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博士之路2018
本号作为陶博士弟子交流学习心得,操作感受记录之用。是各位陶博铁粉充分发表自我见解,探讨各自系统的讨论之地。谁都可以发表,只需把文章投寄到我邮箱,都会原版发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能建  ·  开工!枣菏高速交能融合示范工程滕州段! ·  21 小时前  
半月谈  ·  中央一号文件划重点! ·  昨天  
长安街知事  ·  杨靖宇信件公布!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博士之路2018

<谈谈什么是系统性风险>精彩留言汇总

博士之路2018  · 公众号  ·  · 2018-08-11 05:40

正文


  • Zhao 置顶

系统性风险,一类是明显的熊市(大牛市结束之后的熊市或者货币收紧带来的熊市),比如 04.4-05.6 08 11 15.6-16.2 。一类是震荡市,当前其实是算震荡市的范畴。震荡市中每轮调整末期也是系统性风险(而且每年必有一次),所有强势股都要补跌,大多数通常跌至半年线,少数能在 50 日线附近止跌,极少数在 20 日线止跌。震荡市里的每轮系统性风险,比如 12.9-12.11 13.10-13.12 14.3-14.5 16.12-17.1 18.1-18.2 18.5-18.8 ;当前随着强势股开始纷纷补跌以及金融基建的强势,这轮调整结束后会是一次比较大的机会(甚至不排除这轮调整就是熊市大底了)。经济层面,好的因素在增加,今年只是一次去库存带来的下行周期,中期趋势从 16 年见底后就开始处于上行期(制造业投资上行周期)。看宏观我主要关注广发郭磊,去年新财富第一,其观点我认同。利率层面也有规律性的因素,长期国债收益率下行 6-9 个月以上之后市场随时有见大底或重要阶段底的可能性( 04 至今的规律)


  • 晓然 置顶

几点感悟: 1 、主流指数调整,垃圾股满天飞时,指数大概率还要下台阶。 2 、指数创新低后( 07.31 缩量上涨,第二天创新低)强势股大概率要补跌。 3 、熊市或震荡市中结构性机会也都是在犹豫中上涨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本质上理解上涨核心因素。 4 、现在是检验股票的好时机


  • MQG 置顶

长生生物爆雷只能算作要素风险,一只两只乃至十只都不会影响整个癌股,说明此系统良性。但是如果这种股带来可持续性的错杀和蔓延的恐慌,经不住一点点的小拳拳,这就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当系统出现问题时,要全面审视整个要素和要素链接的体制机制,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交易模式,看看我们的政策,看看与实体经济背离程度,看看市场真实情绪与官方语言……我觉得与我们小散户关系最密切的不是知道什么是系统风险,而是调整心态,调整模式,走出有系统风险的阴影。毕竟我们改变不了环境


  • 农夫

熊市强势股会补跌的,所以提示年线附近买茅台乐普东宝。一颗 25 年老韭菜

现在是选股看年报招股说明书,买……等机会。手上有钱优中选优,以前想买的说不定给你惊喜。耐心胜过一切技术分析。

耐心在年线等茅台爱尔乐普东宝恒瑞……,等待也很幸福。这就是提示风险。茅台 20 倍估值 510 30 650 元。


  • yujian

最近重读欧奈尔的书以及博士以前的文章,发现学会大盘还是很重要的。经过买了几个强势股但又都止损出局的经历后,我发现博士现在的方法不适合我。所以上个月开始,大幅减仓到 1 成。并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博士的中期信号操作。我也觉得博士以前的方法才是适合大部分人的。我统计过,在行情不好时,近 90% 的股票都跟着下跌。所以,如果你不是高手中的高手的话,要想抓住那 10% 的机会是很难的。


  • 地金刚

非市场参与者和管理者能左右的,可能就是系统性风险。属于比股市更高层面的风险。目前算不算,真不知道


  • 有耳

系统性风险就是金融风险,这个话题就不便展开了,自去年上半年就开始的去杠杆是整个股市的主旋律,而从 15 年股灾国家队护盘开始,市场可以说是进入了有史以来最艰难的境况,因为国家队已经完全打破了市场的规律,没有规律很多事也无从判断,反正,在这么个趋势中顶级职业投资者或许会越低越加仓,我这个水平就算了,彻底认怂,等待看市场有加杠杆了再确认


  • 王孝文

我个人认为,大盘被中长期均线压制,随时都会暴跌的风险,就是系统性风险。从目前的盘面看,我是谨慎乐观的,金融基建等一批周期板块强于大盘,板块 RPS 提高,市场风格切换到周期股,大盘的周线级别反弹一触即发,就等金融股暴动来确认了。


  • 湘江边的男

大家都能预见的就不是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不可见的,如 2008 年的“死了都不卖”, 2015 6 月《人民日报》“ 4000 点是牛市起步”。 现在只是熊市末期最艰难的时候,请大家有一些《易经》阴阳相生的思维好吗


