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持牌金融机构之间也会互相拆借资金?
遇到所谓的"钱荒",就跟家里没米下锅,去隔壁老王家借点米来应急是一个意思,或者虽然还没钱荒,但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错配,就可以通过拆借来弥补短期缺口。
小银行获取低成本资金的能力弱,就在价格低时借入大行手里便宜的钱用于再投资,相当于把一部分投资收益让渡给大行,价格高时放出闲置的钱以提升收益率,高抛低吸,类似于炒股的换仓操作。
按照体量来说,工行是毫无疑问的老大,曾经有人开玩笑说工行组织全行员工学习开会,业务暂停一天,同业市场价格瞬间就上去了,原因很简单,最大的买家歇了,其他人就捉急了。
通俗的讲,第二个圈层就是把资金当做产品,每个交易员都扮演着买家和卖家的双重身份,当需要吸收同业资金时,是买家,当放出资金时,就是卖家。
交易员的一天都是从QQ群、微信和电话沟通开始的,上午用QQ群在银行间市场里讨价还价,讨论各种资金期限和利率等,谈定资金后下午交易。
因为大额支付系统下午5点就会关闭,所有的资金交易都必须在5点之前完成,走审批、找领导签字、盖合同、划款等,全天面对多则几十亿的来回款。每天下午3点半到5点交易员肾上腺素达到峰值,到期的资金是否已经回款?新谈的放出资金是否已经划给对方银行?
一旦这种大额款项出了问题,下岗只是一件小事。这里面要关注两个核心利率品种:
DR001。存款类机构间利率债质押回购利率,真实反映银行间市场的资金成本。GC001。国债逆回购,能够真实反映证券交易所市场的资金成本和供求状况。
两者的关系在于:第一个圈层内的利率走廊主要是对存款类机构的救助渠道,如果银行出于监管(MPA)或风险(萝卜章)考虑,不愿意出钱"救助"非银行金融机构,那么大量的资金会淤积在银行层面,非银只能去交易所融资。去年年底就出现了"银行流动性充足、非银流动性紧张"的非典型性钱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