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
告诉你关于财富的秘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哈尔滨日报  ·  抖音、快手、微信,同日出手! ·  8 小时前  
哈尔滨日报  ·  看亚冬之城580天华丽转身! ·  2 天前  
网信黑龙江  ·  V眼看龙江 | 网络名人做客央视直播间 ... ·  3 天前  
网信黑龙江  ·  V眼看龙江 | 网络名人做客央视直播间 ... ·  3 天前  
哈尔滨日报  ·  破纪录!高亭宇夺得中国代表团冰上项目首金!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

买房最激进!这个省,楼市将走向何方?

刘晓博  · 公众号  ·  · 2018-05-06 14:33

正文


在中国楼市的江湖上,有两大“商帮”最为彪悍。

2015 年之前,是浙江人,其代表是温州炒房团; 2015 年之后,是福建人。

如果说温州炒房团主要是在二级市场(新房)、三级市场(二手房)上炒房,福建人则是一、二、三级市场通吃。在过去两年多,拿地最彪悍的就是“闽系开发商”。他们规模不算大,但敢于跟广东、北京、上海的巨头们拼抢地王,而且屡屡得手。

有一个数据,更能证明福建人在楼市上之激进, 这就是用“住户贷款”除以“住户存款” 获得的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家庭杠杆率”(也可以看做是“楼市杠杆率”)。

在中国,居民家庭和个人去银行贷款,基本上都跟买房有关。很多打着经营、装修、购车、旅游、上学为名的贷款,其实都是房贷。所以,用“住户贷款”衡量楼市杠杆率,基本上是合适的。

下面看看“财经杂志”整理的主要省市的“家庭杠杆率”:


上述数据,应该是截至 2017 年某个月份的。为了验证其真实性,我抽查了前三名 2018 3 月的最新数据。


上图是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截至 3 月末,福建全省的住户存款是 1.813 万亿,住户贷款是 1.925 万亿, 福建全省的“家庭杠杆率”(或“楼市杠杆率”)的确超过了 100%

至于厦门,数据就更为极端。截至 2018 2 月,厦门的住户存款是 2425 亿元,住户贷款是 4319 亿元,杠杆率达到了 178% ,是全国城市的总冠军!


广东的最新数据是:住户存款为 6.5 万亿,住户贷款为 5.53 万亿,杠杆率为 85%

浙江的最新数据是:住户存款为 4.34 万亿,住户贷款为 3.51 万亿,杠杆率为 81%

可以看出,福建的确是楼市上最激进的省份,或者说福建楼市是杠杆上的楼市。

为什么福建人这么激进?这跟福建的民风有很大关系。 福建背山靠海,耕地面积少,最迟在唐宋时代,就形成了海洋经济、外向型经济。古代航海,风险极大。所以妈祖文化率先诞生在福建,其背后就是海洋贸易的艰辛。所以,福建人彪悍、敢于冒险的民风,也很早就已经形成。

《爱拼才会赢》,是一首很有名的歌曲,虽然由台湾人创作、唱红,但它使用的却是闽南语,反映的也是福建人的精神面貌。事实上,台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福建的一部分。

可以这样说,福建人有极强的竞争意识、生存能力,他们无论在向海外拓展贸易、移民,还是在杀入互联网行业、房地产行业上,都无所畏惧、敢打敢拼。

中国楼市的周期性,曾教训过激进的温州炒房团和浙江商帮,所以在 2015 年以来的这波牛市里,浙江楼市有点“后知后觉”。比如宁波楼市,就明显属于跟涨、补涨的;杭州楼市启动稍早,但也显著晚于深圳、上海。这就是所谓“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那么问题来了:福建人会不会因为太激进,未来要付出显著的代价呢?

目前厦门楼市因为强调控(禁售是厦门发明的),据称价格已经有 20% 的回落。最近,福建省也出台了“精准调控”楼市的新举措。

对于福建楼市,我的看法是:


的确存在价格透支现象,其中厦门最为明显。最理想的状态是:福建房价能横盘1到2年,而不是继续上涨。


由于福建省出台了新的调控措施,要采取“片区调控”、“一盘一评估”,尤其是提出了在“福州、厦门两市试点在土地出让中逐步提高商品房预售条件,直至现房销售”,所以政府防范房价大跌的能力大增,楼市想崩盘也比较难。

毫无疑问,弹丸之地的厦门,才是福建楼市的风暴眼和风向标。只要厦门楼市不出大问题,整个福建楼市问题就不大。

福建有点类似内蒙,存在三个中心:

生产中心,或者说 GDP 老大是泉州, 2017 GDP 7548 亿元。

权力中心、资金中心是福州, 2017 GDP 7104 亿元,低于泉州,但汇聚的资金总量达到了 1.36 万亿,是福建第一。

行政级别最高的城市(副省级,经济上享受省级待遇)是厦门,此外厦门还是福建唯一的全国性城市,房价最高的城市。但厦门的 GDP 只有 4351 亿元,汇聚资金 1.06 万亿(高于泉州,低于福州)。

小小的厦门,为何房价高居全国前六?对此,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其实很简单,厦门是一个“三亚和深圳合体”的城市,只是规模偏小。 “三亚和深圳合体”是什么意思?第一,厦门气候温暖,拥有美丽的海滨、沙滩,具备海滨旅游胜地的基本条件;第二,厦门的产业结构跟深圳高度相似,对外依存度高、新经济民营经济活跃。

换句话说,厦门比深圳的自然条件还好,这一点类似三亚;但厦门又远比三亚有经济实力,经济“新”的程度、“民(营)”的程度、“外”的程度,都跟深圳惊人相似,只是规模比较小。

2017 年,深圳三次产业的结构是: 0.1% 41.3%:58.6%

厦门是: 0.5%:41.7%:57.8%

泉州是: 2.6%:58.3%:39.1%

福州是: 7.3%:41.7%:51.0%

可以看出,厦门跟深圳的结构惊人相似。而泉州,则是一个生产型的城市;福州农业竟然还有那么大比例,三产占比也明显偏低。

再看一下 GDP 含金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除以“当年 GDP ”)。深圳 2017 年为 3.17 ,厦门为 2.43 ,福州为 1.91 ,泉州只有 0.91

泉州作为福建 GDP 第一大城市, 7548 亿元的 GDP 只汇聚了 6891 亿元的资金;而厦门只有 4351 亿的 GDP ,却汇聚了 1.06 万亿的资金。

这说明了什么?泉州就是一个负责挣钱的蓝领丈夫,一身臭汗在辛苦挣钱;而厦门是一个美丽的太太,负责收钱、管钱。

你看看地图就知道了:厦门和泉州就是前店后厂的关系。泉州人挣了钱,很大程度上去厦门买房子、投资金融或者互联网等产业了。至于福州,只能影响福建的北部地区而已。

但你不要以为福建增长是失衡的。福建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的省份,下面表格是 2010 年到 2016 年福建所有地市人口(小学生人数)、资金(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GDP 、预算内收入四大关键数据的变动情况。

福建9城经济与人口增长情况

(2010年~2016年)

地区 资金 人口 财政 GDP
厦门 120% 57% 124% 84%
泉州 105% 33% 134% 86%
宁德 103% 34% 149% 120%
莆田 133% 18% 143% 123%
福州 104% 20% 142% 102%
漳州 131% 5% 112% 123%
龙岩 124% 16% 97% 91%
南平 108% 13% 115% 100%
三明 97% 18% 91% 91%
福建 116% 25% 131% 99%
全国 112% -0.03% 93% 87%

以上数据来源于各地区统计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