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根据其消费者实验室在全球范围的最新调研结果,提出与5G网络演进相对应的消费者5G ARPU值增加的五阶段路线图,深入分析后,5G公众号(ID:angmobile)认为可极大助力5G网络运营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升服务质量与体验、增加用户消费选择与价值感知,从而持续释放5G网络市场潜力,实现收入增长与更高效成本管理,加速5G网络投资回报,提升盈利能力。
市场需求旺盛,运营商5G更好变现迎来重大机遇
从爱立信公布的数据看,此次全球调研的对象主要是5G用户——调研了超过2.3万名15-69岁的智能手机用户样本(代表11亿人),其中超过1.7万人来自全球16个主要市场的5G智能手机用户样本(代表7.5亿5G智能手机用户)。
再看一下调研数据,40%的全球移动用户不满意移动网络质量(中国大陆是20%)。为什么移动网络覆盖非常之好(尤其是在我国),还有不小比例的用户认为网络质量不好?从用户的角度看,“网络质量不好”就是“网络体验不好”,这说明很多5G用户不再满足于当前“一刀切”式的“尽力而为”的5G网络性能。
从而可看出很多5G用户迫切呼唤5G网络性能提升。这就需要运营商更好地管理和分配网络资源,提高网络的资源利用率,为有需求的用户提供高质量、“定制化”般的5G连接。那么,运营商如果这样做能否提升5G网络的运营效率?从爱立信的调研数据看,答案是肯定的,数据显示35%的全球5G用户愿意为差异化连接支付额外费用(中国大陆是20%)。
很令人兴奋的是,5G公众号发现上述两组数据中,中国大陆的两个数据都是20%,这意味着中国大陆不满意移动网络性能的用户“都愿意”为差异化连接支付额外费用。
市场需求旺盛、迫切,运营商如果向那些对5G网络性能要求较高的用户提供差异化连接,有望能够提升整体的ARPU值。
具体如何操作?爱立信提出“五阶段”演进路线图
满足消费者市场对于“差异化连接”的旺盛需求,意味着运营商要进行重大转型,难免会面临在技术、运营、市场和用户等多个方面的诸多挑战,不可一蹴而就。所以对于爱立信此次提出的运营商从“无差异化移动宽带”到“性能驱动型”和“平台化模式”的转型路径,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消费者5G ARPU值增加的五阶段路线图,5G公众号认为这种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实现“差异化连接”是一种很合理的策略,有助于运营商逐步积累经验,通过逐步扩大差异化服务的范围和规模,运营商可以更好地应对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逐步提升运营能力。
●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从下图看来,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均处于当前移动宽带的商业模式。其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消费者5G ARPU值”。
(来源:爱立信消费者实验室《借助差异化连接提升5G网络体验》调研报告。图中的百分比数字为中国市场的数据,该数据与全球平均数据略有差异。颜色框为5G公众号为方便分析所加。下同)
在第一阶段
,白色曲线几乎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消费者5G ARPU值的“增长”近乎“停滞”。5G公众号认为这是当前大多数运营商所处的位置,提供的是非差异化的网络体验,仅能满足用户最基本的通信需求,缺乏能够吸引用户增加消费的特色服务和差异化优势,从而难以推动5G消费者ARPU值的显著提升。
在第二阶段
,白色曲线开始上扬,意味着5G消费者ARPU值开始提升。此方面的成功范例是,运营商与爱立信合作通过为网红直播分配终端专属SIM卡,并优化站点资源调度策略,解决了国内某景区节假日客流激增导致网络质量下降问题,同时也确保了运营商的合理利润。5G公众号认为这一“标杆”极具借鉴价值,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1月13日发布,要求提升公益性文化和旅游活动以及重点文化和旅游场所的通信网络覆盖水平,并鼓励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主办单位与基础电信企业加强合作,做好公众通信服务。
