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凯风
这两天,一条《上海房产税开征,年底未缴清的将被限制交易》的消息,让房产税再度成为争议的焦点。
其实,这又是一场误会。
上海版的房产税已经推出超过6年时间,所谓的征缴通知也只是每年的例行动作,并非什么新动向。
其实,这两年,关于房产税的传闻就接连不断。先是房产税最快2017年完成立法,现在
2017
年快结束,也没见踪影;接着网传陕西、宁夏率先推出房产税,最终被证明乌龙一场,
房产税传闻不断,实则折射出全民对于高房价的焦虑情绪,期待房产税能力转乾坤,遏制房价暴涨的势头。
房产税能不能降房价?讨论已有很多,其实有城市已试点多年,不妨看看这些城市房价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不要以为房产税是什么新事物。
早在30多年前,我国就已出台《房产税暂行管理条例》
,只不过该规定一直都将“个人非营业用房产”纳入免征范围。
不久前遭到广泛热议的陕西版、宁夏版房产税,就是这种类型,看似来势汹汹,其实纸老虎一个。
真正称得上房产税的,是
2011
年上海和重庆的房产税试点。
2011
年,上海、重庆先后试点新版房产税,首次将房产税面向个人征收。至今
6
年过去,两地的房价降了吗?
显然,
两地的房价非但未降,而且上涨态势如故,与其他热门城市并无二致,丝毫未受房产税的影响。
这是上海、重庆从2011年到
2017
年的房价走势,以及与全国房价走势的对比图:
从上图不难看出,上海房价走势丝毫未受房产税影响,在最近这一轮上涨中,涨幅接近翻番。
至于重庆,房价虽然一直都显得低迷,但时间进入2017年,重庆均价突破万元,半年时间不到,涨幅也已超过
50%
,同样未见房产税的影响。
上海重庆的房产税,出台时被寄予厚望,但实际效果却颇显尴尬。本来要进行试点扩容,后来也因这两地效果不明显,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房产税为何未能降房价?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这两地的房产税杀伤力不够。虽然上海重庆将征收扩大到个人房产,但仍设置了相当宽松的免征范围,使其意义大打折扣。
比如针对本地户籍,重庆只针对高档住宅征收,普通住宅就是拥有10套,也不再征收之列。
至于
上海,则不涉及存量住宅,而且对一套全部免征,即使购入两套,如果加起来人均不超过60平,仍旧是免征的。
至于税率,上海最高也只有
0.6%。举个例子,
总计200平米的房产,除去三人180平的免征面积,余下的20平就按10万一平,房产税一年也就1.2万元,相比于总计2000万元的房价,何止是聊胜于无?
然而,即便降低征税门槛、提高征税税率,那么房产税就能对房价立竿见影吗?
同样不见得。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房产税税率从1%到
3.3%
不等,而且征收实现全面覆盖,无论是新购房产还是存量住宅,都在征收之列。
即便是如此完善的房地产税体系,同样未能阻止美国大城市房价在
2007
年之前的暴涨,后来压住这一暴涨势头的,仍旧不是房地产税,而是次贷危机。
说这个例子,主要是想说,
影响房价的因素众多,房产税只是其中相对不重要的一个。货币放水与否、信贷宽紧、土地供给、收入增长、人口增长,都比房产税的影响更显著。
所以说,房产税能否降房价,关键点不在于税收本身,而在于大环境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支撑房价上涨的基本面因素,如经济增长、人口增长、收入增长都出现大幅下滑,那么想要长期维持高房价并不容易。
同理,如果货币持续放水、信贷相当宽松,市场里到处充斥着无处可去的资金,房产税就是再重,恐怕对房价也无济于事。
所以,上海、重庆房产税试点的失败是在意料之中的。从重征收的房产税尚且无法降房价,遑论这种阉割版的房产税了?
虽然房产税的单兵突进,对于降房价并无实质作用,但房产税并非毫无意义。
房产税之所以这两年成了社会关注焦点,于普通人而言是寄托降房价的期待,于政府部门而言,则意味着新的税源的确立。
要知道,随着商品房市场进入存量房时代,以及部分城市土地资源日渐紧张化,原本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卖地收入,很快将会走到尽头。
土地财政的可能空间越来越小,开拓新的稳定税源就成为当务之急。房地产税,就是为这个目的而来。
同时,相比于以往过于简单的房产税,房地产税无疑是一套更科学的法律体系。房产税仅仅是针对房产而来,在房产税之外,还有十几个跟住房有关的税收,这些税种普遍存在交叉征税、重复征税和税率不合理的问题,而房地产税则是针对房地产开发到保有、交易的所有环节,有望将一揽子解决房地产税收问题。
理想情况而言,房地产税的出台,有利于理顺住房领域的税收。但这只是理想情况,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