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目前各类银行的委外赎回情况,腾讯财经从上述大行人士处了解到,当前四大国有银行并未出现大规模的赎回,仅工行因为委外到期,赎回了一定数量的资金。
“目前银行委外赎回,主要是集中于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该人士提到,城商行和农商行,因同业资金占比较高,面对着较大的监管压力。
“4月份我们的债券基金被工行赎回不少。“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公募基金从业者向腾讯财经透露,大部分赎回不在季报期,因而从一季报还体现不出来。
2017年第一季度末,各类基金中,债券基金规模接近2万亿元,环比增长12%。
在债券基金规模激增的同时,委外资金收益率下降、金融去杠杆则,成为公募与私募行业的“内忧外患”。
不论是银监会最新的系列监管,还是一行三会《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内审稿)》,抑或是3月17日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下发的《机构监管情况通报》,均对委外投向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不止一位基金人士对腾讯财经提到,由于接委贷资金投标准类资产是主营业务之一,公募基金在此轮委外撤退中将受到较大冲击。
一家资产规模位列行业前五的公募基金人士表示,资管行业依靠银行输送流动性,去杠杆的趋势不可逆,公募行业将持续被动收缩产品规模。
一位专注债券投资的私募基金高管透露,他们在4月份受到银行收缩委外的影响比较大,“委外投向主要是债券,对资产规模贡献非常大。”银行到期赎回了很多产品份额,也并不打算继续申购产品。
根据公募基金一季报统计,货币基金遭遇3263.94亿份的净赎回,排名所有基金种类第一;而债券基金和商品基金分别获得912.94亿份和22亿份的净申购,成为仅有增量资金来源。
一位华南地区公募基金董事长则判断,二季度的债券基金或许会呈现净赎回状态。
另一方面,4月13日上午,包括邦讯技术(300312.SZ)、印纪传媒(002143.SZ)、漫步者(002351.SZ)等在内的5只股票,在开盘半个小时之内就集体“闪崩”,数分钟之内直角下跌直至跌停。
类似的情形在4月11日也曾同样上演。当日早盘,健盛集团(603558.SH)等6只股票在上午10点40左右突然“闪崩”跌停。
此前有市场人士分析指出,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与委外收缩有关。
在一位私募人士看来,银行委外主要以投资债券啊等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但是也存在约不到10%的权益类投资。
“部分私募承接了中小银行的委外项目,这类资金通常倾向于打次新股、高转送和概念牌。”该人士提到,在银监会和证监会的双重监管下,无论资金来源和投向都承受压力,银行某些委外可能不符合监管要求,要赎回资金,就会出现私募在二级市场进行抛售的现象。