但是上扬程度较小,说明ARPU值增长有限。这是由于,5G公众号认为通过对签约用户进行区分、提供不同速率档位以及设置QoS优先级等普通的性能保证功能对“尽力而为”式连接服务进行“基本增强”,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多样化网络服务的需求,但改进相对有限,尚未能充分挖掘5G网络的潜力,仅能实现“浅层”而非“全面”差异化服务,导致服务内容和盈利方式仍然相对传统和单一。
● 第三阶段、第四阶段
从下图看来,第三阶段、第四阶段均处于未来“基于性能”的商业模式。
第三阶段
在上图红框内,无论是下面的白色曲线(保守增长预计),还是上面的白色曲线(乐观增长预计),相比第二阶段的5G消费者ARPU值都将大幅提升(分别提升14%与29%),并将使得5G消费者总ARPU值提升2-3%。
5G公众号认为阶段三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通过基于位置的性能保证,开始挖掘5G网络的商业价值,为阶段四的大幅增长奠定基础。所谓“基于‘位置’的性能保证”,就是运营商可以在部署有5G SA的音乐会、机场和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且对网络要求较高的特定活动和特定地点通过网络切片等进行针对性的5G连接性能增强,为高需求用户提供始终稳定、高速的连接。
从新加坡电信在F1赛事期间通过“特定事件快速通行套餐”成功保障赛事现场用户的优质体验可以看出,用户为了在重要位置获得可靠的网络服务,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溢价,从而推动ARPU值的增长。这种基于位置的差异化服务,5G公众号认为使得5G网络服务更加贴合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增加了5G网络服务的附加值,进而ARPU值必然提升。
第四阶段
在上图浅橙框内,无论是下面的白色曲线(保守增长预计),还是上面的白色曲线(乐观增长预计),5G消费者ARPU值都将大幅提升(分别提升41%与50%),并将使得5G消费者总ARPU值大幅提升5-12%。
5G公众号认为阶段四的5G SA服务由于不再像阶段三那样局限于少数热点场所,通过5G SA网络基础的夯实(大幅扩展至全市范围或多个城市),用户基础大幅扩大,运营商就可以向精细化运营和市场细分服务转变,通过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提供差异化的连接和服务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从国内运营商5G直播卡、5G场景包等的成功探索可以看出,运营商可以不再仅依靠单一的网络接入收费,还可通过深入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增值服务,用户切实感受到5G网络为其带来的价值提升从而愿意支付更高费用,进而ARPU值必然提升。更重要的是5G公众号认为运营商在此阶段可实现从“流量经营”向“价值经营”的转变。
● 第五阶段
从下图红框看来,第五阶段均处于未来“平台化”商业模式。
在第五阶段
,无论是下面的白色曲线(保守增长预计),还是上面的白色曲线(乐观增长预计),5G消费者ARPU值都将大幅提升(分别提升47%与66%)。
为何能有如此大好的增长前景?从上图可以看出,是由于进行“网络能力模块化”并向应用服务提供商开放网络API形成“商业模式平台化”。对此,5G公众号分析如下。
①“针对特定的应用和终端提供差异化连接”成为行业趋势
在前面的第四阶段,用户都需要根据自己使用的应用对网络的特定需求(如时延、带宽)自主判断并选择相应特性的套餐。这种方式下,用户需要对应用需求、网络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在使用不同应用时,要分别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套餐以满足应用的网络需求。而且,用户也有一大苦恼是,即使是相同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下,对于网络性能的需求也大不相同,从而影响体验。
对于用户而言,上述过程是很复杂的,他们希望不再去纠结于复杂的网络设置和选择过程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套餐,而是只需要专注于使用软件和应用本身即可。5G公众号认为这就需要软件自动与网络服务进行绑定,从而根据用户的应用需求,在后台为用户自动匹配最合适的网络服务套餐,自动提供最适合的网络连接。
