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之前看过一部电影《摆渡人》。
影片讲述了酒吧老板陈末和合伙人管春这两位城市里的“金牌摆渡人”。
他们平时看起来吊儿郎当,但却热情服务于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无论你遇到任何烦恼,只要“预约摆渡”,他们就会拼尽全力将你从悲伤中拯救出来。
摆渡人,是那座城市里的超级英雄。他们的使命就是把人从痛苦中解救出来,用快乐和温暖抵抗这个世界的悲伤。
电影中有句旁白这样描述“摆渡人”这个身份:
“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愿做个逗号,呆在你的脚边。但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个摆渡人。我们都会上岸,阳光万里,到哪里都是鲜花开放。”
影片中预约摆渡的人源源不断,这也就构成了这部影片的主旋律。
有人说,这是导演张嘉佳为我们呈现了一部精彩纷呈的电影版小说。他也一直在做现实版的陈末,把河中的人渡向彼岸。
现实中,到底有多少人需要摆渡呢?
国际组织曾对25个国家的人口做过相关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不论是拥有高收入的白领阶层,还是拥有低收入的普通人群,其中
60%
的人感觉到生活中会出现一些令自己难以入睡的事情,所以自己并不是每天都能够快乐;
20%
的人感觉到自己每天都会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所以感觉并不愉快。
调查数据表明:
8成人群在生活中经常受制于棘手的事情,而无法快乐
。
为何你常常感到不快乐?
《遇见未知的自己》书中,作者从生理学角度很好地剖析了这个问题。
从生理学上看,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
比如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觉得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
久而久之,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糟糕的是,当我们在身体层面或者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组装一种化学物质——“胜肽”。
胜肽会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被细胞周边的上千个感受器所接受。日积月累,我们体内的感受器对某种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并会产生饥饿感。
所以如果你一段时间不产生某种你长期固有的情绪的话,你的细胞就会让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产生这种情绪。
简单来说,
一旦一个人连续感受到不快乐,而他又不关注自己内心需求的这种特殊性,那么,他的处境会一直持续下去,从而常常感到不快乐
。
心理学有个研究发现:一个人是否快乐取决于三个要素:
你的基因,自己有意识的行动,以及你的际遇
。
在人的快乐因子里,基因占了50%,所以有些人天生比较开朗,有些人情绪则大起大落;自我有意识的行动占了40%;际遇则占了10%。
也就是说,
你的快乐有40%掌握在你手中,取决于你有意识的行动
。
张德芬说过:
爱自己,是一切快乐的根源
。
电影《怦然心动》里,讲了一段唯美的初恋。
在所有人都还小的时候,朱莉就对布瑞斯一见钟情。
美妙的清早,她跑向他,牵他的手,对他说:“嗨,我是朱莉,需要帮忙吗?”
他对这样的热情与勇敢感到困惑。因为他父母教会他的,是克制、虚伪和曲意逢迎。
于是,在未来的六、七年时,他一直在躲避着朱莉。
直到有次爷爷告诉布瑞斯:有些人金玉其外,有些人败絮其中,可是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丽的人,从此以后,你发现其他人都不过是浮云而已……
由此,他才慢慢地,看见真实的朱莉。
而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朱莉却一直以她的聪慧、善良、勇敢、爱,陪在他的身边。
影片让我惊艳的,是朱莉的性格。
她热情地帮助布瑞斯,大方地与布瑞斯相处,不计较地付出,友善地相处。
但在布瑞斯伤害到她的尊严、家人和底线时,她懂得马上止步。
关系结束之后,她也没有以受害者自居,不评价不抱怨,只是继续努力,继续善良地对待身边每一个人。
这就是自爱的力量,
自我尊重,自我接纳,自我爱护;继而尊重、理解、以及爱护他人
。
快乐不是一部分人的天性,是可以学习和摸索的技能。
对女孩而言,有能力给自己快乐,更是一种顶级的魅力,它能让你获得平静的力量,吸引到更好的人和事情。
所以,好好爱自己,哪怕每一天都有狂风暴雨向你迎面袭来。
作者:夏穆,新媒体工作者。
做一个有快乐的人,从每天学习一个新概念开始。
在这里,你可以学到各个学科的概念,
用充实创造你的快乐
。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精读读友会,每天一个新概念,每天一点小进步。
↓成为会员
,每天掌握一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