  • 司马夏阳

未来 10 年,估计要为 40 年粗放增长(官僚主义,基建魔王,外贸低端)还账。


  • 有耳

假疫苗惊动了世卫组织,前几天川普发推特叽讽此次假疫苗事件。所以这次假疫苗引发了整个医药行业的监管风暴会很猛烈,所以近几个月不要有捡便宜的想法轻易开仓碰医药股。


  • 母爱无私

大盘不好的时候,欧奈尔的法则已经告诉了不要操作,我也一样,我们都是逆势而为了,能为的了吗?博士的思路我们跟不上节奏。


  • 我是谁

躲过了牛二的大涨,也躲过了安图的大跌,却吃了仁和的大面。指数的空头趋势,就是系统性风险吧,只是有点滞后,背后的原因,是留给那些宏观分析员研究的吧。但谁又能做到多少前瞻呢,大家都只能说概率。知易行难啊,也许其实是并没有真正的知吧。


  • 简道

当下大盘 K 线剧本可参考 5 31 日。但是量能已发生变化,接下来的反弹关键看量变是否继续变化,如果和 5 31 日后的剧本一样无量反弹,那么大盘后市走向貌似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 一见大冶

系统性风险就是只要持有股票都下跌,无一例外。


  • cdd

这两天消费和医药股大跌 ! 陶粉们估计都吐了几口大血 ! 现在想想选择强势股应该在阶段性的底部 ! 但现在贸易战越演越烈,底部区域在哪不知道 ! 如果博士买了五个医药股 + 牛二,估计亏了不少 ! 我自己赚了 11 个点的仁和没有走没有想到跌停了 ! 但我的仁和和通策是不会卖的,因为我卖了不知道买啥呢 ! 总之,熊市空仓是最明智的选择,要么就卧倒等反弹后加点仓


我眼中的系统性风险:非投资者所能而发生的一切不可控的均是系统性风险。地雷、黑天鹅,是上市公司所为造成的系统性风险。作为交易者面对系统性风险该如何操作?坚守需要勇气,淡定面对资金缩水?退出更需勇气,承担资金亏损?不然呢?没有第三种选择!下跌趋势不能及时修复,这种泥沙俱下何时终结?这是我们这些陶粉需要找的答案。


  • 豫东

@yujian 。赞同师兄观点,有多大能耐做多大的事,博士的满仓不是人人都能把握的。我不懂系统性风险,我只知道当各大盘指数空头排列时,得注意躲让。不然会焦头烂额!


这次可能是大底,可是黎明之前也是最黑暗的,我就怕挺不到黎明。还是保命要紧。


  • LEON 🐾

投资者应该足够尊重市场行为,学会敬畏市场才能活得更好。欧奈尔的 can slim 法则特别把 m( 市场 ) 提到重要位置,笑傲股市书中也特别强调要反复重读判断市场走势这一篇章。即使是再强势的股也没法避免大盘系统性风险的伤害,不过也正是系统性风险的产生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投资机会。正如疫苗事件给错杀的医药股一个很好的低位介入机会。还有 16 年熔断机制带来的股灾,给了当年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质个股一个很好的低位接入点。系统性风险需要辩证对待,过后正是检验持有股是鸡蛋还是网球的留强汰弱市场行为。


  • 它山之水

大盘放量大阴棒跌破所有均线就是系统风险。


  • 如醉

大盘系统性风险主要是政策面以及贸易战的不确定性,这不是我们小散能控制的,我们能控制的是仓位和选股及止赢上损,做大波段不短视也不死拿即可


  • 乡勇

从所有 A 股来看,市场有百分之十到十五不随大盘的走势,包括新股,有的可能在创新高等,有的可能在面临三四阶段的转换,总之是没有随大盘新低,这个时间跨度就从 15 年暴跌开始,这就是说整个环境重心都是下移,我把这个环境比作海浪,就好比我们驾船一样,船就是股票,船的质量和马力决定了你的远度每一次海浪袭来,你就退后一点,然后在前行,如果海是风平朗静的,就看你的船自身了,如果遇到海啸就得停岗。系统性风险是外在的,但是我们内在目前不是目前是从上一波就开始的,把握好内在的那些,不要受到传导性因素的影响,如果真是大地震不用跑的啊,俗话说小地震不用跑,大地震一个也跑不了。


  • 淡定

炒股跟着政策走,政策指那打那


  • 宏涛

个人理解,系统性风险是市场上主要参与力量的资金受到来自市场外部的实质压力或者预期压力,产生退出彻底或暂时退出市场的意愿。


  • Jackey

系统性风险,简单理解就是金融危机了。看看这两年国家加强了监管,去杠杆,去融资等政策。引发三波股灾。近段时间,银行通道业务做不了了,所以 p2p 才会暴雷,接下来会不会是私募基金呢?


  • 海军

系统性风险没法预知,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国内自身原因,做好应对最重要,建立健全交易系统,任凭刮风下雨,坦然面对,择时择股,控制仓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半月谈  ·  中央一号文件划重点!
昨天
长安街知事  ·  杨靖宇信件公布!
4 天前
瞭望智库  ·  人们正在逃离银行!
8 年前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  UPS的分类及运行方式探讨
8 年前
墨香中华  ·  三月,一个诗情画意的美好时节
7 年前
基层麻醉网  ·  Cell:我们离长生不老药从未如此接近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