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女儿派
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美留学生观察  ·  网曝上海某双语学校老师集体离职, 家长:天塌了 ·  10 小时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申报即将截止!留学行业领军人物齐聚上海,报名从速 ·  10 小时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香港「本地生」定义有变,16万高才子女真的输了? ·  16 小时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办学一年即陷危机,DSE升学捷径暗藏风险 ·  昨天  
LeaderCareer  ·  LSE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女儿派

不要再给孩子贴负面标签了,你会毁了他

女儿派  · 公众号  ·  · 2019-12-31 19:35

正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作为教育者的父母,要警惕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

——鹿妈

文 | 小荻老师

来源 | 画荻教子(ID:hoedu03)

知道父母给孩子贴标签的影响吗?

所有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总是在不经意间,给我们的孩子施加了无数的不良心理暗示。

比如:
不少父母在孩子考试前,总是叮咛说“千万不要紧张”,结果孩子考试时真的很紧张;

当孩子挑食时,妈妈在亲戚朋友面前说“他不喜欢吃青菜”,孩子真的就不再碰饭桌上的青菜;

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父母总斥责说“你真笨”,孩子就可能真的变笨......

你怎么看孩子,孩子就怎么看自己!

这在心理学上叫 “心理投射” ,孩子会朝着你暗示的方向去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说: “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中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父母脱口而出的语言往往带有很多负面的心理暗示,自己一时之间还察觉不了,而等察觉到的时候,孩子已经受到了伤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对孩子存在偏见,或者总是说些负面的话,孩子就很可能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相反,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

因而,在贴标签上,我们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01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有时候,孩子犯错了,或者有需要改正的不良习惯时。

当我们在批评孩子的不足时,需要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是不对的,示范给孩子应该怎么去做。

比如,当孩子磨蹭的时候,我们需要批评他做事情要有效率,要有时间观念,因为人的时间很宝贵的,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并且协助孩子制定自己的时间计划表或在某些事情上限制时间。

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同样做到高效;而不是给他贴标签“做事磨蹭、拖沓”。

02

避免在他人面前给孩子贴上差的标签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孩子最信任的人, 家长要避免在他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

比如,当孩子碰到熟人不打招呼时,我们需要告诉他,需要懂礼貌,并且自己热情大方的和熟人打招呼,而不是告诉熟人自己的孩子内向、怕生。

你可能认为这是一种避免尴尬的方式,但是对于孩子来说, 这就是父母和别人一起否定了自己的价值。

03

贴正面标签也需要技巧

正面标签也就是“好标签”,是对孩子能力的肯定,使孩子向自己的长处不断努力,我们当然可以利用正面标签的正向激励作用。

有父母就会说,贴“好标签”还不简单,夸就对了!

当然不是!

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应该表扬,但是不能在任何时候夸大其词地去表扬。

比如,当在表扬孩子学习成绩好时,可以贴“你很努力”的标签,同时,需要告诉孩子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而不仅仅说“你真聪明”“你太棒了”“你就是个天才”。

我们对孩子的正面评价应该实事求是、就事论事,比如:
“我们家孩子很勤快,经常帮我做家务。”

“他总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学习,什么时候该玩。”

“孩子会体贴人了,知道给我捶背了。”

04

多和孩子沟通

为人父母,我们把自己的标准强化到孩子身上,通过贴标签有意或无意间塑造了孩子的行为和想法。

简单随意地给孩子贴标签,这并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更多的时候我们忽略了孩子自己本身的想法。

因而,当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就需要父母和孩子进行深入沟通交流。

了解孩子的内心真实想法,也需要对孩子的正确或错误的行为进行引导和完善。

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么做,该如何做得更好。只有当父母和孩子在认识上达成一致,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引导、教育孩子。

好了,关于父母给孩子贴标签的影响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儿。

如果你觉得这些方法对你有帮助,不妨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家长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