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高考长郡十八校联盟2024届
高三第二次联考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以下简称“丽香铁路”)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滇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2014年开工建设,历时9年的不懈努力下建成通车。丽香铁路全长139.7千米,从海拔2400米的丽江盆地一路向北爬升至海拔3400米的香格里拉盆地,沿线经过哈巴雪山、玉龙雪山、拉市海等多个自然保护区。全线共设13个车站,其中香格里拉站是云南唯一安设了地暖的车站。滇藏铁路丽香段通车后,迪庆藏族自治州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不仅让人们实现坐着火车去香格里拉的梦想,还为沿线地区各族群众打通了一条畅达路、致富路、团结路、幸福路、和谐路……
材料二:丽香铁路线和沿线景观图。
(1)简析在香格里拉站安装地暖的原因。(4分)
(2)分析修建丽香铁路施工时间长的原因。(4分)
(3)简述修建丽香铁路的意义。(6分)
本题以丽香铁路为背景材料,以在香格里拉站安装地暖的原因,修建丽香铁路施工时间长的原因,修建丽香铁路的意义为切入点,考查了交通区位因素、区域地理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1)简析在香格里拉站安装地暖的原因。(4分)
答案:
地处山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保温作用差,昼夜温差大,夜间气温低;冬季时间长,平均气温低。(任答二点得4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装地暖,主要是为了取暖。需要装地暖,说明当地的温度较低。结合材料,我们可知香格里拉的海拔较高(海拔3400米的香格里拉盆地),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白天太阳辐射强(外加香格里拉纬度低,太阳高度大,白天的气温偏高)。但是,夜间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利于热量储存(昼夜温差极大,特别是夜间较寒冷)。此外,人们取暖多在冬半年,如果冬季较为短暂,则一般不太需要地暖。反过来说,当地的冬季较为漫长,且平均气温偏低,从而导致其需要取暖(地暖)。
(2)分析修建丽香铁路施工时间长的原因。(4分)
答案:
铁路沿线地形复杂,相对高差大,桥隧比高;(1分)沿线位于高海拔地区,气压低、昼夜温差大,气候恶劣,不利于施工;(1分)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条件复杂;(1分)铁路连接多个著名生态保护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要求高。(1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交通线路修建时间长,一般说明其工程量大(或是线路较长,或是线路等级要求较高,或是修建难度较大等)。“丽香铁路”是滇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海拔2400米的丽江盆地一路向北爬升至海拔3400米的香格里拉盆地”,即建造区域海拔较高,气压低,气候气象状况复杂(如昼夜温差大),自然环境恶劣(高山一带,冬季或多有冰雪“拦路”),不利于施工。再加上,沿线地形复杂(既有高山高原,又有盆地、河流等),相对高差大,桥隧比高(即多桥梁、隧道,其施工难度比平地修路难度大)。
【继续滑动查看】
“沿线经过哈巴雪山、玉龙雪山、拉市海等多个自然保护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要求高。此外,“丽香铁路”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区)一带,而该区域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条件复杂(比如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3)简述修建丽香铁路的意义。(6分)
答案:
丽香铁路建成后,将完善滇西北地区的铁路网布局,提高当地运输能力;优化区域间资源配置,推动沿线众多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带动经济发展,推动沿线乡村人民脱贫致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强滇西北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促进当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任答三点得6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修建丽香铁路(滇藏铁路)的意义,与当初建造青藏铁路的意义差不多,主要是为了追求社会和经济效益,如完善区域及全国铁路网(提高当地运输能力)、促进经济发展(优化区域间资源配置,推动沿线众多资源的开发利用;带动物资和人员流动,驱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铁路的运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物流业等;推动沿线乡村人民脱贫致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强区域联系(一方面加强了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滇西北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另一方面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交流,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防安全(提高边防的保障能力,使得军队和物资能够更快地运送到边疆地区)。
香格里拉(在藏语中意为“日月的中心”),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下辖县级市,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区交界。2001年12月,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14年12月,撤县设市为香格里拉市。此外,香格里拉(Shangri-La)是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创作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的虚构的神秘国度(类似《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圣经》中的伊甸园)。根据詹姆斯的描述,此地神秘而和谐,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方,被群山包围,由一个藏传佛教僧院守护。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均来源网络(侵删)
文字 | 利之王
编校 | 於 古
审核 | 利之王
地理蹊
地理爱好者的家园
欢迎关注 | 分享
您的支持就是小蹊的动力
转载需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