也即,未来差异化的网络能力应该能够与应用自行匹配。用户只需要去体验应用,而对于应用背后的网络能力,用户甚至是“不可见”的。随着网络能力的开放化、模块化,以及网络运营的自动化,未来我们甚至能看到网络自动化地识别每个应用的具体需求,并自动为之分配最佳的带宽、延迟等网络参数,从而实现真正的“即插即用”。近期,5G公众号注意到“针对特定的应用和终端来提供差异化连接”开始成为行业趋势,比如Verizon与爱立信合作以5G切片为Zoom、Facetime、WhatsApp等的视频通话应用进行了跨终端、跨平台的支持,又如苹果Vision Pro宣布用户可以通过采用iOS18.2系统的iPhone的热点使用5G切片,此外Meta和雷朋合作做的智能眼镜、Google与Xreal合作做的智能眼镜也在进行类似的变革。
这种转变对于用户来说,可大幅降低使用门槛,极大提升使用体验的便捷性和流畅性。为了达到这一目标,5G公众号认为软件与网络服务的自然绑定就需要具备技术基础——运营商使网络能力模块化并开放5G网络能力API,应用服务提供商或软件开发者通过这些API接口访问带宽控制、时延优化、网络切片等5G网络的核心功能,软件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就能根据自身需求直接调用相应的网络能力,实现软件功能与网络服务的深度融合。
②GenAI用户强烈呼唤差异化连接
此外,还有另一大重要趋势——GenAI,如爱立信报告给出的下图所示。
上图中,横轴表示 “愿意为差异化连接支付溢价”,纵轴表示 “对差异化感兴趣的用户比例”。图中分布着多个不同的应用或服务类别。“未来5年,65%的消费者每周都会使用GenAI。72%(CN)”表明从未来趋势来看,GenAI的使用将非常广泛,大部分消费者会频繁使用,在中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2%。这说明GenAI虽然当前在上图中的位置可能不显眼,但未来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用户基础(图中的绿色大圆)。5G公众号认为这是由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将推动AI将快速与现有各种技术、应用或服务相结合,产生诸多升级型应用乃至目前预见不到的新型应用。
随着Gen-AI升级应用和新型应用的出现、GenAI应用使用量的增长,对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容量和低时延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调研结果还显示,每4位GenAI用户中就有1位愿意为差异化连接多支付35%的费用,5G公众号认为用户已经意识到为了获得更好的AI应用体验,他们对于网络性能(如实时响应)很重视,需要更优质、更差异化的网络连接,愿意选择能够提供更好服务质量(QoS)保障的网络服务,并为此付出更高的费用。
从而,运营商面临获得更高收益的新机遇,需要提前规划网络基础设施的优化,以提供满足GenAI应用需求的高质量网络服务。可以与GenAI应用开发者合作,共同打造基于高性能5G网络的GenAI创新应用和服务。对于GenAI而言,开放的5G网络API可以为其提供强大的网络支持,确保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实时交互。比如当GenAI应用需要处理大量的实时数据(如实时语音交互、图像识别等)时,5G网络的低时延特性通过开放API可以被GenAI应用直接调用,保障应用的流畅运行和用户的优质体验,进而用户付费意愿增强。
③“异军突起”的小众应用,需要差异化连接支撑
此外,从上图看,爱立信最新调研还发现消费者愿意为小众服务支付溢价“最高”。
对此,一方面,5G公众号观察到随着消费者对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细分,越来越多原本处于边缘地位的小众应用开始受到关注,并逐渐形成规模效应,小众应用将越来越多地占据市场份额,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应用长尾化)。
另一方面,小众应用往往能够满足特定用户群体的特定需求,这些需求在大众应用中可能无法得到满足,所以消费者对小众应用有很高的价值认同,并显示出一定的“刚需特性”,从而愿意为获取优质服务支付相对于大众应用的更高费用。而小众应用在满足用户特定需求方面的独特价值,5G公众号认为需要通过高度定制化的服务来实现,开放5G网络API实现差异化连接从而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将极大促进这种高度定制化服务的开发和落地,比如一些小众的高端音频直播类应用、虚拟现实艺术创作类应用、专业设计类应用、特定领域的科研协作类应用等,对网络的时延、带宽等要求与大众应用不同,5G网络开放API可使这些应用通过实时调用相应网络能力,获得满足自身需求的差异化连接,从而更好地服务愿意付费的小众应用用户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