集,被退货方也将有更多的主动权。


02

专利悬崖下,押宝BD

BMS饱受专利悬崖的困扰。


有分析师测算,到2030年,BMS被仿制药蚕食的业绩预计将高达2025年总收入的47%,所涉及的三款药物分别是Revlimid、O药,以及Eliquis。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分子胶药物Revlimid首当其冲,率先在2022年遭遇专利悬崖,仿制药的入场迅速瓜分Revlimid的市场份额,Revlimid2023年销售额同比下降39%至60.97亿美元,2024H1继续下滑至30.22亿美元。


O药和Eliquis则是处于“兵临城下”的局面。


O药在2023年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后,最值得期待的是皮下注射剂型的上市,PDUFA日期是今年12月29日。O药的国内专利2026年5月到期,美国专利2028年到期,尽管皮下制剂能延长O药一定的生命周期,但留给O药的时间也不多了。


Eliquis是全球最畅销的抗凝药物之一,2023年销售额超122亿美元,2024H1继续增长至71.36亿美元。Eliquis的关键专利将在2027-2029年迎来到期,而在专利到期之前,Eliquis还将受到美国版「医保」的影响,根据CMS此前公布的折扣显示,Eliquis将降价56%,降幅明显。


Revlimid、O药,以及Eliquis三款药物作为BMS的三大核心产品,贡献了BMS绝大部分营收,随着专利悬崖的压力逼近,BMS也是在寻找更多的增长点,其中最关键的策略之一便是并购。


2023年,BMS完成了3项并购交易,分别是140亿美元收购Karuna、48亿美元收购Mirati和41亿美元收购RayzeBio。


其中最具有看点的是Karuna的核心品种KarXT。


KarXT一款大品种的精神分裂症药物,PDUFA日期为9月26日,预计销售峰值将达到60亿美元以上。


并且KarXT除了在EMERGENT系列临床研究中验证的精神分裂症适应症外,早期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双相障碍等适应症也已经在拓展中。



此前BMS与大冢制药合作开发的阿立哌唑,是最畅销的精神疾病用药之一,市场也在迫切等待KarXT在监管端迎来好消息。


收购Mirati囊获的KRAS G12C抑制剂Adagrasib以及收购RayzeBio囊获的SSTR RDC药物RYZ101也将为BMS带来一定的增量。


作为第二款获批上市的KARS G12C抑制剂,Adagrasib目前已经获批两大适应症,在结肠癌适应症上已经反超FIC产品Sotorasib,并且Sotorasib此前被FDA拒绝完全批准上市,可见Adagrasib在商业化方面更有优势。


RYZ101作为近期大热的RDC药物,对标的是诺华的Lutathera,首发适应症同样是神经内分泌瘤。RYZ101与Lutathera最大的差异化在于核素的选择,RYZ101选择的是α核素Ac-225,相较于Lutathera的β核素,在肿瘤杀伤方面,α核素射线的粒子质量更大,具有更高的效力和更短的射程,对其他健康组织和器官的有害辐射剂量较低。


Lutathera在2024H1的销售额为3.44亿美元,同比增长16%,可见在产能的逐步释放下,Lutathera正逐步迈向十亿美元分子队列。而RYZ101凭借核素的差异化,在上市以后有望冲击Lutathera的市场份额,为BMS带来不错的营收增量。


除了重金并购外,BMS在BD合作方面也同样不手软,如2023年末重金引进了百利天恒的EGFR/HER3双抗ADC,押注未来双抗ADC风口的同时,在未来肿瘤免疫的主线“IO+ADC”,也有望继续延长O药的生命周期。


期待在KarXT、RYZ101、BL-B01D1等最新资产的帮助下,BMS能在专利悬崖面前安全着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